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学贾静雯带孩子,否则你的孩子会优秀到让人羡慕嫉妒恨!
前段时间,45岁的妈妈贾静雯带着2个女儿参加了某综艺节目。节目中,她在陪2个女儿一起练习唱歌时,姐姐咘咘突然把妹妹波妞推倒在地。
遇上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妈妈都会发脾气,批评教育姐姐,但贾静雯没有。
她第一时间把姐姐抱到怀里,语气平静而严肃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妹妹推倒?玩累了吗?”
咘咘回答说:“因为我想抱妹妹,所以把她推开了……”
很明显,孩子在狡辩,但贾静雯没有生气,继续耐心沟通:
“你想抱她,就把她推开,这样做对吗?如果我想抱你,也这样把你推开,你觉得这是对的吗?”
说着,她就做了推的动作,然后把咘咘放在了地上。
看到咘咘流露出了一点悔意,贾静雯继续开导:“你再一次抱妹妹要怎么抱?你抱给妈妈看看!”
可咘咘并没有去抱妹妹,反而一把搂住了妈妈的脖子。
贾静雯知道,孩子还有些不好意思。
于是她抱起了两个女儿,亲切地说:“我知道了,你们都想要妈妈抱对不对?好,两个都抱抱。”
看到这里,你一定以为,贾静雯就这样算了,毕竟还是孩子,没必要为了这么点小事纠结。可是,贾静雯没有。
过了一会儿,两个孩子都玩累了,要上床睡觉了,贾静雯看她们的情绪都稳定了下来。她再一次问姐姐咘咘:
“你刚刚是不是有推妹妹波妞?那要不要跟波妞说个对不起?”
这时,咘咘终于肯道歉了:“sorry!”
她继续诱导:“那你亲波妞一下好不好?”
姐姐很快亲了一下妹妹的脸蛋,贾静雯也立刻表扬说:“你是最棒的姐姐!”
一直以来,贾静雯的教育态度是温柔、平和的,即使孩子犯了错,她也是耐心讲道理,很少发火。
但这种教育方式,也受到了不少妈妈的质疑:太过温柔,孩子会听话吗?犯了错误不教训,下次还犯怎么办?
那到底温柔的、平和的教育方式是否合理、管用呢?
壹
Professor曾经看到过波兰的一则公益广告《The Orphanage》,广告讲述了孤儿院里的一对姐弟选择养父母的过程。孩子可以透过玻璃房,看到四对夫妻的相处日常。
第一个房间里,夫妻二人看到孩子,心有灵犀地相视一笑,然后宠溺地看着孩子,面对这对夫妻,孩子嘴角上扬,心情很好。
第二个房间里,夫妻俩正坐在一起愉快地聊天,妻子看到孩子热情地递过去了一杯橙汁,孩子的脸上有藏不住的笑意。
第三个房间里,夫妻二人都特别和善,丈夫看到孩子,绅士地蹲了下来,和孩子的视线齐平,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信任。
而第四个房间,丈夫酗酒,把家里搞得一塌糊涂,妻子指着一片狼藉,扯着嗓子和丈夫争吵,孩子的笑容渐渐凝固,瞪大双眼,惊恐而无助地看着眼前的场景。
最终,孩子们因为“Children can't choose their parents”,被迫跟着最后一对夫妻走了。回家的路上,夫妻二人继续争吵,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情绪,孩子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光亮,有的只是无尽的绝望和悲凉。
习惯于大吼大叫的父母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会对他们产生类似于体罚的后果,让孩子愈发焦虑,变得敏感而脆弱,压力和抑郁的程度不断加深,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加。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无论孩子犯错与否,父母都应好好说话,大吼大叫不仅无法改变孩子的言行,还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贰
采用温柔的、平和的教育方式的不仅只是贾静雯的专属,超级奶爸吴尊也会平和而坚定地和孩子沟通。
在某综艺节目中,吴尊带着女儿NeiNei和儿子Max收玉米,Max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玉米,就把手里的玉米扔了出去。
碰到这种情况,很多父母可能会把孩子教训一顿,让他珍惜粮食,不能随便乱丢东西等。
但是,“奶爸”吴尊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没有命令和强制Max去捡,而是自己弯腰捡了起来,边捡边明确地告诉孩子们:“这个不能丢。我们可以拿去煮。”
两个孩子都在看着爸爸,榜样的力量就是这样形成的。
然后,他也没有给孩子讲大道理,而是问孩子两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这玉米是我们努力得来的知道吗?”、“辛不辛苦?”
NeiNei回答说:“辛苦。”
最后Max说了自己的感受:“但是(摘玉米)很好玩呐!”吴尊并没否认孩子,而是顺势把话题深入了下去,告诉孩子:“所以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有乐趣最好。”
吴尊不愧是高手爸爸,从问问题入手,平和而坚定地和孩子沟通,既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又让他们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享受劳作的乐趣。
叁
Professor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暖心故事:
在大巴上,一个小女孩很开心地拿着酸奶,但没走几步就摔倒了,酸奶撒了一地,小女孩大哭不止。爸爸马上冲过来抱起她,轻声安慰:“没事的,宝贝。”
等小女孩平静后,父女俩一起把地上的奶擦拭干净,整个过程平静且自然。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事情,小孩犯了错,大人首先是眼神和表情责备;再然后就是责骂孩子的不对。
很多父母认为和孩子沟通是一件很难的事,要么他不听你的,把你气个半死;要么你吼破嗓子,甚至动用“武力”,最终凭借与他力量上的绝对优势而“取胜”。
但是,孩子并不是个来自外太空的“小怪物”,他们偶尔胡作非为,但大部分时间是可以沟通的,只是父母们要掌握技巧,循循善诱,才不会陷入亲子沟通的“泥沼”,被无力感包裹。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该如何好好和孩子说话呢?
(1)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看问题
不要总是站在父母的高度,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训斥和打压,而是看到孩子的需求。只有当我们共情到孩子的感受,解决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才能平心静气的接受我们的建议和指导。
(2)放下自己的期待,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家长尽量避免以自己心中的某一标准去要求和培养孩子,而应该要看到孩子自己的喜好,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独一无二。只有当我们放下自己的期待,接纳真实的孩子,我们内心才会一片祥和,我们才不会发出打压、指责、谩骂的怒吼。
(3)向孩子表达真实的自己,表达爱
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忘了向孩子表达爱,爱是可以化解一切的良药。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感受到爱,不要用错误的方式伤害了孩子。
Professor点评:
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一定是善于用“爱的语言”去包容孩子一切的父母,而不是常常恶语相向,禁锢孩子一世的父母。
愿我们每个父母都能“好好说话”,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