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暗渡陈仓后刘邦对关中的经营,就明白他为何由劣势逐渐变为优势

刘邦暗渡陈仓进入关中后,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除了章邯仍孤立废丘作垂死的挣扎外,全部占领了关中。

关中是当时全国最富饶的地方,据司马迁估计,它的人口不过占全国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而物产却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刘邦进占关中后,因为原来的秦都咸阳已被项羽放火烧毁,所以建都栎阳,由丞相萧何负责积极地进行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关中地区的工作,收到了很大成果。

当时在关中地区,有很多秦王朝圈定的苑囿园池,作为皇家的牧猎游乐场所,禁止百姓入内。刘邦下令开放了这些禁地,把里边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部分地满足了一部分农民的土地要求。

刘邦制定了新的法令,赦免了罪人;废除了秦朝原来祭祀的社稷,新建立了汉的宗庙社稷;还建立了事计户口制度,整顿了赋役,稳定了国家的收入。

巴、蜀、汉中地区的百姓,从人力和财力上支援了刘邦东进关中的军事行动。刘邦为了巩固后方,发展生产,减轻百姓的负担,免除这一地区的两年租税。

刘邦进入关中后,很多关中的百姓参加了刘邦的队伍。为了稳定这部分战士的情绪,鼓励更多的人参加自己的队伍,免除这些战士家中的一年赋税。

赐给在反秦斗争中立下各种功劳的百姓和将士以各种爵位,规定各个将领能率领万人的军队攻下一个郡者,封万户。

为了巩固地方政权,沟通地方官与百姓的关系,每个乡都推 举一位五十岁以上有威望的老人,为这个乡的三老,协助乡政权管理地方的事务。在乡三老中推出一人为县三老,免去他应负担的各种徭役,专门协助县政权处理地方的事务。乡三老是百姓在地方政权中的代表,他们可以把百姓的各种愿望和要求,反映到地方政权中,从而沟通了地方政权与百姓之间的某些交往渠道,减少了互相间的一些对立和矛盾,这有利于地方政权的建设。

刘邦把治理关中的重任,交给了萧何。萧何在刘邦不在或来不及向刘邦报告时,可以自行决定一些重大的问题,事后再向刘邦报告。由于萧何在治理关中时,因地制宜,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在政治上也清除了一些秦朝遗留下来不合理的法令,所以使关中地区很快就恢复了生气,不断地从财力和人力上支援刘邦在前线的军事行动。这是刘邦得以全力在前方对付项羽,而无后顾之忧的主要原因。

从刘邦、项羽比较来看,项羽虽然在军事上占有优势,但他不注意政权的建设,而是一味迷信武力;刘邦虽然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但他比较重视政权的建设,这是他能由劣势逐渐变为优势的主要原因。

刘邦在政权建设上主要依靠的是萧何。萧何作为一个县吏出身,他虽然在军事上没有突出的才干,但在政权建设上却很有经验的。刘邦进入咸阳后,别人都抢财宝,而他却注意了保存秦的文书档案,这说明他很有政治远见。后来他在韩信的军事才干还未显露的情况下,就认识到了韩信的价值,敢于向刘邦力荐韩信,也说明他有伯乐的眼光。

在秦末的战乱中,一些起义将领派出自己的部下去攻城略地,当他们在一些地方站稳脚跟后,常常脱离原来的上级自立,成为新的独立割据力量。这是当时一些起义将领最头痛的事。刘邦让萧何留守关中,并给他很大权力,萧何一直忠心耿耿,对刘邦没有二心,这不但说明了萧何的政治品质,也反映了刘邦用人的高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