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林医生:揭开万千疾病形成之谜 解读传统生命医学真义 攻克慢病癌症治疗瓶颈
如果您有缘看到这篇文章,您和家人必能远离疾病,拥抱健康!如果想学中医,这篇文章能为您作出正确高效的指引,让您少走十年弯路,迅速掌握精妙的医术!如果您属医界人士,用心了解文章之意,能使您发奋精研医术,让患者重获新生!如果您属国家决策高层,有幸发掘文章价值,必将造福万代,使得巍巍中华从此屹立不倒!
一、医学求真----解读生命医学与生物医学的本义
二、疾病来源----天地人三因致病学说阐述
三、大道至简----体质的阴阳失调是万千疾病形成本因
四、人体三宝----精、气、血简介
五、标本明辨----辩因论治与辩证论治关系论述
六、医道至简----阴阳两方治万病之原理解读
七、解读发热----外感与内伤发热明辨
八、阳虚寒凝----癌疾的病变机制论述
九、拨乱反正---用药依据必须明辩病因病理
十、突破瓶颈---热振理疗是攻克顽疾的关键
一、医学求真----解读生命医学与生物医学的本义
传统中华医学是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研究人体精、气、血盈亏与生命盛衰关系和天、地、人相互影响形成疾病原理的以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作为辩证准则,以望、闻、问、切、按为诊断依据,并建立在以客观事实(人体各种症状的真实表现)的基础上历经数千年实践验证的医学。展开以针对“改善体质状况”和“人体各种不适症状治疗”为手段的医学体系,属宏观层面的,以人为本的生命医学。中华医学具有在养生、防病、治病和治未病(在身体发觉异常不适时提早介入治疗,以拦截向各种慢性病和大病发展)是保驾国民健康的重要养疗系统,也是众所周知的标本兼治,可以在相当时间内稳定病情的唯一健康保障。
现代西方医学是以“细胞学说”为基础的,并且建立在生物实验室内以研究“人体细胞变异”“生化指标变异”“人体结构变异”并以此为依据,展开以手术、各种生化指标调节和各种症状控制为治疗手段的医学体系,属于微观层面的“生物医学”。
二、疾病来源----天地人三因致病学说阐述
1、上法天----天的本义大指宇宙,小指太阳,在运气学上法天,在人体身上则法上焦心肺(指太阳之热对应和影响上焦心肺之火的意思)太阳的温热提供一切生命的能量,被称为生命之火,每天昼出夜伏,引领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上有阳火,人身有君火(心阳之气)两者遥相呼应,互成正比关系。每当夏日炎炎,现代人受数百年错误的养生观念影响,每每过多摄入瓜果凉汤凉菜及长开冷气抗暑,把大自然恩施人类的宝贵阳气拒之于外,自减阳寿,殊为可惜!国人应明白夏天地面上极热,但地底下是偏凉的,故有“冬暖夏凉”之说。大自然如此,我们的身体也同样如此,夏天身体上热下寒(部分人则外热内寒)而且身体上焦及体表越热,则身体下焦和体内越寒。在此阴阳上下内外失调之际,如果摄入清凉解暑之食物饮料,仅是入口一刻上焦感到舒服,但必使内寒加重,损伤宝贵的阳气折损阳寿,若本就属寒性体质者,必触动相火(肾阳之气)上浮而使寒热分化更加严重(就是体表越热,体内就越寒)古代道家深知此理,故倡导“春夏养阳”与现代人观念相反,却是真理。
2、下法地----大指地球、小指居住与工作环境的地底之气,在运气学上法地之下,在人身对应和影响人体下焦肝肾之气,若长期居住地底较寒者,则会削弱人体肝肾之阳,故一切因肝肾之阳不足所产生的腰酸腰痛,腿冷脚软,大便溏稀或难排,小便频清冷,宫寒阴冷,白带清稀量多,口苦咽干(此非肝热,而是脾胃阳不足产生食积化毒夹湿上逆肝胆,且结于胆管,使胆汁难降上逆而引起口苦咽干,故辩证一定要辨阴阳和识病机,不要仅凭某些表面症状而忽视核心机制,否则必犯断章取义之错)嗜睡懒动、身重腿沉、面色偏灰或淡白无华,经常吐痰清稀,中后苔厚腻或湿滑等,正确治法当用四逆汤、回阳饮加吴茱萸类或合并理中汤治疗。
3、中法人----指地面之气对应于人体影响中焦脾胃的意思,若长期居住近水潮湿之地及常饮生冷伤脾胃之物则容易病湿。此类人群常出现大便偏溏或粘腻难排、小便频数,渴不喜饮或饮不解渴,语声低微、面色萎黄、四肢消瘦无力、腹胀少食、阴肛下腹坠胀不适、白带量多、月经清稀、阴痒、身重神疲、头晕眼花、不耐劳作,唇淡无华、舌苔厚腻或湿滑等脾胃虚弱、难以运化饮食的一系列症状表现,此类人群须健脾益胃治本,祛湿理气治标,单纯服化湿理气药必因中气反弱而加重疾病(只因气弱难以运行推动湿气痰饮排出体外之故)如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理中汤等皆为正治,
三、大道至简----体质的阴阳失调是万千疾病形成本因
1、什么是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华道学认识宇宙万物基本属性及其相互转化关系的一门学说,它是人们研究万事万物(包括一切自然科学、人文学说)普遍规律的指导思想,属宏观层面的哲学。
2、揭开阴阳的神秘面纱----用科学解读与阐述阴阳
阴----是指不同事物间或同一事物内部相对于“阳”的对比性描述,其包含宇宙间一切有形的,可视的物质和生命本体,是属于形与质的属性认识。
阳----是指与“阴”相对或相反的两种事物对比或同一事物内部相对于“阴”的属性描述,其包含存在于宇宙间一切散在的,无形的,但可感知的能量方面的属性认识。
3、阴阳的相互转化关系
物质通过“某种条件”裂变产生能量,而能量又可以通过“某种条件”聚合还原成物质,这就是阴阳的相互转化关系。
如:水的固态与液态属阴,但在加热条件下产生气化作用则属阳。这就是同一事物的阴转阳关系,而当水汽遇冷后则可转化为液态固态,这就是阳转阴关系,其所需要条件则是0—100度的温度调控。
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阴阳两面属性及其相互转化条件关系非常重要。它可是判断阴阳体质、指导养生、防病及诊断疾病的本因、病变机理和分析病理产物形成机制和性质的核心依据,是攻克一切疾病的关键所在。
4、解密道家阴阳图义、揭开生命医学之谜
(1)如环无端的圆----代表阴阳必须要共存于一个封闭的系统内部运行,在中医学的解读就是健康人的身体表面布满阳气(中医称卫外之气)这个卫气对应阴阳图的外圆环,具有三方面作用,第1、有护卫全身免受各种风寒湿毒疫.....入侵的作用。第2、有控制毛孔开合功能调节全身汗液分泌起降温或保温等平衡体温作用。第3、有统摄全身汗液,防止过度排泄(气虚出汗)的作用。卫气来源于体内阳气,临床上表现的各种易感体质、慢性鼻炎....或严重的亡阳(也称脱阳症,为重症患者死亡前兆所表现的“阴阳离绝”危症,本质是因下焦阴寒结实,使身体阳气无法潜藏于下焦命门而只能浮散于外的结果,类似发高热,通常是医者一见发热就不顾体虚也不辩原因误治形成的----西医称“炎症风暴”,正确救治当用大剂(附子100-200,龟版30-50此两药正常应先煎2小时,应急1小时,继下干姜60-120,灸甘草50-60,山茱萸50-80半夏20-30茯苓30-50白术80-120砂仁15-20红参30-50另外用炖盅加两碗开水密封隔水炖两小时.....中药首煎约四碗,再煎三至四碗药水兑入参水频服,不敢用药者必不救)潜阳兼补阳破阴才可救治,通常一剂热退、阳气回复)。脱阴症就是因中下焦阳气亏损严重,无法统摄下焦一切营养津液类.....等阴性物质而产生的脱泻危症,正确治法当用大剂山茱萸50-60和炒白术100-150灸甘草30-50黄芪250-500红参30-50....等益气升提固摄药首煎约四碗,翻煎约3碗救治(危症当用重剂,否则无法救治)这两种危症唯胆大严谨的中医师可救,错过时间只能靠呼吸机临时保命1—3天左右,这两种情形就是阴阳不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运行的“阴阳离绝”现象。
(2)两个首尾相接的黑白鱼形----代表阴阳共存、此消彼长的变化关系,也就是阴虚则阳盛、阳虚则阴盛的关系。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对疾病本因的判断----也就是根据各种症状表现分析,引起疾病或症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属于“阴虚引起”还是“阳虚引起”这是最关键的诊断技术,方向正确,任何疾病必向好转,方向错误,病必加重或无功。医者必须仔细鉴别,才能确立治则治法,不仅内治如此,外治如汗蒸、拔罐、火疗、辟谷.....等易损伤阴阳的疗法亦同样如此,特别相对于身体虚衰患者,一旦误治,就可能无法挽回。
判断阴阳失衡的程度-----也就是阴虚的程度或阳虚的程度,这是掌控“阴方”或“阳方”中主药(君药)份量的关键。
(3)两个鱼眼----代表“阴中有阳”和“阳中有阴”的相互依存关系,黑鱼图中的白点代表“阴中有阳”,白鱼图中的黑点代表“阳中有阴”。此亦代表阴阳相互转化的两个条件,如黑色鱼头处代表阴盛(大面积黑色区域指阴盛,也就是体内的寒、湿、浊、毒、瘀.....等阴性病理物多)此处小白点代表阳火虚衰,只有补足阳火才会向鱼身方向的“阴阳平衡”转化,当阴性病理物减少或消失时,也应是身体的阳气恢复正常之时。故阳气虚衰之人,其体内的各种病理物生成亦多,治本当是大补阳气,只有阳气足,病理物才能分解排出,若仅用祛湿、化痰、消食、化瘀、解毒.....等法治疗不仅无效,且必使本就虚衰之体雪上加霜,病必加重。
5、人体阴阳的概念
阴----指人体的血液,可供身体正常使用的营养精微物和身体的各种体液,有濡养身体各器官组织,稳定人体各部体温和平衡体内阴阳的作用。在此阴性物质可理解为人体内之“阴”简称“阴水”(液、津、血)所有因五脏功能低下(阳气虚衰)所产生的一切痰、湿、浊、毒、食积、瘀血等不属人体正常的阴性物质均被称为“病理物”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把这些病理物分解并排出体外。中医所论的“阳虚阴盛”里的阴盛是指各种病理产物和人体多余的水分(湿气),非指人体正常的血液与基本的津液。
阳----是指人体内之阳火(阳气)其根在肾(肾阳之气)生发于左右命门,昼出夜伏(身体在夜晚睡眠状态,人体各处之阳气都回归于命门并藏于肾,此时体表温度下降需要盖被保温、休养生息,当早上睡醒后,阳气亦由左右命门生发供全身脏器及各部组织使用,以维持身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和消化吸收食物,阳气是维持生命最关键的能量,故称“生命之火”阳气旺盛则身体强壮健康,阳气虚衰则百病缠身,阳气绝则人死亡)
阳气由体内先天精气(禀受父母的先天肾精)和后天之精(每天摄入营养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共用组合生成(精化气)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先天之精将消耗殆尽,只能靠脾胃的阳气功能不断化生后天之精,故古代中医大家治病非常注重保护和提升脾胃的阳气功能,但是现代医学似乎对此不够重视,也无法(无药物)去解决这些古代医家非常重视的问题。
6、人体的阴阳平衡
所谓阴阳平和就是指体内的(血、津、液)等阴性物质(阴水)与身体的阳火(阳气)处于相对较平衡而稳定的状态,水火平和的具体表现:
①人体温度不冷不热,保持较合理稳定的“适温状态”
②人体上下温差较小(一般上稍热,下稍凉,属正常)
③人体内与外温差亦较小,较少出现怕冷或怕热及饮食凉温皆宜
在上述阴阳平衡水火相济的人体内环境中,身体寒温不伤,不易感四时疫毒,任何食物皆可食用而无不适,大小便正常,精神体能状态良好,睡眠作息正常而有规律。行动利索,思维敏捷、心情舒畅,也就是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7、人体的阴阳失衡概述
阴虚(阳盛)—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人体长期的精、血、液类物质相对于(阳)不足,而产业的阴虚阳盛(水少火多、水不制火)的不平衡状态,阴虚体制表现,
主症表现——声高气粗,精神不易疲倦,体能基本正常,喝喜冷饮,饥喜凉食,怕热不怕冷,易出汗。
进展性症状表现——比较容易出现口干饮水多、咽干、口苦、干咳少痰。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黄)。
外症表现——皮肤偏干燥,眼、鼻、口、唇等易感燥
注:阴虚阳盛之“火”属虚火,此火是因居住或工作的环境较燥热,长期喜辛辣的酒类饮食及熬夜多等因素形成,不是指人体的阳气过于旺盛。人体之阳气非常宝贵,只有不足,没有过盛之理,正确处置是补阴配阳,使水火平衡而虚火自平,但彻底解决是改善居住工作环境,少食辛辣热食、不熬夜少饮酒......才是正道。错误治法是清热、解毒、泻火等既伤阳又伤阴之法,使疾病进入“阴阳两损”(中医称阴损及阳)或由阴虚体质长期误治转变阳虚怕冷体质(阴阳的极性转化——长期虚损得不到正确治疗,使阳气不断耗散的结果)后述治疗方法----八味地黄丸(汤)加减治疗一切阴虚形成之疾病。
阳虚(阴盛)----指因身体的阳气不足(主要是脾肾之阳)所产生的阳虚阴盛(火少水多、阳不制阴)的阴阳不平衡状态,此阴盛非指身体正常的血液过多(人体宝贵的血液只有不足、并无过多之理)而是指体内的湿、浊、痰、凝、食积等病理物异常增多的结果。此类人群就是正在形成各种疾病过程中(现代称亚健康人群)以及进入各种慢性病大病癌症和奇难顽病的庞大人群,估计占病人群体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现代人形成“阳虚阴盛”体质的原因。
(1)长期摄入缺少营养的主食(如淘洗后无色的清水米)
(2)经常摄入各种垃圾食品者
(3)经常饮食各种清凉饮料食物生果和啤酒的人群
(4)逢感冒发烧就服清火解毒药及输入抗生素、抗病毒药的人群
(5)少运动少晒太阳沉迷手机的庞大人群
(6)经常在冷气环境下工作和休息,少晒太阳少运动的庞大人群
(7)所有做过手术的人群----无论手术大小必伤身体阳气与精血,且麻醉剂与消炎药残留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特别是从腰部两侧命门或附近注入麻醉剂后,凡是肾阳之气不足者在,就等于封闭了命门以使阳气难生,术后经常腰酸腰疼背痛,手按两侧命门偏冷且有实或硬手感即是。如果不会处置手术后遗症,体弱者于数年后形成癌症的机率较大。特别是经十月怀胎身体消耗已大,如妇女在身体较虚弱的情形下剖腹生产,不仅流失气血,封闭命门,还有大量冷气进入身体,术后又要输入抗生素,严重伤害的结果是产后数年内百病丛生,大量已婚妇女的什么子宫癌、肠癌、胃癌、肝癌等皆由此起。
(8)学习、工作、社交、生活、生意、婚姻等形成的各种压力。
(9)无节制的性生活与夜生活。
(10)经常熬夜、夜不归宿的群体。
身体所有的病理产物皆由五脏之阳气不足有关,其中因阳气亏损的程度不同,所产生病理产物的性状大小与结实程度就有所不同(阳气亏损越严重,病理物的性状大小与结实程度也越严重)因不同脏器所亏的阳气程度不同,身体各处所产生病理物的部位、性质也不同,而这一切的病理物西医就称之为炎症。因每人所生病理物的种类与数量性质存在差异,而这些不同的病理物混合后就成千万种不同性质的毒素,故现代医学为解这类不断繁衍的毒素而疲于奔命,单每年研究的各种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就不计其数。但除了不断损耗本就亏虚的患者阳气外,留给患者的还是无穷无尽的各种炎症,而这些不同的病理产物在不同的部位积聚成形,便形成了千百种疾病,因为无法治愈,故又形成了各种慢性疾病、大病、奇难病和癌疾。
肾阳亏虚——小便频多或排泄不利、湿气沉积于腰、下腹、屁股、腿部、大肠.....等下焦之处。
中阳不足(胃寒)——所食物不能完全消化产生食积、痰湿。
脾阳不足——无力将不能完全消化的食物和饮水全部吸收运行于上焦,故使未吸收的营养物和水滞留于肠道及腹部各处生“湿”、“食积”(食物残渣)痰(食物残渣与湿气混合凝结的物理物和痰)这些病例物又会阻碍血液运行而生“瘀血”,所有的病理产物都会沉积于中下焦。
肺阳不足——经脾运化上输的营养物首先进入肺部,依靠肺中阳气再把这些“营养物”转输(中医学称宣发)全身,供人体各脏器组织使用,如果肺气不足,这些营养物无法全部转输,就会滞留肺泡、气管、形成痰浊。
心阳不足——心脏无力全部运行血液时就容易滞留凝结淤血(中医称气虚血瘀)
肝阳不足——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肝阳不足,肝血则浓稠形成瘀血。
阳虚体质主要症状表现----平时(特别是冬春季)全身或者局部(手按某些地方感觉偏冷的----如腰、腹、屁股、阴部....等)容易怕冷受风受寒之人群,身重嗜睡,喜热饮热食,大便易溏薄,小便清冷频数,面色淡白无华,眼白泛蓝,舌质偏青深,懒动少言,腰寒背痛。
判断患者各症状是否由于阳虚引起的依据还可以了解患者各种症状在什么情形下加重(凡在接近傍晚开始到深夜和阴雨天及冬春季节的情形下症状会加重基本就属阳虚引起)又在什么情形下减轻(凡在下午三点前夏秋季节和天气转暖的情形下症状会减轻的基本也属阳虚引起)
上焦心肺阳虚----痰水清稀,量多,肩背易受风寒,两手臂冷痛酸痛,肩和颈椎疾病,心慌心跳,胸闷气短,动则易汗,汗出怕风怕冷。
中焦脾胃阳虚----少食腹胀,身疲力乏,大便软烂,经带量多清稀等一切中焦症状。
下焦肝肾阳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宫寒腹冷,臀寒腿冷,阴冷囊缩等一切腰以下症状。后述治疗方法-----“潜阳破阴解凝汤”
8、特殊的阴阳失调形式
(1)上阳下阴(上热下寒)----指上焦经常出现上火发炎,如咽疼喉痛,咽干异物感,干咳无痰,燥咳难咳,牙龈易出血,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胸部上背手触体温稍高(或偏高)部分人群胸以上肤色偏深,舌质偏淡(或偏青)仅舌尖偏红,中后苔多(或腻)但前苔少苔或无苔兼布满红色燥点,但又同时出现中下焦怕冷,腰膝冷痛,膝下冰凉,阴冷宫寒,喜温饮温食,但不能食燥热物及凉物,时腹冷痛,腹胀少食,大便黏滞难排,小便短赤等中下焦阴寒不适之症。手触腰腹以下偏冷,部分人群下身肤色浅白、腿软无力。
注:在中国此类体质人群较多,通常此类人群各经脉容易阻塞(特别是腰背两侧、阴周肛周、双脚双腿外侧等处若手按以上各部分有实、硬、疼痛及冷感者,就可能不止经脉阻塞那么简单,而是极有可能正在发生各种肿瘤病的过程中,患者可空腹平躺屈膝用手掌深按腹部各处,了解有无实、硬、推动不移的块状物及疼痛冷感(病变物偏冷)若手按实硬疼痛和冷感或有跳动感(病灶发酵积毒、肿瘤细胞形成)若此时去医院检查未必能查出来。原因有二:一是无论CT或MR(磁共振)其查体原理都是通过人体的密度值大小对比变化作出判断。比如 60—70为正常组织密度值,100为肿瘤判断指标值,但问题是80至接近100值这个疑似肿瘤渐变期,多数医生不会作出病变结论,仅提示某某组织增厚,(寒凝性病变)或无明显异常等模棱两可的结论,这是因为未达到标值时不能妄下结论缘故。其实已在不断病变过程中,故某些人年年检查,甚至一年检查两次均未有异常结论,但忽然在某次检查是被确诊癌疾,并被告知病至晚期,通常癌疾发展至晚期者须经十年以上病变逐渐形成,这就是年年检查没事,仅隔一年就变成晚期癌症患者的秘密。原因:肿瘤病变属内外同病,外病变先由外经(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故膀胱经经脉寒凝阻塞就是肾阳之气亏虚——中医云“邪之所在、其气必虚”之理)阻塞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阻塞的经段周边组织便渐渐结实结硬,病变不断由表入里深透体内引起内组织和脏腑病变,其病本因为阳气虚衰,病变机制为寒凝----犹如冰箱冻肉的冷缩原理(详见本人所写的“解读千古绝症 揭开癌病之谜”这篇迄今世上对病疾论述最清晰、全面和深度的文章,且文中论述了此疾病正确的治则治法及本人独创的内服“扶阳破阴解凝汤”加神奇的“热振动理疗术”和外敷中药“解凝拔毒药粉”三合一结合疗法,也许是这个世上千古以来唯一能安全有效治疗各种癌疾的最佳方法,有兴趣者可自行上百度搜索这篇文章)故肿瘤最原始的病位在腰部命门单侧或两侧,这是因阳气虚弱之人被寒气寒湿特别是手术时的麻药针和抗生素封闭了命门致阳气难以生发的缘故。
这种复杂的上下失调症,世上极少医生懂其病因及病变机制和各种病理物的生成原理,故一般医生仅当做上火发炎的表面症状治标,治法不外乎各种抗生素、抗病毒及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类药物治疗,其结果就是上火发炎反反复复,并且将身体越治越差,越治越多病,最终就变成各种慢性病、疑难病和癌症,这就是医者和患者都不懂阴阳及其相互转化生成各种疾病的缘故,后述治疗方法----“潜阳破阴解凝汤”
(2)内阴外阳(内寒外热)的失调性疾病
这类患者外症表现为时有低热,容易出汗,汗后怕冷怕风或手足心发热出汗,汗后偏冷,偶然有精神、行为、语言等怪异失常表现。形体多显浮肿伴眼突,神情呆滞,记忆、思维、学习、活动、工作等能力较差,平时少言懒语懒动。
内症表现为经常大便难排、味臭、小便短赤不畅、月经不调、周期不准、经血白带量多、气味大、饮食饥饱不知、易发脾气、常伴腰腹不适、食难消化等一系列与常人不同的症状表现,是较难治的疾病之一。
此病涉及五脏阳衰,内寒阴实而外易疏泄,严重者流失营养,治疗须固表收敛外渗的营养(汗液)内温阳、解凝、疏导排毒,使身体内外失调恢复正常,此类疾病治疗复杂疗程长,患者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本人亦不善治,虽可解绝大部分症状,但严重者较难彻底治愈,现将基本治法列下,以供医界参考,此方根据各人情形做相应的加减变化。
黑附片30-60
生附片10-15
煅龙骨30-50
生牡蛎20-30
以上各药先煎个半至两小时,继放以下药物约煎四十分钟左右
小黄姜30-50
山茱萸30-50
生白术30-50
当归15-20
茯苓30-40
川牛膝10-15
桂枝10-15
陈皮10-15
炙甘草15-30
姜半夏10-20
砂仁10-15(另包后下15分钟)
肉桂10-20(另包后下15分钟)
首煎出药液2碗至3碗,再煎约2碗,一天两服。
四、人体三宝----精、气、血简介
1、精----藏于肾,属于浓稠白色样精华物,其中男人之精属阳精,女人之精属阴精。精可化气,是人体三宝精气神之首,故道家一个养生最重视这个精,倡导世人节欲勿滥才能健康长寿,男女交欢时,男人射出阳精,女人分泌阴精以受,两精亲和,孕育生命,精的来源有两个。
其(1)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此精最为宝贵且有限,它是促进发育所必需的动力源泉,先天之精充足的小孩才能正常发育健康成长,至发育初成时(男孩约16岁,女孩约14岁)青少年体内之精亦开始初步成熟,同时禀受父母先天之精液会逐渐耗尽,随着年龄消长,后天之精会渐充,补充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营养中的精华)这就是精的来源之(2),故后代的身体健康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
(1)父母的先天之精是否保证质量。
(2)青少年在完全发育成熟之前不宜过早进行男女交合,否则耗损过多,可能导致不孕不育,即使受孕成功亦必将损害后代健康,在此呼吁青少年自重,这是关系中华千秋万代健康之大事。
(3)脾胃功能是否正常。在此呼吁各位要善待脾胃,少吃生冷、凉菜,远离各种抗生素、精神类药物,勿过饥过饱。
2、血----为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转化为水谷精微物,然后在肝中合成,明白此理,便知生血之法重在脾胃。故古代大医针对血虚者制定的方剂仅两味重用黄芪120克,以健脾生血,轻用当归5-10克以润脉通血,效果显著。但近现代医家不明此理,误制所谓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物汤养血,实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四物汤中熟地滋腻呆滞、生湿困脾,当归润燥活血还可以,白芍酸寒伤阳,川芎属耗血之品。近代留存下来各种治方治法所犯错误数不胜数,希望后学不要盲目套方应用,而要切实掌握好真正的中医学原理立法立方论治,否则必害人害己。
3、气----同样是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从食物营养中化生。例如当饥肠辘辘浑身乏力之时,只要吃饱米饭,马上就有力气做事,故称饭气。如果数天不吃饭仅进其他食物,人仍感乏力,故而南方人需天天吃饭(北方吃面为主食)这叫米饭养人。但若脾胃功能低下,就不能产生正常饭气,故补气必先补中,中气生则其余脏气亦生就是此理。
4、精气血的关系
(1)循环相生关系:气----生血,血----生精,精----生气,精气血为人体三宝,皆由脾胃化生。
(2)、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可推动身体一切血、津、液运行,亦可排出身体一切湿、浊、凝、毒、痰等病理物。明白此理,就不会单用化湿、祛浊、解毒、化痰、活血类药物治病(这些病理物本就因阳气不足而生,今单纯用伤阳气的治标药,没有阳气动力,就如无米之炊,又怎能分解排出这些病理物?)这就是治标不治本。
五、标本明辨----辩因论治与辩证论治关系论述
1、辩因论治-----指通过分析疾病(各种症状)形成之根本原因(阴虚阳虚)合并病变机制进行系统的动态治疗(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身体的阴阳转变与各种内环境的不断变化,动态调节治方治法),治疗完成后人体的阴阳亦同时恢复平衡,器官功能及精、气、血得到提升且稳定,人体也基本恢复健康状态,但这个治疗过程一般较长,对于各种慢性病特别是癌症,即使在正确高效的治疗条件下,通常也需要2-3个月不等。但因现代人多数急功近利,很少医生和病人愿意花时间进行这种系统治疗(也可能想治都治不了)只有病至癌症晚期阶段,才愿意落得“人财两空”的结果。
2、辨证论治----撇开阴阳的根本,仅针对症状本身进行辨证论治,这种治法已流行数千年,以致于连多数中医师及患者的心中就只剩下“辨证论治”这个概念,通常仅针对病人感觉的“主要不适症状”进行片面辩证,然后制定各种快速疗法以临时缓解主要症状为目的的治疗方法,结果可想而知-----病人时好时坏,症状反反复复,以下就同一种疾病(或症状表现)论述这两种治法的不同。
妇科病症状-----白带多且腐、臭味大、阴痒、神疲乏力。
病变本因-----脾胃阳虚。依据:吸收不利即神疲乏力,白带腐臭属胃寒消化不好产生食积(食物残渣)
病变机制-----消化吸收不利致食物残渣混合湿浊下渗宫胞郁积成糜烂的物质(化毒)经阴道流出,治法:健脾暖胃治病本,清热利湿治病标。
阴痒消除后,药方改健脾暖胃利湿,最后健脾益胃调节体质至正常。
辩证论治-----辩证依据:“白带多且腐、臭味大、阴痒”属湿热藴宫胞,治法:清热燥湿(不仅属片面辩证,且对阴痒所生之毒理解有误,这个阴痒产生的毒属食物残渣郁积化毒并非胃火实热之毒,这个近代留传的治法有问题)但因脾胃阳虚这个本症未治,故症状会反复,如用抗生素治疗,则导致脾胃阳气更差,神疲乏力更严重,疾病更加缠绵难好,最终治成宫颈癌(脾胃肾阳虚导致白带越积越多且寒凝化毒藴积于宫颈)
五、医道至简----阴阳两方治万病之原理解读
1、阴虚(阳盛)体质的正确调治法----八味地黄丸加减调治一切阴虚病
(1)针对主症及外症表现的自我调节方法很简单,就是饮食加些柔润生津的食物如山药、百合、等即可
(2)针对进展性症状表现者----八味地黄丸(兼治糖尿病的初中期)之方解:地黄补肾精,山茱萸敛阴养肝,山药补脾阴,茯苓泽泻健脾利湿(以制熟地滋腻呆胃,影响吸收消化)丹皮平肝中虚损,附子、肉桂补命门之火,全方补三阴治病本合利湿健脾清肝及温阳药(取阴中有阳生肾气之义,同时勿使过阴伤阳)并用,较宜阴虚体质进展症状时的治疗。全方配伍严谨,切中病机,是古代名方。
(3)针对阴虚整的不当或过度治疗,进入阴阳两损阶段,症见小便频数,腰膝酸冷,食难吸收,易寒易热(兼治糖尿病中晚期)八味地黄丸去丹皮、泽泻加减治疗。
熟地黄、山茱萸补肾精,养肝固肾,治肝肾阴精不足之本,制附子、肉桂补肾阳,四药阴阳共补,水火相济,改善夜尿频数,腰膝酸冷之症状,白术、茯苓健脾利水,改善中焦吸收不利症状,炙甘草调中助化生中气,砂仁、半夏适量化积消食,以恢复中焦的气机升降。注:糖尿病晚期治疗较复杂,且因人而异应随病症严重度调整分量后随并发症加减他药治疗。
2、阳气虚衰形成的一切疾病治疗论述
(1)人体阴阳相互转化论述-----中焦汽化学说
除了源自肾阴肾阳(水火)的阴阳失衡致病学说外,还有中焦的“阴阳转化机制”对各种疾病的形成产生至为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中焦阳虚致病论”它是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关系在人体的具体表现,试述如下:
物质-----指各种饮食物
能量-----指由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所产生的人体所需能量
转化条件-----中焦气化功能(脾胃阳气)正常
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及疾病生成论述。
当人体进食时,首先经牙齿咬合进行初步加工后进入胃体,在胃中进行消化,消化食物所需条件是“中焦胃阳之气”,就是由中焦阳气推动胃体蠕动消化食物(热能和蠕动产生的消化能力)食物被消化到何等程度就取决于胃阳动力。
胃阳不足-----食物不易消化,会产生食物残渣,食后经常产生腹胀不适的症状就是,外观腹部膨隆,手摸胃部较冷亦是。
胃阳过盛-----消化力过强,人就感觉易饥饿(本质是胃阴不足胃火偏盛)
当食物被初步消化后,所处右腹部的胃下开口(幽门)便自动打开,初步消化物由此进入小肠,靠小肠阳气(也是中焦阳气)继续消化(中医称腐化)若小肠阳气不足,即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就难以成精微细碎之营养物,因颗粒较粗,故成食积,这些颗粒较粗的营养物被吸收上输后附于舌苔则成腻苔(白腻苔属寒、腐腻苔属胃阳虚衰严重、但黄腻苔不一定指胃热心火盛、必须要结合饮食喜冷、人怕热不怕冷.....等才能下结论,而是因中阳虚衰,所生食积在小肠郁积化毒之热上输舌苔缘故,若手按腹部某段有跳动兼疼痛、实或硬的感觉就可能是癌变)所以、辩证一定要全面而严谨,一旦小肠癌(属阳虚寒凝毒积)用清热理气利湿法错治,必使疾病加重,而失去治疗机会。故身体各种痰、食积、毒积.....皆由胃阳不足所生,这可能与中医学的近代辩证认识不尽相同,但却是事实(只因现代人“阳虚兼垃圾多”的患者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之故-----时代变化,人的体质也发生较大变化,若老是食古不化,不会变通诊断与治法者必遭淘汰,老百姓的各种疾病也无法被治愈)
当食物在小肠完成腐化后,就转化为水谷精微并通过脾中阳气所产生的吸收(气化作用)将其转运(中医称运化)上输于肺然后再经肺部阳气布输(中医称宣发)至身体各处供各器官、组织使用和维持生命,食物被吸收到何种程度将取决于脾阳之气。
脾阳不足-----饮入物将不能完全气化吸收上输,则上焦心肺因津液不足而显燥热(若仅按心肺燥热的表面症状用滋阴润燥兼清心火法治疗,病必加重,这也是近代遗留下的“片面辩证论治”法,误导中医近千年的祸首)而下焦则因脾虚转运水液无力而滞留于胃肠道成湿气,正确治法当健脾利湿,湿去脾健即水液上输润心肺之燥兼去下焦之湿。
食入物同样因不能完全气化吸收而使人精神疲乏、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手臂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则肌肉萎缩,五脏皆虚....等数之不尽的问题出现,同时、未充分吸收的和消化不良的(因脾胃同处中焦,阳弱故消化与吸收皆同时退化)食积和湿浊.....等垃圾滞留胃肠道及因重力作用沉积于身体最低位形成的所谓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阴道炎、子宫炎、大小肠炎......等数之不尽的各种炎症,其实就是因“中焦阳虚”所产生的。
脾阳正常----吸收消化(脾胃同处中焦,脾阳足即胃阳亦足)也正常,人就精力旺盛,百病不生。故身体所有内生之疾及各种垃圾皆因“脾胃阳虚”而起,如果不治疾病之根本(就是补足脾胃之阳)仅用各种消炎法及或祛湿、消食、化痰、化瘀.....等治疗,必越治越严重,越治越多病。
上述就是“物质”(各种饮食物)转化为“能量”(维持生命的一切营养素所产生的能量)的过程。也是各种营养素(能量)生成人体组织及四肢肌肉(物质)的过程,转化的条件就是中焦脾胃之阳。
综上所述,各种慢性病就是“脾胃阳衰”所引起的,不同之处仅因“各种病理物”混合后的性质与性状不一,积聚或流动于“不同的部位”而被分别冠以“不同的病名”而已。明白这些就知道什么是“生命医学”什么是“生物医学”也明白什么是“辩因论治”什么是“辩证论治”了。
同时也知道疾病为什么会久治不愈,及为什么越治越严重,越治越多病了,最终变成各种大病癌症了。这也是本人论述的一方治万病的原理与依据所在,并且历经十年验证,造福无数患者,下述这条超级药方的组成与应用法则:
为挽救数以亿计又无处可获正确治疗的由“阳虚阴盛”及“上热下寒”机制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疾病(包括正在或已经形成的各种慢性病、疑难病和癌症)患者,本人特将正确治法公之于世。
“潜阳破阴解凝汤”----通治基本方组成如下:
黑附子30-150克(阴实严重须生熟并用----按诊腰腹组织较实为凭)
龟板15-30克(可用生牡蛎、珍珠母、鳖甲、磁石等代替)
上药先煎1-2小时(量小于50克先煎1小时,50克以上酌量加时)
继续放以下药物约煎四十分钟左右)
小黄干姜30-80克
炙甘草15-50克
法半夏15-40克(阴实可用生半夏代替且一定要打碎与附子先煎)
生白术20-50克
白茯苓20-50克
当归15-30克
陈皮10-25克
桂枝10-20克
砂仁10-20克后下煎10-15分钟
肉桂10-30克后下煎10-15分钟
治法治则说明:当患者有体虚出汗怕冷心慌心跳(心衰病)加山茱萸30-60克。
1、本方扶中下焦脾肾之阳,治疾病之本。
2、在扶阳基础上加龟板半夏潜阳降火治疗上热下寒之病变机制
3、通过在中下焦形成强大的阳气分解与推动力作用,将一切病理物分解并排出体外治疗疾病之标,并畅通三焦,恢复升降与运化功能,最后恢复身体的上下阴阳失调而使疾病渐愈。
辅助疗法说明----凡经脉阻塞及癌症患者,须配合热振动理疗疏通全身经脉和振动病灶周边,且在服药后半小时左右待身体恢复平静时服药效果最佳,理疗必须注意身体承受力,掌握好振力大小时间一般在15分钟到一小时为宜)病灶严重者配合服药及贴暖宝宝以激发药效治疗。
煎药说明:若配量少,首煎约二碗药液 配量多约三至四碗药液,翻煎约二碗至三碗左右。
方解:黑附子回肾阳,小黄干姜回中焦脾胃之阳,合蜜制甘草辛甘化阳气,且调和附子、干姜、砂仁、肉桂、半夏之燥。甘草与白术两药色黄属土,有伏火保温于中下焦作用,合并龟板潜阳降火作用更明显,且不使附子之辛热毒性上逆于心脏可能引发的中毒事故(只要附子与生半夏打碎久煎,极少发生中毒事故,通常用量少于150克时,中毒率为1—2%,中毒反应通常为舌麻头麻,少数心衰患者会手脚麻木,中毒机制是适量的附子碱上逆心脏形成)解毒须蜜制甘草加山茱萸或酸梅等酸敛之药收敛向上升散之阳气,兼休息1—5小时左右恢复,也可加少量食盐降火以增解毒之功效。本人常服150-200克附子而未发生过中毒事故,李可老中医用量达500克,而本人用量最大400克生熟附子并用亦较少发生中毒事件,当大剂量使用时,只要久煎并煎出三至四碗药液,便较为安全。本人用药大胆且严谨,故治世医不能治之大病重病,若无丰富经验及超高医术,请不要大剂用药,以免发生不测。四逆汤合白术茯苓成仲景附子理中汤,通治一切脾胃肾阳衰引发的各种疾病。陈皮、半夏、砂仁、当归、茯苓借姜附之力分解中下焦的一切寒湿、食积、血瘀、湿浊及其复杂混合性毒素。肉桂合龟板引火归元,桂枝与茯苓温阳化湿。全方组配合理平,配合热振理疗和药敷既可解寒毒,亦可解热毒积聚之癌毒。唯治疗重症患者须按个性化病情精确计算方中每种药物比例及加减某些药物,这只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师才能胜任。希望我们的中医师能够于实战中成长,终成一代大师。
注1:本方每药配量是根据实际患者的阳虚程度,主要判断怕冷程度,身重嗜睡程度,眼白泛蓝程度与上火发炎程度.....等制定主药(附子与小黄干姜)的份量。而痰、湿、浊、毒、瘀.....等须手按腹部实或硬及疼痛程度(较硬者须生熟附子及生半夏.....等破阴解凝药并用)灵活运用。“上热下寒”之严重者属阳气外脱危症,会反复低热甚至中高热(必须大剂姜附草术龟回阳伏火,通常可一剂退热,数剂稳定)病情减轻后,可按一定比例减药量并减去生附子生半夏慢调。
注2:任何慢性及大病的治疗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方所设为标本兼治之法,是属于第一个阶段的治疗药方,首方应用(剂量与剂数)因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身体状况,承受力,服药后身体内环境变化(特别是加入热震动理疗及药敷后)的具体情形而定。而药方的动态调节(各药份量以及药物加减的配伍变动)更是医术与经验的检阅,希望后学能用心体会,严谨用药。
六、解读发热----外感与内伤发热明辨
1、外感发热——阳气尚可的人群偶然感冒所生的发热
此类人群染病后,体内免疫系统随之启动,试图冲破被寒气闭塞封锁的屏障,并与外侵疫毒展开抗争而发中高热,此为人体自身激发热能杀灭病毒的防御机制。通常表现为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干咳、疲乏......等普通流感症状。正确治疗方法:将人体阳气引向体表,帮助自身阳气通过发汗方式冲破被寒气闭塞的方法治疗,如古方“麻黄汤”加减(加入补气药最佳)或一般的退烧药均可有效治疗。但平时有湿、痰......等因脾胃阳气不足且带有各种病理物者,则必须要根据每人情形并病治疗。如四君子合麻黄汤加陈皮.....等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而不是单用发散类药物治疗,否则将使身体越来越差而感冒亦越来越频,最终引发各种慢性疾病的产生,总之要紧记“邪之所致、其气必虚”这个原理。
2、内伤发热——此因身体阳气虚衰所引发的类似“上火发炎”之疾病。
(1)上热下寒——详见第三章论述,在此不作重复。
(2)外热内寒——详见第三章论述,在此不作重复。
(3)食积发热——详见第三章论述,在此不作重复。
(4)毒积发热——详见“解读千古绝症、揭开癌症之谜”这篇文章的论述。
八、阳虚寒凝----癌疾的病变机制论述——详见“解读千古绝症、揭开癌症之谜”文章的论述。
九、拨乱反正---用药依据必须明辩病因病理
一直以来,很多中医人及老百姓用药治病时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见痰化痰、见湿化湿、见瘀化瘀、见热清火、见寒散寒......等不明病因病理及病变机制的“直治法”,这种千年留存下来的通病严重制约了中医学的发展,也是各种慢性病、大病、癌症.....等疾病无法治疗的最重要原因。例如:阳虚怕冷者身体所产生的瘀血其形成机制是寒凝血瘀,正确治法是用附子肉桂加当归....等温阳化瘀(这个原理就像动物之血放入冰箱后会凝结变黑一样,唯一解决方法是加温使其化解又变成可利用的“活血”——古代所论的“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亦是此理。古人尚懂,为何现代人不知,就只会用药书上所记录的当归、桃仁、红花、三菱、土鳖虫....等没有多少效果的,相反只有副作用的所谓活血破血化瘀药物治疗)注:药书上不讲病因病理,而单论药物功效的做法是一个千古留存于世的严重问题,希望后学者要紧记,否则、就会变成一生仅知依照功效凭概念用药的药奴而非真正治病救人的医生。
十、突破瓶颈---热振理疗是攻克顽疾的关键——详见“解读千古绝症、揭开癌症之谜”这篇文章的论述。
文章是本人三十年对中华医学的认识、探索、提高和创新的总结,凝结无数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今天本人毫无保留的将其公之于世,是为世间一切被“小病治成大病,大病治成绝症”的可怜患者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和出路。
本人出自第十一胎,自小体弱多病,为求自救,很早就开始接触中医学。直至中年发觉自己不幸患上癌疾,尝尽世间一切痛苦,用尽世上所有方法最终把治疗疾病控制下来。又因同病相怜,患病十多年来,为挽救每个已经被无数错误治法摧残至半死不活的晚期癌症患者生命,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相信的艰辛。但常思凭一己之力只能救治沧海一粟,遂有了本文的诞生,治病须治本,救人先救心,希望本文能给世间一切处于黑暗中的病人带来光明,更希望所有人都能珍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莫待得病将终生积蓄散尽后最终还落得“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
希望凡是能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士,把本文转发给您所有认识的每个人和群体,最好是每个可以广发的平台和媒体以挽救世间尽可能多的患者和使人们重获身心健康。本人不明白,之前写了很多对人类健康有极大好处的文章为何极少有人愿意转发出去帮助别人,而那些八卦新闻、搞笑视频、明星百事......却点击奇高。若非平时对中华医学了解不够,又何来疫疾全球爆发,病毒漫天飞舞,这是因果报应呀!
本文作者:林天华 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