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并非戏言,已找到科学依据

常言道,“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估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这句话,但真正做起来,尤其是对自己的孩子,没几个人会贯彻这句话。有这样一个假说:过于干净的环境和饮食,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识别自身抗原,进而攻击自身细胞,导致相应的自身免疫反应。尽管这种假说很多人都知道,但由于证据不足,学术界一直对之将信将疑。可以佐证上述假说的现象很多,如欧美发达国家的饮食起居比国人普遍干净多了,但是欧美有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哮喘等自身免疫疾病。

哈佛医学院微生物学家DennisKasper领导的一项研究结果支持了这种“卫生学假说”,过于“卫生”的环境会增加体内固有自然杀伤T细胞(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iNKT)在组织中的聚集,一旦暴露于环境致病因子,这种iNKT可导致严重的病理损伤,诱发哮喘、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病。相关研究发表于《Science》杂志上。

研究人员将新生的实验小鼠分别暴露于无菌(germ-free, GF)和无特定病原菌(specific pathogen-free, SPF)环境,与SPF环境相比,GF环境下饲养的小鼠肠粘膜固有层和肺组织中固有iNKT细胞明显增加。研究人员分别利用两组小鼠造模,诱发哮喘或溃疡性结肠炎。结果发现,GF环境下饲养的实验小鼠临床症状更为严重。为了找到能用于解释微生物接触影响的机制,研究人员将焦点放在了一种与炎症和iNKT细胞相关的信号蛋白CXCL16上。与正常小鼠相比,GF小鼠结肠和肺组织中的CXCL16表达水平较高,抑制CXCL16表达可降低这些组织中的iNKT细胞数量和炎症程度。

分析CXCL16编码基因表明,GF小鼠CXCL16过度表达是由于基因上有5个位点发生了超甲基化。Kasper说:“我们借助几种可调控DNA甲基化作用的化合物证实超甲基化作用上调了CXCL16,导致了iNKT细胞水平增高。”同时指出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一条信号通路:在不接触某些微生物的情况下,甲基化作用会增进CXCL16的表达,最终提高iNKT细胞数量和炎症水平。

研究人员还发现,新生GF小鼠而非成年GF小鼠体内具有共生菌群,能够保护小鼠,防止出现粘膜iNKT细胞或相关病原的积聚。这表明,幼年接触共生菌有助于粘膜iNKT细胞对此后的各种环境因素产生耐受。

参考文献:Scienc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