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新的活法,你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最近一期的《奇葩大会》来了一位盲人,他绝对是视障群体里的“奇葩”。

他玩杂志,做媒体,搞培训,做很多事情,都是他喜欢做的事情,他的人生简直就像开挂了一样。

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残疾人”。

从小双目失明的蔡聪,被医生诊断为不治后,周围的人都对他表示惋惜:“这小子这辈子算完了,差不多就这样了。”老师也不断对蔡聪说:“千万不要有其它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周围的环境似乎都在给他传递一种信念,“你的人生就这样了”。只要你的眼睛盲了,你的人生仿佛就已经被定格,已无任何其他选择。然而蔡聪不认为是这样,在他看来,伤残它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特点。

这些年他一直在给大众传递一种新的理念,他认为“伤残”或者“视障”只是一个人的特点或者条件,真正让我们的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的是,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太多刻板印象。

这种刻板印象,不光对残障有,对性别,对种族,对贫困,对很多很多都有。它像一种信念一样,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说:“如果有更多的和残障有关的家庭在遇到残障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告诉你,其实你的人生只是换了一种新的活法,那他们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真的换了一种新的活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人生遭遇无法左右,

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活法

《阿甘正传》

这让我想起了奥斯卡电影《阿甘正传》。

影片开始不久,阿甘的妈妈就告诉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句话,You are no different than anybody else is.(你和别人没有任何的不同。)

说完这句,电影的画面便跳转到了另一个场景。一个中年男人对着阿甘的妈妈说,你的孩子有点不一样,这是镇上一所学校的校长,校长说阿甘的智商测试只有75。阿甘的妈妈则立即回应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阿甘的妈妈说:“他不该去上特殊学校,阿甘应该和其他人一样得到机会。”

坐在办公室外面的阿甘,默默的听着妈妈说过的话,阿甘的妈妈无时无刻的都在给她的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念,你和别人没有任何不同。

我和别人没有任何不同,但我们每个人又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活法。

正如电影片头和片尾都出现过的那片羽毛,它仿佛就像每个人的人生一样,随风飘零没有定数,你不知道它最后会在何处落地,就像阿甘的妈妈一开始并不知道会成为阿甘的妈妈,就像阿甘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智商只有75。

人生遭遇无法左右,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活法。

阿甘不介意别人的拒绝,也没在意别人的嘲笑,因为他根植于自己的信念,他的人生只是换了一种活法。

他不停地奔跑,跑出了很多东西,跑出了大学文凭,战争英雄,还有很多人从他的奔跑里,找寻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在他人看来,他已然是世俗的成功者了,甚至是人们的精神导师。但是对于阿甘来说,他只是在跑他自己的人生,跑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活法。

真正的独立,是选择为自己而活

年过75岁的玛莎,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却是全美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女性之一。

她出生贫困,不到10岁便去当保姆补贴家用。因为外形不错,后来成为了百货商场的模特,靠着当模特赚来的钱,考入美国顶级女子学院之一的纽约巴纳德学院。

同年,和丈夫相识并结婚,然而婚姻又给玛莎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为了支持丈夫的学业,玛莎不得不把事业和学业中断一年。当她想重返模特行业的时候,却又发现已经怀孕,只好再度放弃这份工作,转而成为一名证券经纪人。

好景不长,因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她失业了,最后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

但即便如此,她仍然选择活出自己的美丽人生,玛莎和丈夫花掉所有积蓄买下一间旧农舍,刷房子、种蔬果、玩园艺、搞家装…。她花了3年,把这几年自己做家务的经验写成了一本书《美食飨客》,一出版就好评如潮,受到家庭主妇们的喜爱。

玛莎迅速红遍美国,“玛莎”不单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活法的代言。

随后,一场官司让她入狱。她被分配去打扫监狱卫生,但凡只要是她打扫过的地方,都一尘不染。她每天坚持锻炼、教狱友做美食,还在监狱里开设瑜伽课,空闲时间还编写了下一本新书《玛莎法则》的提纲,甚至她还教狱友创业知识。

阿甘总是提起妈妈和他说过的话:生活就像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即将面对你的是什么。

玛莎却用个人的经历告诉你,人生,不过是换一种活法。论命运把你放在什么地方,你仍然可以选择活出自己的人生。

在别人看来,这样的人生简直是一部传奇,对玛莎而言,她不过是一直在为自己而活。驱使她开挂人生的动力来自于她内心的召唤,而不是别人对她的眼光,不是环境对她的影响。

幸福可以来得慢一些, 只要它是真的

心理学把人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 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如果听从内心的召唤,我们就是自己命运的主角。

  • 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很容易的被外部环境所左右,比如别人看你的眼光和对你的评论。

正如蔡聪说的,对于盲人来说,只有三大传统行业的路可以走,乞讨、卖艺和算命。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你进入盲校,在盲校里面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将来你是要去做按摩的。

可是蔡聪心里不这么认为。特别是当他和Haben Girma有过一次交谈之后。

Haben Girma是天生失明、失聪,却成为了第一位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的聋哑人,她曾在2015年获得美国白宫引导改变领袖奖,并有幸受到奥巴马总统的接见。如今,她是一位维护残疾人权益的律师。

她告诉蔡聪,自己和其他的兄弟姐妹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父母生命里面最珍贵的礼物。自己和其他人又确实有些不一样,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医生说,不过是换一种活法。于是她学盲文,学定向行走,做她感兴趣的一切事物。

Haben Girma觉得人们往往会对残疾人抱有消极的态度,总是假定盲人不能做一些事,坐轮椅的人不能做一些事,但实际上,一切皆有可能。而她自己,就是活生生的证明。

如今,做了父亲的蔡聪依然在用他的行动和工作告诉世界,每个人的缺陷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生命的特点,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这个世界上自由发展,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法,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对于孩子的教育,他有着同样的观念:“我们从来没有没有想过,是不是我们教育这种方式并不是适合我们所有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一个视角改变我们的教育呢,这是社会模式带给我们全新的思考方式,它的基础在于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拥有同等的生命价值和尊严。”

有缺陷,有挫折,有问题,但它就是这么一件事而已,它并不意味着你其他方面有问题,并不意味着你生命的整体都有问题。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这个世界上自由发展,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法,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命运可能会给我们玩笑,生活可能会给我们坎坷。

也许你会像玛莎一样经历各种人生的坎坷,也许你会像阿甘一样遭遇各种环境的嘲笑,也许你会像蔡聪一样面临各种身体的缺失。

也许,你也可以像玛莎一样活出丰富的人生,你也可以像阿甘一样跑出自己的命运,你也可以如蔡聪一样无视缺失的影响。

也许,你也可以尝试着,换一种新的活法。人生遭遇无法左右,但你可以决定自己的活法。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