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离开薛宝钗后,沦为了乞丐

作者:正气歌声

在前面的文章中,笔者指出,宝玉最终和宝钗分道扬镳。对宝玉来说,这当然是一种解脱,毕竟他不需要在宝钗面前再演戏了,也无法再忍受宝钗对他的指责。
而宝玉一旦离家出走,他的处境也正如批语里所说的“悬崖撒手”,犹如掉下了悬崖,情势自然是无法收拾。我们都知道宝玉是“天下无能第一”,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除了读一些杂书,杜撰一些东西之外,别无所长。以前在贾府,婚后在薛家,宝玉自然可以不问世事,可以不必为生活发愁。而一旦独自在外谋生,那自然就一下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接下来,他又如何应对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宝玉会去做和尚,而且不止一次。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有这样一段情节:
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宝玉做了“两个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不是宝玉最终的归宿。在前八十回中,我们从来没见到宝玉对做和尚有过任何的向往,也找不到任何的伏笔。非但如此,宝玉还在言语之中表现出了对和尚的极端不信任,他直接在梦中脱口而出:“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第36回),所以他绝无可能选择以做和尚为最终归宿。
那么,除了做和尚,他还能做什么呢?笔者认为,宝玉会做一段时间的农民,因为这在前面是有伏笔的。第15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有这样一段情节:
宝玉等会意,因同秦钟出来,带着小厮们各处游顽。凡庄农动用之物,皆不曾见过。宝玉一见了锹、镢、锄、犁等物,皆以为奇,不知何项所使,其名为何。小厮在旁一一的告诉了名色,说明原委。宝玉听了,因点头叹道:“怪道古人诗上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为此也。”
《红楼梦》中无闲笔,前文重点描写过的一些细节作为伏线,在后文都应该一一接线对应。而在这第15回中,作者对一个似乎不起眼的人物二丫头进行了重点描写。在宝玉玩那纺车正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二丫头出来了,狠狠地教训了宝玉一顿,言语之间很不客气,也让宝玉有些不好意思。而秦钟的反应则是对宝玉说“此卿大有意趣。”而庚辰本给出的侧批是“忙中闲笔;却伏下文”。很显然,这个二丫头和给贾雨村判断“葫芦案”的那个“葫芦僧”一样,都不是用完就扔的龙套人物,而是在后文有着重要作用的人物。
笔者认为,宝玉会在走投无路之下遇到这个二丫头,得到了二丫头的帮助,得以暂时安定下来。但宝玉终究不是种田的料,从小娇惯了的他也是吃不了那个苦的,他是一个从小读书的贵公子,对稼穑之道是没任何兴趣的,而且他也没有和底层之人打交道的经验,必然会和他们起争执。俗话说“方以类聚,人以群分”,宝玉终究不可能在农村安身立命,只能选择离去。
那么宝玉最终的归宿是什么呢?其实书中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做乞丐。
宝玉沦为乞丐,乍看起来会让人不可思议和难以接受,但是仔细想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也是他的必然归宿。宝玉沦为乞丐在前面的伏笔和批语中也有蛛丝马迹。在第1回“好了歌解”的最后一句即是“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本的侧批是甄玉、贾玉一干人。也即是说,不管是甄宝玉还是贾宝玉,他们的最终归宿也都是乞丐!
在第3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的两首《西江月》是这样写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特别是第二首,指出宝玉“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正因为平时宝玉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贵生活,没有一技之长,吃不得苦,又不愿意放下身段在底层就业生活,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就只能以乞讨为生了!而这也正是批语里所说的“悬崖撒手”,从此他就再也不会有安生日子可过了。
在第19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彼时他母兄已是忙另齐齐整整摆上一桌子果品来。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因笑道:“既来了,没有空去之理,好歹尝一点儿,也是来我家一趟。”说着,便拈了几个松子穰,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着送与宝玉。
在“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这里,许多本子都有同样的一条批语: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
这里的“酸虀”是指切成细末的咸菜。明代无名氏所作的《墨娥小录·铜上镀金》:“先以酸虀汁浸数日,却以盐霜梅煮半日……然后贴金。”《西游记》第86回:“嫩焯黄花菜,酸虀白鼓丁。”清代的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吾弟避嚣喜僻,得此佳境,暇时辟为蔬圃,开畦畛,滋灌溉,足够一年酸齏之用。”
一向锦衣玉食的宝玉却要“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由此可知他的生活陷入了何等凄惨的境地!
宝玉宁愿沦为乞丐,到处流浪,也不愿听从宝钗的劝告,去读书考取功名。这其实也是作者和很多明遗民的思想,他们感恩怀念明朝仇视新朝,面对新朝保存着人格的独立和尊严,他们宁愿沦为乞丐也绝不愿意为清廷服务。然而,生活的压力和清廷的威逼利诱,有些人也迫于无奈做了清廷的官员。想做宝玉其实很难啊!
宝玉沦为乞丐后,他的故事还没有完全结束。那么,他又经历了哪些人和事呢?笔者以后会为您解答。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