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医话------漫谈中药亲自尝试

我觉得一个好中医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有亲自实践和尝试中药的勇敢精神。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一尝。一些中药的药性、用量要想掌握的透彻和精确,非要亲自尝一尝不可,前贤名医大多都有此经历。故而用药治病心狠手辣,立起沉疴。反观一些中医却缺乏此种经历和精神,不敢越雷池一步,终致一生平平庸庸,无有真知灼见,技艺一般。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行的老大姐在医院诊余闲聊时,我问到她,您自已尝试过中药吗!答曰:没有。我说,现在我回答你上午提出的问题了。怎么回事呢?

缘于上午,我看到该大夫诊于一中年妇女已多次,主症失眠,疗效不佳,观看了方子是酸枣仁汤,药证相符,只是酸枣仁用量偏小,故插言,量可加大。问曰:加多少?我说把现在的10克加个0即效。听我一言,该医露出一脸惊讶,问道:行么?我说放胆用,出了问题我负责。用后该妇女当晚就能入睡,作了一好梦。这是后话。

打发走该病人,这位同行问我,这么大的用量你怎么那么有把握,我说我亲自尝过,也用过多年,从未出过事。就这样下午诊余闲聊时,我就问到她尝过中药么?她说从未尝过,用药一直遵循教科书和老师教的量。我听后甚为惊讶和感慨。此医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年长我两岁,按现在的流行说法已奔六了,现是副主任中医师职称,曾经在东南亚新加坡行过医。这么长的行医时间和这么高的学历竟然没有尝试一味中药,怎么能不使我感到惊叹。难怪医疗技术平平。随后我告之她,我之所以有些中药敢于超常规剂量使用,在于我曾尝试过百余种中药,知道某药的有效量和中毒量,知道了这些,临床上用药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疗效显著。

日常工作中,我发现有不少类似上述同行的中医,尤其是一些大专院校毕业的青年学子,为此,我想写一写亲试中药的体会文章,告诉大家亲试中药不可怕,只要掌握好方法和程序,既胆大又心细就不会出问题,反而能得到第一手资科,迅速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这个方法绝对比拿小白鼠试验得出结果可靠的多。

先谈谈我尝试甘遂的体验吧。

甘遂为大戟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甘遂的根。

《本经》记载: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

《药性本草》记载:能泻十二种水疾,去痰水。

《本草衍义》记载: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

现代医药记录:本品峻下有毒。对于甘遂的认识,我在早年学习《伤寒论》时就知道,著名的十枣汤、大陷胸汤都是要用甘遂的,而且时有听闻某老中医擅用甘遂治大病。一直想试用一下,但是苦于有毒和峻下,不敢用于病人。但对此药又耿耿于怀,割舍不下。终于有一天鼓足勇气自己试了一试。

对于试药我一直坚持按程序,少量逐加的原则进行,以保证安全和精确掌握有效量与中毒量。对于甘逐我也不例外。

先从0.5克服起,按要求上午空腹,第一次服一粒(由于甘遂不溶于水,只能打粉装胶囊,每粒0.5克。)一小时后无动静。又加服一粒,一小时后,腹微痛,肠鸣,战斗开始了,急奔卫生间,一泻干里,而后五分钟一次,先泻粪,后拉水,持续一个多小时,至无物可出,但还是要拉,以至肛门红肿火辣。至此,我知道甘遂的利害了。开始鸣金收兵。连忙口嚼一片硝苯地平片,5分钟停止泻泄,结束试验。

(0)

相关推荐

  • 中药芫花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芫花辛温,有毒峻烈,泄水逐饮, 取效甚速,又能杀虫,疗癣外用. (一)传统用法 芫花性寒,味苦.辛,有毒,入肺.脾.肾经.功效为泄水逐饮,杀虫疗疮. 本品为泄水逐饮之峻药,作用与甘遂.大戟相近,而善消 ...

  • 中药亲自尝试记

    中医书友会第2016期 I导读:"药是医生的手足,是医生赖以治病的武器,只有深刻正确地把握每一味药的药性,才能把它运用得出神入化."所谓"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时可误认. ...

  • 亲自尝试这个药方的威力。在原方基础上加了...

    亲自尝试这个药方的威力.在原方基础上加了大黄,麦芽,枳实,郁金,服药第二天开始大便3次到4次,无比顺畅,感觉肚子通了,将大黄减至1g,一切正常了,第四天,加柴胡,今天第六天,腕腹胀满,口苦,头昏痛症状 ...

  • 【教育杂谈】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艺术

    昨天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在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培养 ...

  • 临证杂谈 ▏阳痿漫谈

    阳痿一证,即现代医学的勃起功能障碍(ED),中医又称之为阴痿.其症状表现为男性不能持续获得或维持足够的阴茎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 临床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男性调身体必然首先给自己诊断个阳痿, ...

  • 虎门弟子医话•经方中药学习感悟

          说说自己学习经方药物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不一定正确,仅作引玉之转,供大家参考!       首先说麻黄,之前觉得麻黄先煎去沫太麻烦,而且用量也不是很大,觉得没有必要,自己也煎过麻黄,也没看到 ...

  • 得了白内障怎么办?百岁奶奶有妙招,为验证药效记者亲自尝试

    得了白内障怎么办?百岁奶奶有妙招,为验证药效记者亲自尝试

  • 杂谈医话-----谈舌脉象在辩证中的运用

    中医诊断治病的一大特色就是把脉望舌,即简单又方便,但是有些人把它搞得太神秘虚玄了,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其实它就是一个诊断方法,是因古时科技不发达而形成的,在现代医疗费用高昂的条件下,更显得它的珍贵.我 ...

  • 中医实践与补遗------杂谈医话:用药利弊谈

    我已写了不少篇用药传奇了,主要讲得是其有效的功能和好处.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都要一分为二,即要讲有利的一面,也要讲不利的一面,正反相结合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中药亦然.在临床中我们常看到,讲用中药 ...

  • 杂谈医话:中医快捷成才的思路

    每一个学中医的青年学子,都希望自己早日成才,象老中医一样顾客盈门,施展才技,解人疾苦,受人尊敬.但又苦于自己年轻,经验匮乏,而自叹: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慢慢熬吧.那么有没有缩短这个过程的可能和办法呢?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