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基本达成了战略目的,那为何白登之围仍被视为刘邦的污点

作者:铁骑如风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9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分钟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击溃匈奴,报汉高祖刘邦当年被冒顿单于围困之仇。许多人以刘邦在白登之事后选择向匈奴和亲献款为由,将白登之围解释为汉军对匈奴的一场惨败。那么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 第一次汉匈之战是刘邦主动发起的

综合第一次汉匈之战的始末,我们应该明确一个事实:本次战争刘邦一直是主动出击的一方。
这次主动出击,并不是刘邦没事找事要去打人家,而是源于一个导火索:韩王韩信。韩王韩信是刘邦分封在北方边境的一个诸侯王,由于与大将韩信同名,所以史上也被叫做韩王信。当时北方的匈奴单于冒顿趁着楚汉战争中原动荡默默发育,到了汉初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匈奴帝国。匈奴人屡次南下入侵韩王信的地盘,韩王信被打得够呛,连忙向朝廷请求支援,并且多次派遣使者向冒顿单于求和。
上图_ 韩信(?-前196),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
刘邦了解到此事后,怀疑韩王信暗中勾结匈奴造反,于是下诏书责备他。韩王信成了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干脆坐实刘邦的怀疑,直接叛逃到匈奴阵营,将马邑城交给匈奴,并与冒顿单于约定一起进攻太原郡。
这下刘邦怒气上来了,你挡不住匈奴人也就算了,咋还投敌了?那就把你收拾了再干匈奴人。于是他延续多年亲征的传统,组织32万大军北上。刘邦随行还带了陈平,娄敬,樊哙,周勃等文臣武将。
上图_ 周勃(?—前169年),西汉开国将领
汉军进入太原郡,在铜鞮(今山西沁县)一战中大获全胜,将韩王信的主力部队击溃,韩王信逃奔匈奴。韩王信的将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拥立战国时赵国后代赵利为王,聚集韩王信的残兵败将,准备卷土重来。
冒顿单于派左、右贤王各带兵一万多骑与韩王信军驻扎在广武(山西代县阳明堡镇)以南至晋阳一带。汉军丝毫不虚发动攻击,在晋阳击溃匈韩联军,并乘胜追至离石(今山西吕梁离石区),对将匈韩联军再次击溃。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北集结兵力,结果被灌婴率领的汉军骑兵部队拿下三杀,重夺马邑。
由此可见,前几年打赢秦军和项羽的汉军,战斗力绝对是可靠的。刘邦之所以被围,纯粹是自己的决策失误所致。
上图_ 汉高祖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 刘邦属于“孤身犯险”

匈奴对汉军连战连败,一退再退。冒顿见正面刚不过汉军,便动起了诱敌深入的心思。他在代谷(今山西繁峙至原平一带)驻兵,故意将一些老病兵卒和瘦弱牲畜放在平原上,向汉军表露自己山穷水尽的假象,却暗地里将精锐士兵藏起来准备出击。
刘邦在当时已经是东亚地区名列前茅的军事家了,但是对匈奴连战连胜,加上以往匈奴人从来没有在中原人手中占到便宜,让他非常轻视匈奴人,这样的心态就容易犯错了。他派出的多路侦查员都报道说匈奴师老兵疲,可以进攻。而最后派的娄敬却一语道破天机:匈奴人这是在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引诱我们前去进攻,再冒进会有危险!
上图_ 孝堂山画像石,左侧的匈奴战士被右侧的汉军碾压(胡汉战争拓片)
此时汉军主力部队已经越过了句注山,离前沿越来越近了。志得意骄的刘邦这时候二流子毛病又犯了:“你个齐国的孬货,靠嘴巴谋得官位,现在在这里胡说八道扰乱军心!”不过他并没有像历史上很多统帅那样直接处死对方,而是下令将他拘禁在广武县,准备等胜利归来再行处置。
刘邦求胜心切,不等后续的30万大军赶过来,就亲率骑兵部队数千人出发,一路赶到平城(今山西大同)附近的白登山。这时候冒顿埋伏在周围地区的40万匈奴骑兵突然出现,直接将刘邦一行围困在白登山上。
刘邦率领部队左冲右突,怎奈匈奴人多势众,实在难以突围。他这下后悔没有等主力部队一起过来而贸然出击,粮草也快耗尽了。而汉军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纵然匈奴数倍于对方,也攻不破汉军的包围圈。双方形成了对峙状态。
上图_ 陈平(?-前178年) 曲逆侯
后续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情节了:陈平用金银珠宝贿赂冒顿心爱的阏氏,阏氏向冒顿劝说到:“汉、匈两国君主不应该互相逼迫太甚,现在汉朝皇帝被困在山上,后续还有三十多万部队正在赶来,一定会拼命相救,到时候内外夹攻就没我们好果汁吃了。就算你攻城夺地了,也可能会因水土不服无法长住。而汉帝被围了七天,军中依然稳定,想必是有神灵在相助,你和神灵作对有那个实力吗?”
冒顿作为一个杀父杀老婆不眨眼的狠人,自然不只是因为疼爱阏氏而听她的话,而是觉得她说的确实有道理。40万匈奴人灭不了区区几千刘邦禁卫军,要是后续三十多万部队赶过来,自己还真怕打不过,毕竟前几场仗自己都打输了。而且韩王信那几个部将还没有按约定时间前来会和,是不是又重回汉军阵营了?继续围困下去风险太大了,还是不要急着和汉朝撕破脸才好。反正我们全是骑兵来去如风,汉军主力来了也追不到我们。
冒顿想通了这些,就下令打开包围圈一角,放刘邦一行人出去。自始至终,刘邦只是身边的禁卫军伤亡较大,主力并没有多大损失,所以从战争来说自然谈不上惨败。
上图_ 冒顿(mò dú)(前234年-前174年),挛鞮氏
  • 汉军基本达成了战略目的

从战略目的来说,刘邦这次更算不得惨败。刘邦此次出征战略目的有二:消灭韩王信叛乱势力;击退匈奴入侵,收复被占领的州县。
在白登之围前,刘邦对匈韩联军连战连胜,将韩王信的军队越打越少,将匈奴军队不断向北驱赶。在白登之围后,刘邦又派夏侯婴率军击败句注山以北和平城以南的匈奴骑兵,收复了被占领的地区,将韩王信的一干部将驱赶到了匈奴境内,匈奴的主力部队也退出了汉境。可惜的是没有逮到韩王信本人。
既然汉军基本达成了战略目的,那么为什么白登之围仍旧被看成是刘邦乃至大汉朝的污点呢?虽然刘邦之前也多次被项羽撵着逃跑,但是那可是“神勇千古无二”的西楚霸王啊,而且当时刘邦也不是皇帝,逃他几场也不是很丢人。但是刘邦以九五之尊被以往一直看不起的蛮夷围困,最后靠贿赂单于老婆才得以脱身,这实在不是件光彩的事情,说是汉朝国耻也并不为过。
在战争结束后,刘邦下令赦免娄敬,封其为关内侯,给予很多封赏,而斩杀了当初那十几个认为可以出击的侦查官。这就是刘邦比后辈袁绍的高明之处:知错就改,不顾面子。
上图_ 娄敬(生卒年不详),后因刘邦赐姓改名刘敬,西汉初齐国卢(今济南长清)人
  • 为什么还要和亲?

可能有朋友会问了,既然这一次战争汉军胜了,那为什么还要和匈奴和亲呢?这当然与西汉初年面临的险恶形势直接相关。
其一,国力不支。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消耗,西汉初年的华夏已经是一副烂摊子了。人口大量减少,遍地残垣废墟。史料记载,刘邦的皇帝车队都找不到四匹同颜色的马。可见国力空虚到了什么程度。打仗就是打钱打人力,没有这些资源自然无法维持对外战争而倾向和平。
上图_ 楚汉之争
其二,异姓诸侯王蠢蠢欲动。汉朝虽然建立了,但是分封的异姓诸侯王们拥有强大的势力,不少都在蠢蠢欲动。这其中虽然有被刘邦猜忌逼反的韩王信、燕王卢绾等,但也有主动造反的代王陈豨、淮南王英布之流。刘邦即位后一直在为平定诸侯王叛乱奔波,特别是在与英布的叛军战斗中中了一箭。后来他可以说是间接死于这次箭伤,君王死社稷了。刘邦用了一世才将国内的诸侯王基本换成刘姓的,攘外必先安内嘛。
汉朝这边国力不支,国内不稳,匈奴那边疆域还在继续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朝别说主动出击了,就是维持北部防线压力都很大。因此以和亲这种低成本的方式换来匈奴较少的进犯,进而积蓄国力,以待再战便是一种较为明智且无奈的策略。至于和亲之策是刘邦在白登山签的城下之盟,还是回国之后与匈奴商谈的结果就不得而知了。
上图_ 西汉 匈奴版图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汉朝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也从未向匈奴屈膝称臣。相比之下,当年的的宋朝比汉朝不知道富庶多少倍,却常常倾向求和避战,南宋时期更是当了多年臣属,最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二者相比高下立判。
参考资料:
〔1〕 司马迁《史记》
〔2〕 王进先《从史料文献记载看白登之围与汉匈政策的转变》 2015 青海社会科学
〔3〕 杨燕《“白登之围”与汉匈合约》2012 经济与社会发展
〔4〕 孙键《关于“白登之围”若干问题之探究》2008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