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慢一些,稳一点儿!记住“十慎”之警。
慎,是中国古代修身、处世很重要的一种智慧和方法。“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读懂古人“慎”的智慧,人生自然能从容不迫。下面,就谈谈“十慎”:慎言,慎行,慎微,慎独,慎染、慎欲,慎友,慎权,慎初,慎终。
一、慎言——“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是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纽带,语言还反映了说话人的思想境界与实际水平。俗话说,“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祸从口出,患从口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等等,无不体现“慎言”的重要性,如果言语不慎,轻则取其辱,重则丧其生。
因此,历代圣哲先贤都把“慎言”作为修身静心之首,认为“修身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论语》里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人际交往,要慎言,做到会说、敢说、能说、巧说,不能乱说、胡说、瞎说、多说。做到“三思而后说”,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先声夺人,不要盛气凌人,不要信口开河,不要语无伦次,不要口出狂言,不要论人是非,不要尖酸刻薄。
二、慎行——“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言与行,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两个维度,也是其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方式。每个人从蹒跚学步开始,就与“行”结下了不解之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诉我们每每走路,都要从第一步先迈起。
古人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慎行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潇洒和坦荡,有着比慎言更为重要的意义。人们讲究言行一致,就是因为说易行难,嘴上头头是道,行动却背道而驰。孔子特别看重人的行为,主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把要说的事先做出来,人的许多思想和理念应当用行动来表达,行动可以是最好的语言。据此,他还提出了“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思想。《易传》提出“天行健”,认定天通过四时运行和生成百物的“行”来成就功德,其无言而行、以行为言,正是“讷言而敏行”的理想典范。
三、慎微——“慎微防萌,以断其邪”
慎微,就是审慎于细微而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乐小善,避小恶,防止贪欲萌生,斩断邪恶念头。古人讲,“寻丈之缪,实始毫厘;君子畜德,无忽细微”,“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等等。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因此,人们必须注意生活的细枝末节,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到“慎微”。
四、慎独——“君子必慎其独”
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它一直是志士仁人道德修养的重要门径。
我们经常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一个人能在阳光之下、监管之处、众目睽睽之中,约束自己的言行,一般来说不难做到。但在独处之时、监督缺如、暗室操作的情况下如仍能够约束自己,就显得难能可贵。以慎独精神保持操行,需要长期坚定的内省修养和严格的道德自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它能够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种种欲望,很容易让心灵蒙上尘埃。面对纷繁复杂、种种诱惑的大千世界,能否守住自己的本心,体现了人的修养和操守。《论语》上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这就是一种慎独的境界。
五、慎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慎独固然重要,但身处社会大环境,却不可能时时处处“独处”。社会是个大染缸,真假、善恶、美丑的界限有时不是很清,尤其是各种各色的钱权名利的诱惑同时存在,“故染不可不慎也”。
古语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影响虽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但“慎染”对于个人修养却极其重要,出污泥而不染,正是体现了一些人的高风亮节。“慎染”,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既不盲目地学习、效仿、沾染坏习气,也要主动地接受良好环境的影响,涵养正气,戒慎所染,守身如玉。
六、慎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的欲望无止境,且随着地位的上升而不断膨胀。古人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慎欲”乃做人为官之本,人之欲必须择其善者从之,有道适度。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有七情六欲,本无可厚非,但要分清什么是正欲,什么是邪欲,什么是公欲,什么是私欲,否则就会为欲所困、为欲所误。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不做欲望的奴隶。
七、慎友——“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人在社会中生活,离不开团队和集体,也离不开亲朋好友。朋友,也就成为我们立身处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意思是说,朋友如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的影子,也能影响我们的为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之间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良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恶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就意味着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如此说来,我们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呢?《论语》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告诉我们,交友要交正直、诚信、知识广博的人;不交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不交巧言令色、见风使舵的人,不交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
八、 慎权——“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权,繁体字为權,其中的木指由木头做的秤杆,指秤;草字头在此字中指民众;双口指众多的民众之口;隹就是好;所以,权就是在众多的老百姓心理有杆秤,大家都说好,都赞成、都同意,权力才被许可,这是民主的象征,否则水即覆舟。所以,权字本身就包含着慎用的意思。
用权为“公”还是为“私”,是检验有权人思想境界和道德操守的重要标志。“权即是责”,权力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掌权”之人若只记得手中的权力而忘记了责任,就必然会发生权力错位,“做官”的下一步就成了“坐牢”。因此,一定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才能真正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也成就自己。
九、慎初——“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慎初,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自觉地不越雷池一步,不存侥幸和无所谓的心理,发现不良思想苗头,自觉地及时“急刹车”,避免误入歧途。人生面临各种考验时,第一步是最重要的,所以,中国古代很重视“守身如玉当慎初”。
慎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顽强的自制力,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最初的一念之差,日积月累,也可能会从量变到质变,一失足成千古恨。面对物欲横流的诸多诱惑,与其悔不当初,还不如“慎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清、自廉,筑起慎初慎始的坚固防线。
十、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终,作为自我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生进德修业的最后防线;作为道德操守的境界,是功德终成的圆满句号。居功易骄,骄则不慎,放松修养,难保晚节。进德修业,应当慎终若始,善始善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做到功成不骄,戒满守谦,正确看待和严格要求自己,画上人生圆满的句号。慎初者不一定就能善终。慎终是防止“功败垂成”的关键。毛泽东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理,一个人做点错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错事不知悔改,临到人生的后期是不得善终。
《诗经》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每个人都有好的梦想和想法,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很多事情都会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因为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很多人会中途退出,所以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善始善终。《道德经》有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有些时候,越是到了事情的最后,我们越容易松懈或者放松警惕,而导致事业功亏一篑。老子教育我们,一定要“慎终如始”,越是到最后越要挺住不掉链子,这样才能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