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糖医】秋季天气干燥,糖友皮肤瘙痒该怎么办?
原创 文糖医 文糖医 2021.10.12
进入秋季,天气干燥,许多糖尿病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皮肤瘙痒的症状,甚至有些糖尿病患者因为过度的抓搔导致皮损出现皮肤感染的情况。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预防皮肤瘙痒?已经出现瘙痒症状的患者该如何治疗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皮肤瘙痒症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 7%~43%,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7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约 26% 。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是指糖尿病患者无皮肤原发性疾病,而出现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严重者可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皮肤瘙痒症呈游走性、阵发性,可继发感染、湿疹、焦虑、失眠等,严重者可导致精神和心理障碍。全身瘙痒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局部瘙痒常见于外阴和肛门部位,其次是腰背部及下肢。尽管糖尿病继发的皮肤瘙痒症危险性很小,但发病率很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糖尿病患者为何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症呢?
研究认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长期血糖控制差,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皮肤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免疫系统抑制、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
1.糖尿病患者血浆葡萄糖浓度较高,引起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发生变化,皮肤表层组织液处于高渗状态,表皮细胞水分向组织液及血浆扩散,使表皮细胞脱水,皮肤干燥,刺激神经末梢,发生皮肤瘙痒。高渗环境还可引起细胞膜功能障碍,导致细胞代谢异常,细胞的代谢产物在皮肤表层堆积,进一步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加重皮肤干燥缺水的情况。
2.糖尿病患者因病情导致脂类代谢异常,出现微循环障碍和功能受损,使表皮细胞营养状况差,皮肤屏障功能降低,加重皮肤干燥,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症的重要原因。
3.高血糖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屏障功能降低,皮肤神经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感觉C神经纤维异常放电而发生瘙痒。
4.糖尿病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皮肤排汗、排液减少,对表皮细菌及微生物的抑制功能下降,诱发皮肤感染,出现瘙痒的情况。
5.有研究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症患病率较高,可能除受到糖尿病并发症因素的影响外,还与老年人群皮肤老化、萎缩变薄、干燥、各种腺体功能减退、修复能力差、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等因素有关。此外,睡眠差、抑郁、焦虑也会加重皮肤瘙痒。
那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的主要病因是血糖控制不佳,但个人认知水平、自我护理水平、心理状态等因素均会对病情造成影响,因此在实施干预过程中,不仅需要药物控制血糖的稳定,更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护理措施,从而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瘙痒症状。
1.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稳定是预防皮肤瘙痒症的主要措施,积极监测血糖,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持遵医嘱服用药物,同时积极控制血压、血脂,治疗并发症。可以很好的预防和控制皮肤瘙痒症。
2. 皮肤护理。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主要表现在对皮肤的损害,因此做好对患者的皮肤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是必要措施。糖尿病患者应该经常观察皮肤情况,及时修剪指甲,避免皮肤破损。注意平时洗澡不宜过频,水温不宜过高。最好一周2次左右即可,水温保持和身体温度相差不多即可,避免水温过高刺激皮肤。洗澡后可以选择温和无刺激性的身体乳进行保湿,以避免皮肤水分蒸发。尽量选择宽松舒适的纯棉衣物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并注意勤换洗衣物,勤消毒毛巾,保持床单干燥清洁。
3.对于已经出现皮肤瘙痒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切不可自行处理。皮肤瘙痒时千万不可用手抓搔、摩擦或用刺激性的药物止痒,以避免皮肤破损、感染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4. 心理护理。因糖尿病的病程较长,且伴有皮肤瘙痒患者因瘙痒难忍,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长期以往可导致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及治疗依从性降低,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进一步加重瘙痒的症状,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皮肤瘙痒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糖尿病患者应该对其高度重视,出现瘙痒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平稳才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