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宴”菜单曝光,很难想象,竟是这些简单菜品

对于国家来说,国宴并不仅仅是一顿饭那么简单,其背后还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而在饭桌上外交,是中国人的强项。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长周恩来筹划组织了多次国宴,宴会中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的,虽然有人会认为这些细节无伤大雅,不用过分在意,但往往魔鬼就藏在细节中,只有重视这些容易忽略的地方,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动声色地达到外交的目的。

一次次国宴,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一步一步地推动了我国新中国外交事务的发展,敲开了西方世界对我们紧闭的大门,为新中国迅速融入新的世界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然而,当我们沿着历史的痕迹去追寻新中国最初的国宴记忆时,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传说中的“开国第一宴”上摆着的,少有百姓难得一见的珍馐美味,更没有珍奇的龙髓凤肝,一道红烧鱼翅已经是奢侈顶峰了,其他的菜虽也精致可口,但在用料上却是相当的接地气。

为什么周总理要做这样的安排呢?

这其中其实另有深意。

1949年10月1日的夜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为了庆祝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前来参加开国大典的各位中外贵宾。这次宴会,是一次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盛会,后又被人们称为开国第一宴,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当晚,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中共中央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受邀参加此次仪式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以及少数民族代表、工人、农民、解放军代表等,约600人齐聚于北京饭店,共同见证和庆祝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国宴。

对所有人来说,这次宴会都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对于宴会的安排,众人也都抱有极高的期待。然而人们对此的期待越高,背后策划和组织的工作人员心头的压力就越大,要想将国宴办得有声有色,不仅需要多方面密切配合,更要有极为妥帖周密的设计布局。

谁来统筹策划这一活动,是摆在眼前的第一个问题。

国宴的准备工作是琐碎而庞杂的,它需要一个对礼仪事项了如指掌,且有能力统领全局的人来负责。经过审慎考虑,国家最后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到了时任政务院典礼局局长余心清的头上。

作为新中国留用的礼宾专家,不仅对各项餐桌礼仪礼节都谙熟于心,其对北京饮食业的发展及特点更了如指掌。北京城内哪家饭馆是什么风味,有哪些招牌菜、有哪几位名厨,他更是如数家珍。

可虽然理论丰富,但奈何实践经验不多,对余心清来说,筹办开国大宴仍是一种很大压力。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选菜?

中国饮食文化纷繁复杂,东南西北派系林立,口味更是各不相同。

川鲁粤淮扬,闽浙湘本帮,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饮食方式,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们,口味自然更是天差地别。

所谓众口难调,要想做到所有人都满意,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此,余心清和当时北京饭店的经理王韧、副经理沈平讨论了多次,川湘饮食过于辛辣刺激、东北菜又过于粗犷,不够精致。

斟酌再三,最后他们一致决定选用淮阳菜,因为淮扬菜口味适中,菜肴面点皆齐全,是能够在全国各具特色的八大菜系中取出的最大公约数。

而举办国宴的地点,选定了北京城内赫赫有名的名菜馆北京饭店。

可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由于历史原因,北京饭店以经营西式餐点为主,其中法式大餐更是享誉全城,可中国的开国大宴怎么能用西餐呢?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年泱泱文明的东方古国,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饮食文化积淀,开国大宴上的菜品居然选用西餐,传出去岂不是叫人贻笑大方?

泰丰楼有几位大厨,确实是真有本事。

他们曾经在1947年国共合作军事调停谈判时期,为中共代表做过中餐,如今要举行的不是普通宴会,而是规模盛大的开国大宴,仅靠这几位师傅,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余心清脑子里勾勒出一幅北京城的美食地图,不断搜寻着有关顶级中餐的记忆。

最后,他终于将目光锁定在“玉华台”身上。

玉华台是北京最有名的淮扬饭庄之一,原址在王府井附近的锡拉胡同,店内掌勺的师傅们,皆是享有盛名的名厨,个个都怀有绝技,身手不凡。

若是能邀请这些师傅参与晚宴的制作,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为保证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余心清局长亲自登门玉华台,对饭店的经营者和工作者都做了许多工作,终于将店里的顶梁柱朱殿荣、王杜昆、杨启荣、王斌、孙久富、景德旺、李世忠几位大厨请出了山。

为确保万无一失,余心清特地安排大厨们为政协会议的宴会准备餐食,想借此看看他们手头上的本事。这些厨师果然没叫他失望,凭借娴熟高超的烹饪技巧,十分轻松地就完成了余心清交代的任务,在一百三十多人的宴会中大显身手,用美味诱人的食物俘获了一众政协委员们的心。

这样一来,余心清心里就略有了些底。

但光要菜好还不够,对于这样一场隆重的盛会来说,“宴会总设计师”更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这位宴会总设计师,余心清早已心中有了人选,他就是北京饭店的郑连富,郑连富是餐饮界宗师级的人物,长期担任宴会总管的他,有着极为丰富的宴会设计经验。

面对新政府执掌的开国第一宴,尽管郑连福心中也充满了压力,但他仍不失水准地完成了整场晚宴的全部设计。在他的安排下,600张餐桌疏密得当的摆放在了大厅,主桌位置即能得到很好的凸显,同时也能够和其他位置的来宾相互呼应,不仅显得晚宴气氛十分热烈,而且也不失庄重,这样的布局方式让人忍不住叫绝。

不仅如此,心细如发的郑连富,对于晚宴的上菜路线、顺序都有着恰当的安排,就连主宾进出通道的宽度都是他精心设计过的,正是在他的用心策划下,晚宴才能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对于如此高规格的宴会来说,食物的安全性是第一位,只有经过了专业严格检疫的蔬菜、肉类才可以用于入菜。

为了保证食物的绝对安全,人民大会堂还专门配置了实验室和两名专职人员,用以检查食物的安全。这两位专职人员负责在切菜和热菜时,分别从锅中取两次样,放入培养基中,直到用餐结束24小时之后,这些食物样本才能被销毁。

宴会的总厨师长,是14岁就师从名厨的朱殿荣。

对有着丰富经验的他来说,做大菜、办大笼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

之所以选他当这个总厨师长,除了经验老道外,更因为他对淮扬菜的精通,红烧狮子头、烧四宝等都是他的拿手绝活。

接到这项任务时,朱殿荣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虽说做了这么多年菜,什么大场面也都见过,但为庆祝自己国家的新生而做菜,这还是头一遭。抱着必须要打赢这场仗的必胜信念,朱殿荣全身心投入到了每一道菜品的制作过程中,更是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毫无保留地使了出来。

除了朱殿荣外,为开国盛宴掌勺的其他几位大厨,个个也都身手不凡,各有绝技。

例如有着“孙快手”名号的孙久富,尤其擅长制作各种中式面点,各种软糯鲜香的汤包,如“淮扬汤包”、“火腿江米烧麦”更是他的拿手绝活。

为了满足600人用餐的需要,北京饭店临时将原本的中餐厨房进行了改建扩充。新扩充的厨房条件有限,不利于厨师们的发挥,再加上厨房里本就欠缺人手,要想在短时间内烹煮上百道较为复杂的菜肴,且还要做到色香味俱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直到宴会正式开始前,包括朱殿荣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对最后菜品呈现的效果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余心清等宴会的筹划人员都十分忐忑。晚上6点整,暮色四合,北京饭店内外的灯光都亮了起来,在明亮的灯光下,是一张张具有愉悦神情的笑脸。

随着迎宾乐曲的响起,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中外贵宾们踏着欢快的乐声,依次步入宴会大厅,一一落座。来北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和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们也相聚在此,整个大厅都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气氛。

是啊,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人们无不为国家的新生感到自豪和幸福,怎么控制得住自己的笑意呢?

宴会正式开始,周恩来首先致辞,热情洋溢的话语将宴会大厅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大家纷纷举起酒杯,相互致意,为刚刚诞生的中国而祝酒。

值得一提的是,宴会上还有一群特殊的嘉宾,一支刚刚完成了双重任务的空军飞行队。在白天,这些飞行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戒,没有片刻喘息。直到开国大典结束之后,他们也来不及休息,又在朱德总司令的指示下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宴会现场。

原来,这支部队不仅要接受检阅,还要执行保卫开国大典顺利进行的任务,以防国民党前来破坏。要知道,早在几个月以前,蒋介石就已经派出军机轰炸了北京的南苑机场,目的就是为了用制造威胁和恐吓的方式来破坏开国大典。

因此,为了保证开国大典得以顺利举行,这支刚刚组建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必须密切关注现场的一切变化,时刻准备着和蓄意搞破坏的反动派进行斗争。

所以,这些飞行员驾驶的战斗机都载有炮弹,一旦敌人来犯,飞行员就会立刻投入战斗,将威胁彻底消灭干净。

圆满完成任务的空军,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高度赞扬,他高兴地向这一群还未来得及脱下军装的战士们举起酒杯:“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们都共同亲历了历史性的一幕,我们人民的国家、人民的军队,今后就翻开新的篇章了。”

他还不失幽默地笑着说道:“过去战争年代,我们只有一个军种,我就当一个军的总司令,现在不同了,我们有了陆、海、空三军,从今开始,我就是三军的总司令了!”

听到这话,在场的飞行员和嘉宾们都发出了畅快的笑声,这样亲切欢乐的气氛也感染了在大厅的服务人员。以往,来北京饭店消费的人都是非富即贵,有的要么是政界要人,要么就是富豪巨商,再不就是养尊处优的娇小姐和富太太们。

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使得他们从不会以平等的方式待人,尤其在这些服务于他们的劳动者面前,趾高气扬、颐指气使就是他们的常态。

因此,服务人员很少在工作中得到他人的尊重,他们不知受过多少美国大亨、日本军人的蔑视羞辱,看过多少英国绅士和假洋鬼子的虚伪面孔。

而这一次宴会,是完全超出他们以往经验的。

因为这次,他们招待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和他们一样,淳朴善良的劳动者。在他们当中,有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农民、有的是如钢铁般强壮的工人、更有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战士。

在这些人的身上,没有什么天然的阶级优越感,反而有一种“五湖四海皆兄弟”的亲切感,在这份亲切感的感染下,北京饭店的员工才真正有了一种被尊重、被重视的感受。他们清晰地看见了,如今的中国,不再是那个不断剥削劳动者的中国,新中国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也在无形中变得更加深厚了。

眼看嘉宾都陆续落座,离上菜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服务生忍不住到后厨,想要查看菜肴烹煮的情况。

而此时的厨房所有人处于“激战正酣”的状态,他们有条不紊地忙着自己手头的活,没有一人能够从中分心。这种四平八稳的节奏让服务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然而更让他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

总厨师长朱殿荣也没闲着,只见撸起袖子,径直抄起一口大锅就要炒菜。

看到这个画面,服务员大惊失色:这不是食堂煮大锅菜的那种锅吗?

可朱殿荣却一副十拿九稳的模样,利落地将一大盆主料倒进了大铁锅中,还没等人看清,又抓起各种让人眼花撩乱的辅料、配料,扔到了这一口大锅中,灶间的火苗迅速升腾起来,欢快地舔着锅底,香味立刻就飘出了。

服务员心里还是直犯嘀咕:这可是“开国第一宴”啊,又不是村头吃的大锅饭,就用这么一口大锅炒菜,够水准吗?朱师傅该不是忙糊涂了吧?”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哪里知道,这大锅烹炒,正是朱殿荣特意为大型宴会练就得绝活。火光闪动之间,朱殿荣十分迅速地翻炒着菜肴,紧接着出锅、装盘,一气呵成。

不过三五分钟,几十桌菜整整齐齐地码了出来,行云流水般地动作叫人叹为观止。

见到这番操作,服务员连连叫好,赶忙准备上菜。

可大家悬着的心仍没有放下,虽说这菜是颜色香味俱佳,但味道谁也说不好,万一是中看不中吃这么办?众人的这份紧张也传染了朱殿荣,一时间这位身经百战的名厨也有点慌了,

万一自己做的菜不合宾客的口味,首长批评起来可怎么得了。再说,席间坐着的民主人士,还有不少口味挑剔的美食家,要想取悦于他们,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不管怎样,此时都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眼看服务员将菜一一送上了桌,朱殿荣的心也随之提到了嗓子眼,同样紧张的,还有饭店的领导们。按照先前设计的那样,菜先送到民主人士面前,随后又送到了解放军高级将领的餐桌上。

看着品相极佳的菜肴,宾客们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赏和期待的神情。

说话间,将军们已经拿起筷子大快朵颐起来,一边吃一边止不住地夸赞:“唔,味道好极了!

“那咋能比,这可是有名的大饭店!”

“我们小灶的炊事班长以前也是大饭馆的厨师呢!”

就连那几位头上冠有美食家称号的民主人士,尝过菜后也是赞不绝口:“好!味道极佳,可谓上品!”

“依我之见,可称'神品’

席间,一位嘉宾还特意询问了服务员:“宴会规模如此盛大,几十桌菜同时上来,不知饭店用了多少厨师、开了多少灶?”

另一人接话,北京饭店名厨众多,启用十几位厨师同时烧菜,当然是小菜一碟。听到这话,服务员笑了笑,邀他们对比一下各桌的菜品颜色和式样。众人瞧了瞧,心里更生了一层疑问:“难道这么多菜,都是同一口锅里烧出来的吗?

服务员笑着答道:“咱们朱师傅就是有这本事,只用了一口大锅,就烧出几百人的菜。”

听到这番话,大家都纷纷对朱殿荣的高超厨艺表示了赞叹。

这时,朱殿荣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了下来,也正是因为在开国盛宴上的绝佳表现,此次过后,他的“大锅绝活”也就此声名远扬。

这场精心准备的宴会可谓是大获成功,宴会的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无人不对其绝口称赞。然而翻看那一份“开国第一宴”的菜单,我们却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叫人赞不绝口的佳肴,不是慈禧餐桌上的满汉全席,而是一些做工精致却并不算名贵的菜色。

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此次宴会上一共呈上了八道热菜,分别是红烧鱼翅、烧四宝、干焖大虾、烧鸡块、鲜蘑菜心、红扒鸭、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

冷菜同样也有酥烤鲫鱼、油淋仔鸡、炝黄瓜条、水晶肴肉、虾籽冬笋、拆骨鹅掌、香麻海蜇、腐乳醉虾,共八种。

点心分别是菜肉烧麦、淮扬春卷、豆沙包子和千层油糕。

这其中的诸多菜色,虽说也算得上是精致,但要是与满汉全席相较,未免显得有些过于质朴了。

到底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安排呢?

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立国之初,国家正值百废待兴之际,宴会应当要在不失体面庄重的前提下,做到朴实简单。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应当一切为了人民,国家领导人更应当以身作则。

用国家攫取资源供自己享乐,那是国民党军官和旧式官僚的做法。

因此,宴会筹备工作者对菜品进行了慎重的甄别筛选,既保证了宴会的品质和规格,同时也没有造成奢靡浪费的现象,这才促成了这“开国第一宴”的完满落幕。

即使是这样,周总理仍觉得国宴过于铺张,后来就定下了“四菜一汤”的国宴标准规格,以免国家在这样的事情上浪费过多资源。

自此,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场国宴的丰盛程度可与之相比,而中共领导人一心为民为国的坚定信念,也在一次次简朴的国宴中展露无遗,这也是共产党能够一直受到百姓拥护爱戴的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