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随卞写——思维可见在倾听关系中体现

教学启示备忘录

昨天在上美术课,课件上画了一个圆,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圆让你想到了什么?

请了一组同学回答,强调了可以和《宇宙的另一边》那样,从完全不同的方向思考。

S1:球

S2:排球

S3:足球

……

我提示说,应当扩展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来寻求答案,并请了新的一组同学。

X1:地球

X2:脑袋

X3:月亮

X4:月饼

X5:月球(T:要认真听,重复的不再说。)

X6:柱子

……

W1:月球

……

W5:水桶

W6:盘子

……

让全班8组都作了回答。

其中,重复月球的3次,重复月饼的2次,其他重复的有3对;后面同学回答顺着第一个孩子思路思考的组有4组;在强调不重复、注意倾听后依旧出现旧问题的1组;完全创意从不同角度扩展思考的几乎为0组。

从成人角度想想,孩子们看到一个圆,要将思维发散开去,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同样,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为出发的想象训练单元,也应该并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节美术课的想象力尚且如此,竟然如此匮乏,就不要说“走进想象的世界了”。也就是说,这一个班级的学情来看,学习的步调要作重新的思考,并不是学习课文的视角来关注这个单元,而是想象能力拓展的角度,从感受想象的神奇为出发,而后走进想象的世界,继而发挥想象写故事,最终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我认为,学科是具有互通性的,能够绘画的孩子,会以线条、色彩表达想象的世界。如果落实到文字的方式,则简单的多,文字所承载的信息更具体更丰富。

因此,在第五单元关于想象的感受和如何走进想象的教学中,如何借助16课《宇宙的另一边》、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以及范例《一支铅笔的梦想》来体会想象力,训练想象力,落实想象力素养的生成思考逐渐清晰。

首先,营造同伴的倾听关系是想象力的基础。倾听关系也是在工作室学习观摩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关键词汇,倾听关系成为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关键内容。工作室导师莫特在“课堂深度学习中倾听关系的改进”一文中说道:“倾听”可解释为“认真、细心地听取”。这是耳朵接受信息的过程,更是复杂的内心活动过程。倾听为何成为了想象力的一部分?它是复杂内心产生——组织——建构——表达的系列活动过程,与想象有着很大的共性。

从美术课关于圆圈的想象中,倾听关系成为想象力创造和阻碍的关键。倾听了同伴的语言后,孩子促发了新的想象。而那些没有倾听的孩子,则造成了重复、同一类思维的狭隘想象。当回归到《宇宙的另一边》时,这些孩子不能够倾听到作者陈诗歌内心的独白,更不能看到“听见”他的想象力,最多也是学习文本内容,知道了另一边有什么,仅此而已。缺乏了倾听关系,新的想象力生成便不可能,这也是大清朝衰退没落,也是新中国繁荣的原因。听见了,才能生成新的想象。

其次,倾听中展现了不可见的思维过程,也能够包含想象力的过程。当有孩子倾听到重复的时候,这些孩子判定了无效想象力。当有孩子只顺着一个方向表达的时候,教师倾听到这些孩子思维的局限性与想象力的不足。倾听《我变成了一棵树》产生有意思的想象,继而以有趣奇妙的想象来说明道理;倾听《一支铅笔的梦想》,能够有效唤起儿童“溜出教室、跳进荷塘、躲到菜园、来到小溪边、到运动场”上的想象;倾听《尾巴它有一只猫》则让高阶的新鲜的有趣的是“辩证想象”融入儿童。

如何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便从倾听中来。

这种倾听的方式,就是“阅读、思考、梳理、建设”的一系列思维过程。

希望孩子们能够多倾听作者的心声,营建自己的想象能力。

感谢孩子们参与今天的读写转换小课堂。

再见!

END

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