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耿‖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客都推荐】

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
文/张维耿
最近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盛会在广东增城知识文化城举行。增城现住民的祖先有许多是从梅州一带辗转迁徙过来的。增城话语汇中虽有不少来自粤方言,但其整个语音体系还是保留客家方言的特点,属于客家方言。1996年,我国第二届客家方言研讨会就在增城举行。
我退休后侧重于客家方言的研究,著有《客家话词典》、《客家话一月通》、《客方言标准音词典》等,现在正在做梅县客家方言标准音的有声词典,有望广东人民出版社今年6月份出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客家地区的民风、民俗就有不少直接反映到客家话中。
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客家话中自然保留着某些中原文化的痕迹。我们老祖宗留下用于祭祀的公尝田叫做“烝尝”,就是来自先秦。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祭之散名:春曰祠,夏曰礿(读约),秋曰尝,冬曰烝。”就是说,周朝时,“祭”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叫法,“烝尝”一词即由冬秋二季的散名组合而成,泛指一年四季的祭祀活动。客家话用其转义,特指用于祭祀的祖产。以往举行大型宗族祭祀活动,必设主祭和礼生。主祭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宣读祭文;礼生即如今的司仪。主祭行三跪九叩首大礼,由礼生用官话唱读:“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据中大杨鹤书教授考证,这三跪九叩首的大礼就是来自周礼。又如,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汉语没有轻唇音(即唇齿音f),只有重唇音(即双唇音b,p,m),轻唇音是后来从重唇音变化而来的。这一变化可以从客家话的一些字音中看到,如“粪,斧,腹,沸;肥,符,吠,缝”这些普通话声母读轻唇音f的字,客家话都还读重唇音b,p。“飞,分,发,放”这些字在客家话双音词中读轻唇音f,如“飞机”、“分配”、“发财”、“放映”等是;而单音词口语仍读重唇音,如单说“飞”则读bi1(音杯), “分东西”的“分”读bun1(音奔)。此外,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汉语没有普通话zh,ch,sh这套声母,这套声母是由舌尖音d,t演变而来的。梅县话里也可以看到这一演变的痕迹。普通话声母为zh,ch,sh的字,客家话都读z,c,s,而其中有些字口语仍有读d,t的。如“中心”的“中”书面语读zung1,但口语说“汝企啊中心(你站在中间)”,句中“中心”就说成dung4(音栋)xim1。很有趣的是,客家话吃早饭说成“食朝”,吃午饭说成“食昼”,而在我国唐代,日本人借用汉字书写日本话,用片假名写出来就是“朝食”和“昼食”(日语语法是名词在前,动词在后),说明唐代中原古语吃早饭和吃午饭,口语就是说“食朝”和“食昼”的。
客家地区耕读文化影响深远,在客家儿歌、民谣中就有不少有关勤奋读书和辛劳耕作的内容。如“蟾蜍猡,咯咯咯。唔读书,无老婆”,“读书肯用功,茅屋出相公”,“早起三朝当一工,昼起两朝乱忙忙”,“黄豆翻豆铲三到,豆荚大到爆”,“耕田唔开沟,当过分贼偷”,“旱地改水田,一年当三年”。客家妇女还有四头四尾的要求,即“田头地尾,灶头镬尾,针头线尾,家头教尾”。
客家人勤劳俭朴,为人淳厚,非常好客,在言语中多有反映。如“谋人事多,无蹲无坐”,“好人为大家,好猫管千家”,“后生唔做家,老欸正知差”,“娶妻莫贪靓,嫁女莫贪财”,“食唔穷,着唔穷,无划无算一世穷”,“家有千金,唔当一艺随身”,这些俗语劝人要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勿贪钱财,掌握谋生本领等。又如“人爱实心,火爱空心”,“为老不尊,教坏子孙”,“上梁唔正下梁歪”,“人唔教唔正,错唔知唔改”,“还细偷针,大欸偷金”,这类俗语讲求做人实心实意,长辈要带好头,从小要教好儿孙等。“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若爱人尊敬,先爱尊敬人”,“端得平,使得行”,“相骂莫帮言,相打莫帮拳”,“上厅人教心臼,下厅人听乖女”,这些俗语意在替他人设身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家人和邻里和睦相处。客家人非常好客,有人来到家里总是茶来水到,于是就有了“过门都係客”,“主人打帮客”,“潮州会馆——无客去(气)”等俗语和歇后语。还有一首童谣:“人客来到,细声商量;鸭卵炒粉,咸菜煮汤;若有酒肉,让客先尝;热情款待,面上有光”,更充分反映了客家人好客的特性。
作者:张维耿
作者简介:广东省梅州人,中山大学教授,为一至三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二至四届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学术委员,广东省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出席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主要著作有《现代汉语修辞学》(与黎运汉合作,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6年版)、《汉语修辞学》(与李圣超合作,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华客文化》(与潘小洛合作,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客家话词典》(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0)

相关推荐

  • 他们是最正宗的汉人,只说古代汉语,学者:虽然很难听懂,但好听

    汉语是汉族的传统语言,但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之间其实有明显差别.汉语所经历的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就拿发音举例,<切韵><广韵>等几本古代韵书记载 ...

  • 梁德新‖客家吹笛人【客都推荐】

    客家吹笛人 梁德新/收集整理 在客家地区,旧时具有客家特色的工艺要数"一阉二补三吹四打".阉是"阉鸡".补是"补锅".吹是"吹笛& ...

  • 张维耿‖冯秀珍与她创建的客家文化博物馆【客都推荐】

        今年11月10日,中山大学1979级的同学回校参加入学40周年的庆祝活动.     那天上午,我接到冯秀珍一个电话,说她下午将来家里看望我.原来我多年前在客家学研讨会上认识的冯秀珍是中大哲学系 ...

  • 客家生活谚语【客都推荐】

    生活谚语 多衣多寒,少衣自暖. 食十足,着九六. 有食无食看面上,有着无着看身上. 大火煮粥,细火焖肉. 有食慢慢到,莫来爬上灶. 人多无好菜,猪多无好糠. 卖菜侪,食菜脚,分食侪,吮手指. 肚饥糠也 ...

  • 冯秀珍教授与她的客家博物馆【客都推荐】

    冯秀珍教授与她的客家博物馆 文/梁德新.李松龄    图/王宝生 位于广东省丰顺县汤坑镇南门上巷78号荆树楼的"冯秀珍客家文化博物馆"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内含图书室的公益性博物馆. ...

  • 梅州客家先祖何以称“郎”【客都推荐】

    梅州客家先祖何以称"郎" 众所周知,汉族人的命名是由姓氏与名字组成的,而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民系,其命名理应如此.但在此基础上 宋末.元朝直至明初的确百多年里,梅州.闽西的客家先祖却 ...

  • 张维耿‖梅县至江西的古驿道【客都推荐】

    梅县至江西的古驿道 文/张维耿     清朝以前,梅县的书生到京城应试,多由陆路经平远.江西寻乌,抵会昌筠门岭,再乘船沿贡水下赣江,经赣州到南昌,然后继续北上.梅县城北有个"五里亭" ...

  • 松口客家情歌选录【客都推荐】

    松口客家情歌选录 1.引  歌 噢嗨!噫溜阿哥啊,有好山歌溜呀溜等呀来哟! 山歌就爱人来和,写字就爱墨来磨:写字唔怕大张纸,唱歌唔怕人咁多. 河唇洗影刘三妹,借问阿哥哪里来?自古山歌从(松)口出,哪有 ...

  • 李洪生‖客家歇后语【客都推荐】

    客家歇后语 1.米店里个伙计一一差斗 2.庙里扔炸弹--炸神炸鬼 3.棺材肚里个老鼠--啮鬼(吝啬鬼) 4.新鲜的皖丸--踭到(才到) 5.坳背伯公一一吂得时 6.洗衫唔使扭水一一浊水 7.田唇上敬神 ...

  • 陈瑾萱‖客家娘酒客家情【客都推荐】

    客家娘酒客家情 文/陈瑾萱(广州) 我妈妈是梅县松口镇人客家人.她在广州工作,在外面讲广州话,在家里讲客家话.我出生一年断奶后,因工作关系妈妈把我送到外公外婆家住了几年,此后每到假日我都要到外公家住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