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03年,我曾任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那时全县有政协委员180余人,这些人来自社会各届人士,其中共产党员占40℅。依委员们的专长安排工作,如有华侨关系的安排在华侨委员会,我对地方文史有兴趣安排在“政协文史委员会”。政协委员是兼职的,一年开会活动数次。我的职责是为政协写提案,为政协刊物《梅县文史资料》写稿。我每年为县政协写提案一份。先后撰写文章《辛亥革命功臣梁文信》《梁杏果事迹》《民国少将梁特风》等文章刊载在《梅县文史资料》。我还为梅州市政协刊物《梅州文史》撰写《国光中学校史简介》《承德楼主五代兴学记述》等文章。梁杏果是我同村人,清末举人曾任广西兴业县的县长。1966年秋的文化大革命初期我是红卫兵,村中的红卫兵曾到他家搜查“四旧书”,那时我是个中学生红卫兵也在场。历史跟我开玩笑,1999年我已是个文史工作者,《梁杏果事迹》这篇文章由我撰写。我利用梅县政协文史委员的平台向各报刊投稿。我曾向北京的《团结报》投稿,该报编辑电话与我联系,开始他以为我是个黄埔军校的老军人,原由是我撰写的文章是反映民国年间松口的文史资料,我与编辑讲明我是个中学历史教师对地方文史有研究,编辑才知是误会。此后我曾在北京《团结报》刊载《孙中山与松口》《东路北伐军松口大战记》等约10篇文章。
《家庭》是国内知名杂志,编辑看到我的工作名片是“梅县政协文史委员” 以为我是个年老的文化人士,特邀请我参加讨论“老人立遗嘱有利还是有弊”, 我的讨论稿被刊物刊出,我还得了稿酬。撰写文史资料除了引用地方史去资料外,还要实采访当事人的家属。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了好些名人后裔,书出版后要送书或邮寄给他们。为了熟悉历史背景看了与人物有关的文史书刊,通过阅看书刊增长自己的知识。我通过政协委员的平台接触了好些文化人。我还参加了由政协组织的考察活动。在我任职的5年间,我参加了到福建厦门、中山县孙中山故居、河源市东源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等地的考察活动。我们到外地考察由当地的政协部门的领导接待并介绍情况,还会提供资料给我们。我的任务是撰写考察报告。
我参加了梅县政协组织到各乡镇的考察。其中到梅南镇一家台湾家属引进外资办农场的调查,我们参观了农场,农场种了很多果树,养有三百多头猪,经济效益好,我曾撰写一份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县对台办公室很重要,领导找我交谈并对报告进行充实修改。
2017年出版的《梅州民俗活动精粹选编》(第21辑)梅县政协文史科的工作人员与我有交往。2016年撰写《梅县政协志》时,我还参与查核书中的部分资料。2017年秋,梅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写《梅州民俗活动精粹选编》(第21辑),我是该书的特约编辑。梅县区政协文史科的领导要收集撰写梅县各地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我还得有调查劳务费,书出后还得有稿酬。2018年冬,梅县区县政协文史科的领导要我参与编写《梅县区民俗风情》,我为该书提供数万字资料。
作者简介:梁德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学历史教师、学校文学社辅导老师、梅县第10届政协文史委员、《客家人》特约编辑等,在国内的刊物发表文章,编著有《客家乡情》《客都民俗风情》《客家松口民间故事》等8本。2009年在梅县松南中学退休,聘为梅州市旅游局《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对客家文化有研究,聘为嘉应学院客家研院持约研究员,有学术论文在嘉应学院、三明学院、北部湾大学等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