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之观卦(一)

观 坤下巽上

《序卦传》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观卦的这个观字有两层含义,两个读音。一是自上示下,上边做出个样子给下边看,有如宫阙楼观,是让人们仰望的。卦辞取的就是这个意义。这个观字读去声。二是自下观上,下边观看上边做出的样子,或者上边观看下边的问题。六爻取的就是这个意义。这个观字读平声。

观卦坤下巽上,风行地上,普遍吹拂万物,有周观之象。又,观卦二阳在上,四阴在下。二阳居于尊位,为四阴所瞻仰,也是观的意思。这是卦名叫观的根据。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卦辞的这个观字是自上示下的意思,读去声。为卦二阳在上,四阴在下;在下之四阴仰视在上之二阳,好像天子诸侯居于尊位,做出庄严恭敬的样子,以为臣民仪表,让臣民来观仰他,从中受到感化。那么怎样才能使臣民心悦诚服地受到感化呢?最重要的是要诚敬。

卦辞用“盥而不荐”做比喻,是很恰当的。盥与荐是庙中祭祀的两个步骤。祭祀开始时,承祭人先盥手,心中精诚专一,严肃之至。荐是供献祭品。祭祀到了荐的时候,人心已经散漫,不似盥手时那样“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了。“不”字在此应作“未”字解。“盥而不荐”是说君上为了给臣民做出庄敬严肃的样子,让他们观仰而受教育,自己必须保持类似祭祀中盥手而未荐时的那种诚敬专一的心境。

“有孚颙若”,是说臣民这一方面的事情。颙若,头颈端直,尊敬的样子。在上之君像盥而未荐时那样庄严诚敬,则在下之臣民没有不尽其孚诚,颙然观仰的。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顺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孔子用卦体、卦德解释卦名。两个观字都读去声,都是为天下仪表而让天下观仰的意思。《易》阳大阴小,阴下阳上,故曰“大观在上”。顺,于理无乖;巽,于情无拂。九五居大观之位,有顺巽之德,所居既中且正。它以所居之中正,观示天下之不中不正,然后下观而化。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是解释卦辞的。为君的人在上面尽诚尽敬,无声无响;为臣为民的人在下面至诚地观仰,从中受到感化、教育。有一种不动而敬,不言而信的妙用在里边。“下观而化”的观字读平声。今语“身教胜于言教”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言正是观卦的意思。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进一步讲观之道。这个观字应读去声。天也有观之道,人间的观之道是根据天的观之道而来的,或者说,天的观之道与人间的观之道一致,并无两样。天的观之道为什么不只叫天之道而叫“天之神道”呢?神表现在天不言语而四时运行无有差忒上,不是宗教观念上的神。圣人是君主,是统治者。君主体会了天之神道,理解了天不言不语而四时运行,万物生长,无有差忒的奥妙,乃施行自己的德教,自己的观之道。这就是“圣人以神道设教”。圣人以此教天下之民,天下之民没有不诚服的。总而言之,统治者实行的观之道,是以神道设教的,即模仿天之神道,不言而信,不动而敬,使百姓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里面反映了孔子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政治思想。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风行地上,有无所不周之象。先王受此启发,乃巡省天下之四方,考察民情民俗,设教以为民之观。省方是为了观民的(此观字读平声),设教是为了做民之观的(此观字读去声)。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观卦之名观有两层含义。卦以观示为义,就是自己做出个一定的样子给人家观看。爻以观瞻为义,就不是让人家观看而是观看人家。九五是卦之主,其余诸爻都来观它。因为是观嘛,自然是越近越好。近容易看清楚,远则不易看清楚。初六本身是阴柔之质,又处在离九五最远的地方,它看九五是看不清楚的。犹如儿童,蒙昧无知,视力稚弱,看不清事物一样,所以叫“童观”。小人童观还可以,因为小人(庶民)所见浅薄,不识天子诸侯的为观之道,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君子(统治阶级人物)而童观,和普通百姓一样,看不清楚天子诸侯之为观之道,那就可鄙吝了。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童观是小人之道,不是君子之道。小人卑下而无远见,小人而童观,是可以原谅的。君子应居高瞩远,君子而童观,是可鄙吝的。

六二,闚观,利女贞。

《说文》:“闚,闪也。”是从门内向外偷看的样子。六二与九五正应,六二应当观于九五。但是六二阴暗柔弱,见识不广,九五的刚阳中正之道,它是看不甚明的。有如从门之缝隙向外看,虽可以看见一点,却不可能全看明白。不过六二阴爻居中得正,有顺从中正的特点,如果按女子的标准要求,闚观,则不失中正而为利了。

《象》曰:闚观女贞,亦可丑也。

在《周易》之中,君子小人吉凶不同,男人女人吉凶也不同。恒卦六五“妇人吉,夫子凶”就是证明。这里的意思也是如此。意思是说,女人闚观还可以,若是丈夫,对刚阳中正之九五只能闚观,见其仿佛,同女子之贞,那就可丑了。

六三,观我生,进退。

三不居中,二居中,所以一般说来,二好三不好。观卦的情况有所不同。观卦好不好主要看离九五远近,六三在下体的最上头,又在上体的下面。若论远近,它远不过“童观”,近不如“观国”。它处在上下之间,可进可退之地,它不必观五,它可以自观,观察自己的处境;时可进则进,时不可进则退。

“观我生”是观阳爻九五,同时也有自观的意思。观什么?观时,时可进则进,时可退则退,进退未有一定。进退未有一定,说明六三不像观国那样近,也不像闚观那样在门,而是进退在道。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初六“童观”、六二“闚观”,都是论位,论位则进退有定。六三则进退不定。进则为比九五之四,退则为应九五之二。故进之退之皆可,无有一定。全说在行上。行的是道,道可进可退,故云未失道也。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0)

相关推荐

  • 《周易》就是占卦算命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古今易学学者专家大师们,有说是卜筮书,有说是哲学书,有说是历史书,有说是科学书,还有说是无所不包的大百科全书. 各种观点,各执一端,各据其理,但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

  • 观卦的文化意涵与生命关怀

    雪漠家道文化,打造智慧家庭 XUE MO CULTURE   选自<中华文明>第4期 主编:雪漠 观卦的文化意涵与生命关怀 郑志明 观卦的二阳在四阴之上,虽然阳气将逐渐消逝,却仍高挂于上, ...

  • 易经六十四卦第二十卦:观卦正解-风地观(巽上坤下)

    风地观卦 地位:老阴|人位:老阴|天位:老阳|错卦:雷天大壮|综卦:地泽临|交互卦:山地剥错卦:雷天大壮.综卦:地泽临.交互卦:上艮下坤成:山地剥.地位:老阴.人位:老阴.天位:老阳.序卦传:物大然后 ...

  • 周易全解之震卦

    <震卦>主要内容是雷电滚滚惊天动地,全卦内容讲人对雷电的感受. [原文] (震下震上)震(1):亨.震来隙隙(2),笑言哑哑(3).震惊百里,不丧匕鬯(4). 初九:震来隙隙,后笑言哑哑. ...

  • 《周易全解》之观卦(二)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观卦之五爻都以与九五的关系取义.初六阴居阳位而离九五最远,所观不明,所以称"童观".六二以阴居阴而离九五亦远,所观亦不甚明,所以称"闚观&q ...

  • 《周易全解》之乾卦(五)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几句话看上去似只讲"利贞",实际上虽是讲"利贞","元亨"也包括了.因为它讲 ...

  • 《周易全解》之乾卦(十三)

    [总论] <周易>是周代之<易>.它与殷代之叫做<归藏>或<坤乾>的<易>的根本区别是<坤乾>首坤次乾,<周易>颠倒 ...

  • 《周易全解》之坤卦(四)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三这一爻不中不正,比不了六二,却又与六四不同.六四以阴居阴,全是阴柔,没有一丝阳气,六三以阴居阳位,阴之中包有阳在内,有半动半静的特点,所以有"含章可 ...

  • 《周易全解》之坤卦(七)

    [总论] 坤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二卦,它的六个卦画都是阴爻,与乾卦的六个阳爻正好相对.六十四卦自乾坤开始,每两卦在卦画排列上都表现为一定的关系,即两卦的卦画不反则对.对,两卦六爻自初至上阴阳相对,乾坤两卦 ...

  • 《周易全解》之屯卦(二)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站利批注:及时止损或者说懂得放弃.) 即鹿,就鹿,也就是逐鹿.虞,虞官.无虞,狩猎时无虞人引导.几,几微.舍,停止.吝,与悔相对应. ...

  • 《周易全解》之蒙卦(二)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初六是阴爻,且居于下,所以这里所谓"发蒙"之"发"即是"初筮告"之"告".& ...

  • 《周易全解》之讼卦(一)

    讼(sòng)    天水讼     坎下乾上 讼,是与人争辩是非曲直而待人裁决,亦即诉讼的意思.<序卦传>认为:"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人人需要饮食,饮食必然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