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桥溪隐于历史的真相 (三)
(接上)扑朔迷离,有关明太子朱慈烺传说
关于桥溪名字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相传当年明太子朱慈烺在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自杀后逃到桥溪村,当时的地方官员沿着溪边的路三叩九拜,前来拜见他,故称此为叩头溪。
守庆公祠是朱氏后裔为纪念万琏公之五代孙守庆公繁衍分支较旺而建造,并作祖祠使用,但也有一说法,据说每年的大年三十午后,好些朱氏后裔云集守庆公祠,关上大门后,长者从隐秘处抬出祖公牌,安放于厅堂正中。待祭祀完毕,这祖先牌又即时收起,且恪守不为外人所知的朱氏祖传戒律。这是否与明朝最后的皇太子老师松口人李士淳、携16岁的太子朱慈烺曾在桥溪避难有关?是皇太子当和尚后其家属隐匿于村中的难言之隐?与世安居的龙形梁柱有什么关联?与村民们所说的地名“龙窟”、“马房坜”、“炉背”又有什么直接、间接的历史渊源?数百年来,种种迹象扑朔迷离,至今仍然是个历史之谜。
龙津泉涌,涓涓如诉,是说几百年的沧桑历史?是赞一代一代桥溪客家人的坚韧豪迈?一孔从石缝中流出的泉水,叫“龙泉”,它的出现和命名传说与明太子朱慈烺有关。
据说有一回村民进山砍柴,被一只猎食的野豹追赶,危急关头恰巧遇到避居桥溪炉背、马房坜的朱慈烺及其部属在此试箭,朱慈烺见一豹子意欲伤人,立马瞄准野豹奋力射出,野豹当场毙命。因救人心切,箭镞力透豹身牢牢钉入了一块大石头,当随从们拨出箭镞,奇迹出现了,大石头竟然于箭镞口汩汩流出泉水来。为了纪念明太子朱慈烺勇救村民的壮举,遂将此泉命名为龙泉。
另外,世安居大梁上何以敢彩绘三条金龙,世安居建成于光绪十五年,主厅上方的龙梁,红底漆金三条龙形图案栩栩如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图案通常是在皇宫里使用,民间使用龙形图案这该如何解读?是否跟皇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继善楼二楼上堂两边屏风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鎏金阴刻木雕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更加深刻地领悟待人处事等伦理、道德观念,从中也体现了朱氏对后代教育的一种鞭策和期望。木雕《朱柏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与朱氏族人有何关系?
民间的种种猜想有多种版本,是似而非,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匪夷所思的故事带给我们心灵震撼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心灵的熨帖。
重情重义,陈姓兼祭徐氏历代先祖
晨有清逸,暮有闲悠,人生四季,一路风与景,这就是真实的桥溪。
沿着山路缓步入山,溪流一路相伴,清澈的溪水欢快地冲刷着溪里的石块,将时光的印迹刻在那圆润的石身上,溪旁草木茂盛,远山含黛,近列成屏;小桥流水,气象万千;那是怎样的一副磅礴的图景,巍芒间孕育着新的希望。
无法想像陈朱两姓先祖,当年是怎样找到这栖居之所,有是怎样手背肩挑,建造这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这些普建于清代,具有200多年历史,大部分保存完好,较有特色的有世德堂、朱氏祖祠、守庆公祠、世德楼、慎安居、燕诒楼、宝善楼、凌云馆、宝善家塾、宝园、宝庆居、渊庆楼、渊庆又楼、世安居、祖德居、继善楼、善庆楼及逸庐等。
在桥溪村,建筑出如此布局完美、天人合一的古建筑群,是与桥溪的先人们熟知传统礼乐文化密切相关的。
据说,明朝初年最早来桥溪村开基的是徐姓村民,接着陈姓先人来到这里安居。到了明末,徐姓后裔大多外迁,剩下的人家成了绝户。徐姓的最后一位男性得到陈氏族人的长期关照,临终前嘱托田垄耕地及其祖屋房产由陈氏耕种和使用。同时要求陈氏族人在岁时佳节祭祀时能兼祭徐氏历代先祖。
于是,陈氏族人在送走村中徐氏最后一人后,历代遵照徐氏遗嘱,将遗赠的耕地作为陈氏偿田,由陈氏三大房人轮流耕种,一年一轮,轮到耕种者,是年春耕冬种时则配备“三牲”香烛等祭品祭祀徐氏,同时焚烧上书 “徐氏收领”的红纸。寒来暑往,年复一年,绵延数百年至解放初。
“世德楼”的“德”字,中间少一横,这中间藏有什么故事呢? 据说朝轩公在外经商期间,有一次客人将存放有巨额现金的藤条箱,遗落在其店铺,朝轩公秉着客家人善良憨厚的做人宗旨,打听到客人所住地址后,原封不动送回给百里外的客人,客人感其赤诚,成了朝轩公此后经商的最大合作伙伴。为了永远提醒后代不忘品德教育,特在建造世德楼门楼时,苦心孤诣把少写一横的德字,嵌在门楣,意思是告诉后人,做人要心存善念,不要横心。
“世德楼”的“德”字,中间少一横,这中间藏有什么故事呢? 据说朝轩公在外经商期间,有一次客人将存放有巨额现金的藤条箱,遗落在其店铺,朝轩公秉着客家人善良憨厚的做人宗旨,打听到客人所住地址后,原封不动送回给百里外的客人,客人感其赤诚,成了朝轩公此后经商的最大合作伙伴。为了永远提醒后代不忘品德教育,特在建造世德楼门楼时,苦心孤诣把少写一横的德字,嵌在门楣,意思是告诉后人,做人要心存善念,不要横心。(图文作者:赖俊权,网名夜色光明;一共4则,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