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到没朋友,难怪刚被朱棣利用完,就被推出来替罪背锅

被皇帝利用完了,再推出来替罪背锅,连个冤都不让你有机会喊,直接让你去投胎……

是谁这么倒霉?

明成祖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赵曦。

不是纪纲么?

那得等赵曦死了之后,才能轮到他。

赵曦这人跟他的继任者相比,没有什么特别惊世骇俗的劣迹,但却死得远比纪纲要更惨、更扎心。

事情要从一个叫梅殷的人说起。

梅殷是梅思祖的侄子,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女宁国公主的丈夫。这位驸马爷不同于一般纨绔,他精通经史子集,理政也是一把好手,人缘关系亦处理得不错,朝野上下交口称赞。是以,他一直很得老丈人朱元璋的喜爱,是所有驸马里最得宠的。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法定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立为法定继承人。可朱允炆毕竟年少,而他的叔叔们皆是壮年,又都虎踞一方,主弱臣强成了动乱的诱因。这多少让日渐衰老的朱元璋隐隐有几分担忧。为了确保皇太孙继承皇位后社稷稳固,晚年的朱元璋为他选拔了很多辅弼良臣以备万一,但这仍然无法让朱元璋彻底安心。临终之际,朱元璋秘密召见梅殷,向他托孤,希望梅殷能效忠朱允炆,辅佐其治国安邦。梅殷接受了朱元璋的临终托付,承诺自己将誓死效忠朱允炆。

朱元璋驾崩后不久,继位的朱允炆开始着手削藩。这一举动直接触动了藩王们的身家利益,也间接促成了他们起兵造反的决心。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梅殷和几位重量级托孤大臣一直站在朱允炆一方,却因种种原因,无法逆转败局。

燕王朱棣打着“靖国难,清君侧”的旗号,率大军一路南下,虽历波折,却攻势不减,更一举击破前去镇压的五十万大军,目标直指京师应天府。在南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梅殷被朱允炆派往淮安,率重兵驻守,旨在拱卫京师。

此时的燕军已然获得了相当大的优势,南军的许多将领也都做了燕王朱棣的俘虏。这样的局势对于实际上占据法统的朱允炆一方大为不利。燕王朱棣看到了这点,意图借助燕军对南军的心理威慑,向驻守淮安的梅殷施压,迫使其放弃抵抗,主动倒戈,借道给燕军南下攻击京师。

面对朱棣派来的使者,梅殷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其借道进京的要求,还割掉了使者的耳朵和鼻子,对他说:“留着你的嘴巴,让你回去给朱棣讲讲什么是君臣大义!”

朱棣闻言大怒不已,却碍于形势,只能选择避轻就重,绕开淮安,从扬州南下攻击京师。很快,燕军兵临城下,六月京师被攻破,建文帝朱允炆见大势已去,火烧宫城,自己也下落不明。一个月后,燕王朱棣得到了天下,成为赫赫有名的明成祖。

朱棣登基时,梅殷尚在淮安军中未归,于是朱棣胁迫妹妹宁国公主写下血书给梅殷送去。梅殷见信,痛哭不已,向送信的使者询问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被告知“已死”。梅殷叹道:“本应君死我亦死,如今且容我再忍耐几日。”之后,他亲自替建文帝发丧,为其上完谥号后,启程返回京师应天府。

得知梅殷返京,朱棣亲自去迎接,想给彼此一个台阶下,借以拉拢梅殷。见到梅殷后,朱棣热络地寒暄道:“驸马辛苦了!”

不料,梅殷对他的这番寒暄丝毫不领情,回道:“劳而无功,唯有惭愧罢了!”

如此当众给朱棣难堪,朱棣也只能以大局为重,隐忍不发,二人不欢而散,自此关系更加恶劣。梅殷因朱棣发动叛乱篡位之故,久久不能释怀,此后时时表现出对朱棣得位不正的不满与愤怒,且溢于言表。为了监视梅殷的一举一动,朱棣派出的亲信经常趁夜潜入梅殷的府邸,以收集梅殷的“罪状”。

这么一来二去的,时间长了,总有被梅殷察觉的时候。二人的关系因此更加恶劣,以致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一年之后,锦衣卫指挥使赵曦总算是登台亮相了。

这是永乐三年十月的一天,梅殷照常上朝议事,车驾路过笪桥的时候,突然“偶遇”了前军都督佥事谭深和锦衣卫指挥使赵曦等人,紧跟着梅殷莫名其妙地掉进河里,淹死了。

堂堂大明帝国的驸马爷在光天化日之下,跟同僚照了个面,然后掉进河里淹死了,这也太无厘头了。

朝廷自有法度,再加上梅殷在朝野中又颇有人望,于是便一路追查了下来。调查到前军都督佥事谭深和锦衣卫指挥使赵曦时,他俩给出的说法是:“梅殷是自己想不开,投水自杀了。”

梅殷跟皇帝交恶,大家心照不宣,不认为他若真的心灰意冷寻死,会选在上朝路上。他怎么就能算准了谭深和赵曦经过笪桥的时间,而且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于过桥时投水而死?自杀为什么还要把谭深和赵曦卷进去?难道他与谭深、赵曦有不可调和的私仇,故意陷害?

一大堆疑点摆在所有人面前,因为漏洞百出,大家想要刻意无视都没法做到。然而,从何处下手,才能挖掘到事情的真相呢?

就在这时,一个重要的目击证人出现了,他就是梅殷的仆人瓦剌灰。

瓦剌灰是一个蒙古人,早年归降明军,之后便跟随梅殷为仆。据他指证,梅殷并非投水自杀,而是被谭深和赵曦等人挤进河里溺毙的。后都督同知徐成得知后,第一时间向朱棣公开揭发此事。顿时,朝野上群情激奋,一致要求彻查梅殷之死的真相。

这么一来,事情就更复杂了。谭深和赵曦作为杀人嫌犯,与死者的仆人,就死者死亡的过程及原因,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一方咬定梅殷是投水自杀,一方咬定梅殷是他杀,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如此大案,涉案的双方又都是敏感人物,谁也不敢妄下定论,于是皮球踢来踢去,最终踢到了朱棣面前,朝野上下无不等着他的圣裁。

谭深和赵曦被押到御前受审,朱棣除了顺势而为,没有退路。

“瓦剌灰指证尔等谋杀驸马梅殷,属实么?”朱棣问道。

“属实。”谭深和赵曦在朱棣面前不敢再狡辩。

“尔等谋杀驸马梅殷,证据确凿,供认不讳,论罪当诛……”

朱棣一言既出,原本镇静的谭深和赵曦再也不淡定了,异口同声地反问道:“陛下,杀梅殷是您的旨意,何故要杀臣等?”

现场的空气一下子凝滞了,幕后真凶直指朱棣本人!

本来高高在上充当仲裁者的朱棣,变成了指示臣下行凶的幕后黑手,如此无耻行径,必然会对他的天子形象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极爱面子的他,不得不出手挽回自己即将被扯掉的遮羞布。于是,侍奉在他左右的力士很快派上了用场,他们手中的金瑵成了让谭深和赵曦闭嘴的绝佳工具。

随着力士不断挥着手中的金瑵,谭深和赵曦二人满嘴鲜血,牙齿尽落,疼得连叫都叫不出来,更别说提供更多口供了。

皇帝做出了这般举动,就算是有心替梅殷讨公道的人,也不敢再追究下去了。

因为事实摆在眼前,谭深和赵曦的供词十有八九是真的。然而,皇帝不可能去替臣下偿命,但德高望重的驸马也不能就这么冤死,此案无论如何也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权衡利弊之后,这个黑锅只能让谭深和赵曦来背。

想为主人伸张正义的瓦剌灰审时度势,知道真正的幕后凶手自己无法撼动,唯有退而求其次,让明面上的凶手得到严惩。他向朱棣提出要斩去谭深和赵曦的手足,剖开他们的肚子,取出肠子祭奠惨死的梅殷。

这个台阶给得相当及时,朱棣立刻表示赞成,将谭深和赵曦按律处死,并抄没二人家产。许成检举揭发此案,还原事实真相功不可没,晋封永新伯。与此同时,朱棣还命官员依照仪轨为梅殷殓葬,追谥“荣定”。

一切尘埃落定后,祭奠了梅殷的瓦剌灰随即自缢殉主,朱棣则以牺牲一个前军都督佥事和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代价,除掉了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也许在他看来,谭深和赵曦是该死的,丝毫无须对他们抱有一丝同情。他们虽然在执行命令上不打折扣,堪为百官之典范,但是他们完成任务的方式,实在是蠢到没朋友。

暗中除掉梅殷,不留丝毫痕迹,对于这两个人而言,尤其是锦衣卫指挥使赵曦,可以用的方法实在太多了,但两人却偏偏选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光天化日之下当着梅殷仆人的面强行杀人。授人把柄也就罢了,自觉把这黑锅背了,在皇帝心中也算得上是个忠臣。千不该万不该,居然连牺牲自我的觉悟都没有,硬是在御前把实话给说了出来,将主子推到前面来替自己收拾残局,陷大明天子于被动,以致威严扫地。就冲这点,谭深和赵曦死十遍都不足以令朱棣泄愤。

本文摘自《皇帝身边人001:锦衣卫》

广设耳目、廷杖官员、执掌诏狱、服务东厂……不过是奉旨办事。锦衣卫外能行军打仗,内能监察百官,护驾、出使不在话下,驯兽、打铁样样能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