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创始人之一,26岁牺牲,名列三十六军事家,不死当授元帅
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也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这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创办陆军军官学校的决定,五个月后黄埔军校举办了开学典礼,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经营开始了他们的学业,数年之后,这些学员已经有不少成为了运筹帷幄、指挥得当的红军将领,但血雨腥风的战火中,他们又有几人能够看到红色气质飘扬在全国各地的那一刻呢?
今天所讲的这个人,是毕业于黄埔一期的军事奇才。虽然他没有活到革命胜利那一天,但在他短暂的人生却创造出无比辉煌的荣耀,他当年在革命中的地位和贡献甚至可以与徐向前元帅相提并论,这位26岁牺牲的军事奇才,就是被列入“36位军事家”的蔡申熙。
弃笔从戎
蔡申熙是湖南醴陵人,1906年生于当地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7岁那年他被送到一家道观学道士,没想到却成了道观里的杂役。每天干着数不完的活,还要被其他道士的欺负,经常吃不饱饭还常被打,后来他实在受不了跑回了家。知道他的遭遇后,父亲也没有勉强儿子,让他继续留在家里,不久后送到蔡氏公堂创办的免费的私塾读书。
蔡申熙天资聪慧,两年后考入乡里的新式小学,学费也是由公堂负担的。当然蔡氏后人也只有寥寥几位学业优秀的才获得这个特殊待遇。
几年后他又考入醴陵县立中学。当时李立三回到母校醴陵中学宣传革命思想,创建党组织、从爱国学生中发展党员,蔡申熙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迪和熏陶,同时加入我党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社。
1923年,广州陆军讲武学校来醴陵招收,听闻这个消息,蔡申熙知道实现心中大志的机会来了,他依然报考,顺利通过考试,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一年后黄埔军校成立,他转入这所新成立的军校,成为了黄埔一期生。
在周恩来、恽代英等人的影响下,蔡申熙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中。从黄埔毕业后,蔡申熙历经第一次东征、平定桂军军阀杨希闵、刘振寰叛乱、第二次东征等,北伐开始时已升为营长。
意志坚定的革命者
1927年在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一场针对我党的血腥屠杀正在酝酿中,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曾令人尊重的校长率军向昔日的战友开枪,遭受血腥迫害下,蔡申熙也跟随周公举起反抗的刀枪。
南昌起义队伍南下失败后,蔡申熙又参加了广州起义,但这次起义再次失败,此时的蔡申熙身无分文、还成了通缉的对象,最重要的是他与党组织也失去了联系。不久他遇到当年的同学,如今已成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邓文仪。
邓文仪可是了解他这位老同学的才能,不但掏出几十枚银圆解决他的困境,他苦口婆心地说服他脱党加入国民党。但他没有成功,于是又找来薛岳当说客。
北伐时期蔡申熙当营长时,他的团长就是薛岳,两人私交不错。薛岳想利用私人感情让他放弃革命斗争,蔡申熙表面上不答应,但为了解决路费,就捺下性子与薛岳畅谈。薛岳以为自己劝说成功,立刻送给蔡申熙几百块大洋,没想到蔡申熙拿到钱后,当天就离开广州,靠着薛岳的“资助”,不久就来到上海,与党组织重新取得联系。
1929年底,时任江西省军委书记的蔡申熙,因为身份暴露,已不适合在南昌工作,被调到东固革命根据地,担任游击队总指挥。他上任后,重整了地方武装,组建了红六军,有力的配合了井冈山地区的革命斗争。
当年夏,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无暇东顾,利用这难得的发展契机,蔡申熙被派往鄂东南地区指导当地的武装斗争。当蔡申熙来到阳新时,当地只剩下沿江游击大队的一百多人,好在红8军的第四、五两个纵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他。
几天后他率领游击大队渡过长江与第4、5纵队会合。部队经过短暂休整后,在蔡申熙带领下发动了一系列战斗,宿松、六村、广济、漕河、英山,短短20天内,这支队伍就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部队得到进一步的充实。10月中旬,蔡申熙在黄梅县宣布红十五军的成立,创造红军历史上建军时间最短的记录。
耀眼的战绩
红15军成立后,又相继发起张家塝、铜梓湾、黄梅县等战斗,一系列的胜捷振奋了军心,也提高了红15军的影响力。但冬季来临,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就是战士们此时还大都身着单衣,蔡申熙与政委陈琦商量后决定,去鄂豫皖与红一军会师,以解决物资的问题。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红四军,红15军改编为红10师,蔡申熙担任师长。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敌人成守势,红四军展开了攻势作战。其中最经典的战斗当属磨角楼照度,在蔡师长指挥下,红10师利用“围点打援”的战术打了一个大胜仗,缴获了大量物资。
随后蔡申熙又率军攻打新集,敌人寨墙坚固,敌人又龟缩不出,蔡申熙决定用坑道爆破的方法。他派人袭扰敌军,转移对方注意力,却暗中安排人挖了一条几十米的坑道,将数百斤炸药放进去,只听一声巨响,石砌的寨墙被炸了一个大洞,红军蜂拥而入一举歼灭守军。
经过一个月的休整,蔡申熙又率军攻打双桥镇,战斗中蔡申熙右臂被子弹击中,因医疗条件差,最终致残。伤势好转后,蔡申熙当选为鄂豫皖军委代理主席、彭杨军事学校校长。
英雄殉国
此时的鄂豫皖苏区军事人才济济,不仅有蔡申熙、徐向前,还有曾中山、旷继勋、许继慎等,在他们指挥下,红四方面军粉碎三次“围剿”,苏区得到进一步扩大。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张国焘,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军事路线,第四次反“围剿”红军很快遭遇失败。
其实几个月前,蔡申熙就医察觉日益迫近的危险,他曾向张国焘提出预觅退路的想法,但当时形势一片大好,张国焘没有听进去。此时苏区已经进入绝境,几位领导者也召开会议,围绕解围的问题,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针。
会议中蔡申熙面对激烈的讨论一言不发,张国焘催促他也说两句,他只是冷冷回一句:“几个月前,我已经说过了,现在还说什么!”
在大家的劝说下,蔡申熙重新解释“向西转移”的策略,最终他的想法得到所有人的赞成。
10月初,时任红25军军长的蔡申熙,在黄安河口掩护大军转移。与敌人激战两昼夜后,才踏上突围的道路。10日中午,25军又遭到阻击的敌人,战斗中蔡申熙被子弹击中腹部,受了重伤,陷入了昏迷。
在他苏醒过来时,徐向前、曾中山以及他的妻子曾广澜都陪在他的身边。剧痛之下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不多时后,这位军事奇才永远闭上了眼睛,时年26岁。
建国后,英烈的遗骨移葬于红安县烈士陵园。这位红15军的创始人,其革命生涯虽然短暂,但是轰轰烈烈,他的功绩成为革命事业中永恒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