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病并病的几个问题
作者:王海龙
单位:易县中医医院
在读《伤寒论》原文时我们常发现文中有不少条文谈到了合病和并病,比如太阳少阳合病,三阳合病,二阳并病等等。至于合病和并病临床治疗上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常以合病一种称谓代之。
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每个病位上有阴阳不同的两种病性,这就构成了我们经方的六经。从病性来看不是不是阴证就是阳证,所以同一病位上不会出现阴证和阳证的合病。这个冯老早已有过详细论述。即太阳和少阴不可以合病,少阳和厥阴不可以合病。而里证的阳明和太阴理论上来讲也是不可以合病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经常看到冯老或者马家驹老师等人的医案中有阳明太阴合病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冯老和马老师也做过讲解。这里的阳明太阴合病或者太阴阳明合病更多的指的是寒热错杂的问题,比如:薏苡附子败酱、大黄附子汤等;或者湿热的问题,我们知道单纯的痰饮水湿归属于太阴,当水湿化热时我们说热属阳明,所以称为太阴阳明合病,比如后世的三仁汤等。
我们六经体系虽然不讲体质,但是体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六经的归属问题。如果一个里虚寒体质的人患了外感,那他就有以下几种可能:如果此时患者没有里虚寒的明显症状表现,或者我们叫他处于亚健康(静止)状态,那他的六经归属就为单纯的少阴病或太阳病,而此时的太阴问题我们可以先不去给予治疗。
如果此时患者里虚寒有症状表现,比如大便溏泄,咯痰清稀量多等,我们就称他的六经为少阴太阴合病,或太阳太阴合病,此时我们就要据病症而定或表里同治,或治有缓急。而这里还要强调一点的是在先有里虚寒的状态下外感,此时的外感表证到底是阴证的少阴病还是阳证的太阳病呢?如果他的里虚寒明显气血肯定是不足的,此时的外感肯定是少阴病。如果虚寒不明显,比如里面是单纯的水饮问题,而此时的外感表证,就是太阳病,比如太阳太阴合病的小青龙汤证等。
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的阴证,因邪无出路,常表现为上热下寒。又因半表半里与里相邻,所以当半表半里证下寒叫重时常会波及到里的胃肠消化系统。【326】条也提到下之,利不止。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少阳太阴合病称为直接称为厥阴病或者把厥阴病称为少阳太阴合病呢?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我们六经体系是三个病位,如果把厥阴病直接称为少阳太阴合病那么半表半里这个病位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再有我们诊断诊断厥阴病有两种方法,第一就是先从病位开始,排除了表证和里证就是半表半里证,然后辨它的病性属阴的就是厥阴病;第二是先从病性开始,先确定他的病性属于阴证,然后再排除病位的表和里就是厥阴病。因此厥阴病不等于少阳太阴合病。
类似的问题还有少阴病不等于太阳太阴合病,这个马老师也做过详细的解答,这里不再赘述。
临床中先辨六经,给我们指明大方向,继辨方证,方证是病证论治的尖端,方证对应方可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