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纯粹的中国农民的背影,悼念姑父
昨天接待老家哥哥的电话,说姑父去世了,我立即给表哥打了一个电话。
在电话里,表哥简略介绍了姑父在世的最后时光。姑父在乡间路上摔了一跤,然后昏迷,送到医院住下后,不久就过世了。
我对表哥说想回老家送姑父最后一程,表哥在电话那头说,广东现在有疫情,还是不要回来了。
挂了电话以后,我很长时间沉浸在悲伤中,长辈亲人中又故去了一人,而且是非常疼爱我们兄弟的姑父。
我的姑父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农民,他身上几乎具备了传统中国农民的所有优点。
小时候,我特别盼望姑父来我们家做客,也喜欢去他们家做客。我们两家人隔着一座大山,那时候人们都舍不得花钱坐车,两家人往来的话要步行5个小时。虽然走路很累,我依然特别盼望见着姑父。姑父看到我们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会给我们讲一些古老的笑话,而且,每次他来,那个很会读书,知道东西比我们多的表哥也会过来。
我还记得他给我讲的两个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农村卖肉的故事。一个农村屠夫不认得字,有一次,一个打着雨伞的陌生人到他那里买了两斤肉。这个人没带钱,问能不能记账,屠夫说:“我不识字,你自己挂账吧”。于是这个陌生人使坏,在账本上写下了“大人打大伞,买肉两斤”就走了。过了一会又来个陌生人,看到了屠夫的账本后,也起了坏心思,他买了肉之后,在屠夫的账本写下“我也两斤”,然后也走了。
到了月底,屠夫开始清账,请一个邻居给他念账本。邻居拿起账本,念道:“大人打大伞,买肉两斤,我也两斤。”屠夫一听,抓住邻居说,原来你也欠了两斤肉钱,难怪对不上账。
两人争执不下,闹到县官那里。县官拿起账本,摇头晃脑念道:“大人打大伞,买肉两斤,我也两斤。”屠夫一听,赶紧说,“大人那两斤肉,我就不要了,这位邻居的肉钱无论如何要给我。”
姑父讲的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偏心丈母娘的事情。一个丈母娘很偏心,不喜欢小女婿。有一次,丈母娘在灶膛的火灰里煨了一块糍粑,准备留给大女婿吃,却又被小女婿发现了。
于是,小女婿走到灶膛前,对正在烧火的丈母娘说,“妈妈,我给您讲一下我们村分果园的一件事。”小女婿拿着火钳,跟丈母娘说村里有两家人分果园起纠纷,把界碑移来移去,一边用火钳在埋着糍粑的火灰上开始比划,并不时的往下戳一下,说“某人把界碑又移到了这里。”在不知不觉间,小女婿把丈母娘偷埋在灰下的糍粑戳了个稀巴烂。
我还记得,姑父给我们讲笑着两个故事的时候,正是有一年的春节期间,我们在一起烤火。当时,听着这两个故事,我们不禁哈哈大笑。现在,回想起姑父讲故事时一本正经却又笑眯眯的神情,我不知不觉中鼻子很酸,眼泪仿佛要夺眶而出。
姑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从来没有经过商,也没有出去做过工,只是老老实实的种地谋生。但是,凭着自己的勤劳,姑父一家日子过得还算殷实。
在我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去姑父家做客,他家门前一颗桑树,我特别馋那桑树上桑葚。每次,我去姑父家,姑父和姑母总是会在仙槎桥集市上买肉,让我们吃点好的。
那年高考放榜,我考上大学后,跑去报喜的第一家就是姑父家。只是,跑到他家门口时,被他隔壁家的一条大狗咬了一口,姑父赶紧带我去医院打狂犬疫苗。这件事已经过去20多年了,细节我仍然历历在目。
姑父和姑母都是非常善良的人。在我祖母的最后时光,就是姑母住在我们家全天照料着我奶奶,一住就是几十天。
而且,姑父很注重一双儿女的教育,我的表哥先是做教师,后来改行做记者,现在是老家邵阳报社的高层领导;而表姐则比我早一年考上大学,也在城里工作。
应该说,姑父一家本来应该就此彻底告别农村了,但是他和我姑妈却不愿意去城里住,他们觉得还是乡下住的舒服。即便是乡下,姑父还是不愿彻底闲下来,总是想找点农活做一做,这是农民的天性使然吧。
大前年冬天,我回了湖南邵阳老家。正月初四,我带着老婆孩子去给姑父一家拜年。到了姑父家,姑母出来迎接,我问姑母,姑父哪去了?姑母说,出去放牛了,我马上叫他回来。
姑母站在门前大喊了几声,过一会儿,姑父牵着两头黄牛,慢悠悠地出现在我们视线里。在夕阳映照下,一个人,两头牛在地上拉出了长长的剪影,仿佛是一副田园牧归图,恬静而淡然。
走近后,姑父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姑父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淡淡酒味,喝点小酒,一直是姑父的爱好。我想,姑父不愿意去城里住,可能他觉得目前这种生活状态更为惬意。
在日渐安静沉寂的乡野,看着牛羊静静吃草,晒着冬日暖阳,不时喝一口小酒,这可能是一个勤劳了一辈子的老农最好的归宿。
然而,这却是我和姑父的最后一次见面。
这些年,我在外面工作,与家乡越来越渐行渐远。每每家里来电话,我先都是悚然一惊,人到中年了吧,收倒亲人离世的消息渐渐多了,以至于每次接电话前,我都要稳定一下情绪。
这一次,收到姑父离世的消息,倍感悲伤。我昨晚一夜难入睡,今早即起写下此文。
愿姑父安息,愿天堂另有一片宁静的田园。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