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集20篇 读圣贤书 做智慧人
北大宣传片 一定要让孩子看 励志好好读书
原文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译文
有田地不耕种,粮仓必定空虚,有书籍而不阅读,子孙必定愚蠢。粮仓空虚生活就无法保障,子孙愚蠢就会不晓礼义。与您畅谈一次,收益胜过读上十年书。一个人不能博古通今,就像牛马穿着衣服。
注释
①廪:米仓。兮:句中语气助词。乏:匮乏。②襟裾:这里指穿上衣服。襟,衣服的前面部分。裾,衣服的前襟。
评析
知识就是财富,这种财富不一定以物质和金钱的形式表现出来,却是比任何物质金钱都要宝贵的。古人将读书看成是摆脱愚昧、明白事理的一种途径。所谓“知书识礼”,便是从读书开始的。不学无术的人,是人们永远鄙夷的对象,没有良好的教育,愚昧无知,就同穿着衣服的动物没什么两样。人是需要有内涵的支撑才能屹立不倒的,一个空壳子如何经受得起生活的磨砺?为人父母者,能为后代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文化。因为黄金有价,知识无价。
读书又分读有字书和读无字书,有字书能给人们提供具体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而无字书却能吸取别人的经验、增加人生的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讲的都是读无字书的重要性。只有知识渊博、博古通今,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当今社会,虽然读书的初衷和目的与古人有所不同,但同样是为了充实自我、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让子女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素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共同的心愿。只不过,在灌输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发现孩子的潜质,懂得因材施教教,才能使其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才。
典例链接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他只顾赶路,错过了宿头。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非常着急。正在这时,一个屠夫走过来,邀他到自己家里去。屠夫与秀才谈得很投机。于是屠夫随口问秀才说:“先生,万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树木哪是公,哪是母?”秀才一下被问呆了,只好向屠夫请教。屠夫说:“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是强些。”秀才听了连连点头,又问:“那公树母树呢?”屠夫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秀才闻言,恍然大悟。
秀才到了京城后,进了考场,把卷子打开一看,巧极了,皇上出的题,正是屠夫说给他的雌水雄水、公树母树之说;很多秀才看着题目,两眼发呆,只有这个秀才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不久,秀才被点为状元。他特地回到屠夫家,奉上厚礼,还亲笔写了块匾送给屠夫,上面题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从此,这句名言便传开了。
博览群书终成举人
杜元春,字恺庭,广西扬美古镇人。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十月二十日亥时,终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月二十日申时,享年40岁。
杜父绍龄,对他钟爱异常,虽然是独子,仍督责倍严,唯让杜元春闭门读书,足不出户。亲友有时心疼杜元春,有点责怪杜父之过于苛刻,杜父不以为然,理直气壮地用诸葛亮的《诫子书》来辩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浮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想不负儿孙辈,唯此法矣!”亲友一时语塞。
杜元春整日充塞头脑的唯有杜父的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等诲导,心机无他用。杜元春稍有疏懒,杜父就以唐高宗永徽七年登第的苏瑰和成亨四年登第的郭之振为榜样来勉励他。因为苏瑰和郭之振都是十八岁中的状元。
杜父还用讲故事来谆谆告诫儿子要勤于读书,莫负青春,日有进益,才能成为博学有识之士,取得功名。他举例说,宋代时,有个靠门路中了解元的人,学识浅薄却骄妄。一次,见书中有“蔡中郎”一词,这个解元不懂“中郎”一词,却讥笑古人才疏学浅,连“郎中”都不懂。有人写了首诗戏谑这个解元的无知,诗中说:“改行当郎中,大门挂牌招。为何作元解,归去学潜陶。”此诗颠倒中郎、招牌、解元、陶潜等词,挖苦嘲笑,淋漓尽致。杜元春听后既有趣味,又悟出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从此益发努力。“学而优则仕”成了杜元春的座右铭,饱读“四书”、“五经”,究史穷志,寻章摘句,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呕心沥血,都为有朝一日金榜题名。
杜父文才很好,有次写了首赞美扬美八景之一“江滩夜月”的七绝诗,其中有两句是:“雷峰月照一江水,映对翠薇紫红间”。杜元春建议将“一”字改为“半”字,杜父究问缘由。杜元春说:“雷峰遮住月色,江水半明半暗,画面美,意境也深远些。”杜父叹服,开怀大笑:“吾儿长进了!”
有次古镇“孔子诞辰”节,四乡文人聚集扬美,以“诗钟”比试文才,格式为“笼纱”,分咏“夕阳”与“蜻蜒”。将一个铜钱用线系于竹香上,下承以铜盘,短短时间,香焚线断钱落,就得把作好的诗句上交。杜元春才思敏捷,他旋即将写好的诗句交给词宗(阅卷人),好一会铜钱才落盘中,铿然作响。他的诗句“翠竹楼西红一抹,碧荷风外立多时”分别隐喻“夕阳”和“蜻蜓”,刻画有神,且来得快捷,举座叹服。
清光绪年间,时任左江道总兵的孙楫曾在游玩扬美时,闻杜元春解元的名气,便会见他,并以本地景点出上联“晓日蓬莱紫气重”试之,话刚落音,杜元春即接对道:“春潮尖顶浪云开。”总兵十分佩服和赏识,欲举荐杜元春到南宁府谋个差事,但杜父一心想要杜元春攀龙附凤,不愿他早日当差,杜元春孝顺,听父命,婉辞了总兵。
杜元春含辛茹苦,博览群书,满腹经纶,但自光绪八年(1882)他24岁那年登王午科,得授“举人”匾牌一块,大振家声之外,却因体格赢弱,无法穿州过省,舟车劳累到京城参试,一生与状元无缘,并英年早逝。不过,究其学识,不愧是古镇文人学士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