职业教育如何赶上数字经济时代的“趟”

“‘树影压在秋天的报纸上,中间隔着一片梦幻的海洋,我凝视着一池湖水的天空……’这般优美的诗句,你是否相信是由人工智能所写?”近日,在杭州市滨江区政协委员海创工作室,杭州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张灵仙的发问,将话题引向了由浙江省中华职教社、杭州市中华职教社共同主办的职教沙龙“数字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

扫码进店、智慧医疗、远程办公……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据信息产业研究机构IDC预测,到2023年,数字经济产值将占到全球生产总值的62%。数字经济时代,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的职业教育如何参与变革?沙龙中,省职教社常务副主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利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方展画,滨江区政协副主席张爱莲等50余位嘉宾努力为这一问题寻找参考答案。

今天的教育赶不上明天的发展?

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看不见”的能力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深刻改变了人才需求,传统行业不断被颠覆,新兴行业层出不穷,我们的学生还在用着过去的教材,用10年前的方案培养10年后的人才,势必是一场失败的教育。”沙龙中,方展画的一席话让与会嘉宾陷入沉思。

数字经济时代的浪潮中,那些易于教授和检验的技能,正在或者将要被数字化。职业教育必须改,怎么改?

方展画认为,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做加减法,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必须从“基因”上改。“职业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岗位固定、分工细是工业时代的特征,技能看得见、摸得着;数字经济时代,对创造力、创新意识、多学科思维能力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技能从‘看得见’变为‘看不见’。”

淘宝大学职业教育高级运营专家郑婷对此深表认同,工业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呈金字塔型的,企业需要大量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而到了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呈橄榄型,大量机械的、低价值的劳动将由人工智能替代,中间端的能适应数字经济需求的创造性劳动成为刚需。这就倒逼人力资源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

“要让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走得更远,职业学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进行‘技’的训练,更要注重对学生‘能’的培养。”这正是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校长郑效其在办学中的思考。受今年疫情影响,开元商贸职校把一年一度的贸易节搬到线上,搭建“青春创业微商城”,让学生体验网店架构和运营的整个流程,感受无接触式销售,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在郑效其看来,这就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面对不断变化的职业技能要求,可迁移的技能才是职业发展和生涯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数字经济时代教师将面临失业?

职校教师要进行一场“自我革命”

数字经济的爆发,改变的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方式,教育的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把企业工作实景搬进课堂,学生也可以和企业工程师“隔空对话”;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在线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备课系统备课……于是,很多人惊呼:数字经济时代,教育将被全面颠覆,很多教师将面临失业。

对此,杭州大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欢认为,人工智能就是个大记忆体,有“人工”才有“智能”。教师要把技术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优势,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从思考“教什么”转变到“学生学什么”,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

方展画深有感触地说道:“以往教师批改作业、出卷耗费了大量精力,今后这些事情都可以由机器来完成。机器借助大数据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及时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出相应的调整,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开放性的任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职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要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重组课程的设计师、跨界合作的策划师。”沙龙中,与会嘉宾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未来,职业院校的围墙将被打破?

冲破界限的开放办学成为趋势

沙龙中,郑婷分享了淘宝大学最近在推进的一项工作:立足阿里经济体丰富的电商资源,聚合优秀师资力量开发电商课程,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

“过去的工业时代,企业把大量资金投在设备上。数字经济时代,关键要解决人的问题。很少有企业愿意开放自己的运营、销售流程,我们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电商资源,可以搭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平台。”郑婷如是说。

数字经济促使职业教育由内而外产生一系列的量变与质变,培养急需的、能适应未来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企业和职校共同的需求。“数字经济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学习的形式都在发生变化,譬如借助VR,学生实习可以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王利月预测,未来的职业教育一定是灵活、开放、个性化的教育,职业学校的围墙将会被打破。要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职业学校就要跳出原来这张网,和企业建立耦合关系。

但另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前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和产业需求脱节,导致校企合作受阻。郑婷举例,企业要做一份财务策划书,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既懂会计,又懂运营,但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出来的学生并不懂运营知识。

对此,杭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研究员徐喆认为,职业教育要办开放的教育,不仅要走出去和企业建立耦合关系,还要在内部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构建对接产业链的专业集群。

徐喆同时指出,未来,职业教育将不再是固定时空的教与学,它满足的是人们提升自己技能或终身学习的无限需求,需要一套强大的培训体系,仅仅依靠职业院校的力量很难实现,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灵活配置优质资源,如购买企业课程包,及时优化职业教育培训模块。

来源:浙江教育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