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份书单,分享给36岁的你

出生,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72岁,84岁,96岁,人这一生,满打满算,几分幸运加几分福分,可以过九个本命年。

生日每年都有,本命年却是12年一个轮回。每个本命年的使命各有不同,刚出生的小婴儿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开始一段被称作“人生”的旅程,12岁的少年要快乐玩耍,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撒欢儿的淘气;24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组建家庭,初尝人生的艰辛;36岁正当壮年,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渐渐进入到看山不仅仅是山,看水不仅仅是水……36岁,对生命开始有了全新的体悟。

36岁,是一个人重生的年龄,你极有可能从这一年开始,变成另外一个自己。以下这五本书,分享给同样36岁的你。

有时候通过读书,我们会发现自己正在改变。

1.李叔同说佛

小时候跟着家里的老人去庙里烧香拜佛,小小年纪哪里知道什么是佛,只是负责虔诚的磕头,一边懵懂的跪下,一边忍不住用小眼睛偷偷望着那高高在上的佛祖:你真的有那么厉害么?

长大后,为了讨生活四处奔波,碌碌无为,就像一只蚂蚁。赚钱回家孝敬老人,大年初一的早上,依旧要主动陪着家里的老人走进庙里: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和健康。还是那一套娴熟的动作,只是心里的疑问依旧还在:佛是什么?

到了36岁,渐渐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也渐渐明白没有信仰的可怕与可怜。信仰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人生旅程航行的船,是迷途时的灯塔;信仰对于其他人来说,是方便彼此交往的规则,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向外传递的信号便是:这个人没有边界。人们不知道他的行为准则是什么,不知道他的底线在哪里,没有信仰,便没有忌惮,没有敬畏。

2.庄子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们好像一直都在读庄子。语文课本里在讲文言文的时候,一定会引用一篇庄子的文章,那个时候为了学会并掌握文言文的用法,好好的一篇《逍遥游》,被肢解的七零八落,为了应付考试,我们记住了某个词是什么意思,却忘了好好体悟庄子的精神价值与人文内涵。我们记住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拿来对付与我们有代沟的家长和老师,以及叛逆期与我们格格不入的世界。

36岁的人,好像进入了人生第二个叛逆期,从前所学所得,经过从24岁到36岁这12年的打磨与实践,很大一部分被推翻了,还有一部分被质疑着,对于生命本身,对于活着这件事儿,急需一位靠谱的导师。

除了庄子,还能有谁?

3.史记

市面上的历史书,戏说的很多,以“有趣”为目的而拼凑而成的快速消费读本,充斥着书架。有学者在一本书里的序言中直接写着:中国人读历史,以愉悦身心为目标。联想到自己最近一次在书店里买《明史》的经历,几分悲哀:北京最大的图书大厦把这套书摆在仓库里,付费购买后才能看到它是什么样子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干脆没有货,各种版本的《明朝那些事儿》,随手可得。

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或多或少,可以还原一些我们对历史应有的态度。以往读《史记》,光顾着看热闹了:项羽好傻,刘邦好贼,吕后好狠,韩信好惨……近日再重读《史记》,不妨先读一读《货殖列传》,对于养家糊口的我们来说,很有启发。

4.茶经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学习了茶道,还是果真应了那句“盛世喝茶”的老话,总觉得身边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了。就连小朋友们,也爱好起喝茶来。周末带小朋友们吃饭,席间问他们喝什么,其中一个小孩子说:我只喝茶。我问他:你喜欢喝什么茶呢?旁边便利店里的茶饮料可以么?他摇摇头:不,我要喝纯粹的茶。我家小朋友马上约他:那下午到我们家来喝茶吧,我也喜欢喝纯粹的茶,而不是茶饮料啊。

然后,两个小朋友相互讨论了一下东方美人茶、红茶,以及为什么小朋友泡的茶更好喝,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小朋友们心无杂念。

以前我总觉得茶是老气横秋的,慢悠悠,慢悠悠,看得人着急。上茶课的时候,把这个念头讲给老师听,老师问我:快个三五秒,又能怎样呢?

有限的人生里,我们穷忙个什么劲?

5.简单,丰盛,美好

这是一本食谱。我最喜欢的书名。

最近我也开始尝试写一些与食物有关的文章,玉米土豆萝卜白菜,都是厨房里再普通不过的食材,在写这些食物的过程中,每写一篇,都好似一次朝拜,也好似一段人文之旅。每一样食材里,都有人类行走的轨迹与探索,有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与传承。

36岁的女人,开始理解下厨房为家人做饭的幸福,也乐于给孩子们讲食物里的故事。民以食为天,吃,又岂止是吃饱肚子这么简单呢。

话又说回来,一辈子要做那么多饭,炒那么多菜,总得学习几个新菜品才有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