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花蓼,头小力量大。
云南白药植物园的一片石墙上,居然长出了丛头花蓼。
植物的生命力惊人,居然在钢筋水泥的一点点缝隙中喷薄而出,还渐成气候。
又到了我喜欢的蓼科植物登场的时节,红蓼、头花蓼、拳蓼……
蓼科植物很神奇,粮食荞麦、染料蓼蓝、中药大黄、何首乌、草血竭,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头花蓼,都是这科门下客。
听说过头羊、头雁,头花的意思是这种植物开着头状花序,茎秆上顶着一个或两个小脑袋(单生或成对)。花头真是小啊,比蛇莓也大不了多少。
就这么小的花球上细看都是无数小花,花被片五深裂。小花球刚开放时候白色,慢慢变成粉红或颜色更深。
头花蓼的叶子也很有辨识度,卵形或椭圆形的,先端尖,深绿色的叶子上自带大V的图案,第一张图最明显。
我是在云南的药用植物园看到的头花蓼,它主要生于南方的山坡、山谷潮湿之地,所以又叫“水绣球”。
历史上很早就发现了头花蓼的药用价值,作为跌打损伤和消炎止痛的主要草药。清代贵州地方文献就记载到:“花赤,叶圆而紫,味微苦而涩,仲苗好采药用之。”
头花蓼全草入药,消炎清热,是苗药中的道地药材,还可以做食药同源的药膳。
老老年间的头花蓼全是野生状态,现在被选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有了人工培育下的头花蓼药田。
在它的重要产区贵州,正值当下花期,遍布田野的头花蓼,惹人喜爱的机灵鬼铺成了一块粉色花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