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线材的差分转共模参数详解
随着USB4为代表的主流消费类Cable将带宽拉到40Gbps, 如今想要做好一条合格性能的Cable就越来越难,各种高频参数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控制都变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将目前反馈最多且最不容易通过的测序项目之一差分共模转换 (Differential to Common mode Conversion)和大家一起讨论下,由于之前很多线材的测试参数中,并未出现过此参数,以致许多线材相关工程人员对此参数有相当的疑惑,当然我们曾经科普过,什么是单端信号?什么是差分信号?,高频传输线讯号分析基础(完整篇),今天的重点:如何控制差分转共模参数。特别感谢东莞佳烨科技(Ghiatek Technologies)提供的技术素材资料
如上图是东莞佳烨科技(Ghiatek Technologies)使用四端口(4 PORT)网络分析仪(NA)来量测差分共模转换的示意图
差分讯号
什么是差分信号?
差分放大电路时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共模信号起到很强的抑制作用,未对差模信号起到放大租用,并且电路的放大能力与输出方式有关。
采用差分传输方式后,由于差分线对里正负信号的走线是紧密耦合在一起的,所以外界噪声对于两根信号线的影响是一样的。而在接收端,由于其接收器是把正负信号相减的结果做为逻辑判决的依据,因此即使信号线上有严重的共模噪声或者地电平的波动,对于最后的逻辑电平判决影响很小。相对于单端传输方式,差分传输方式的抗干扰、抗共模噪声能力大大提高。下图是一个差分传输对共模噪声抑制的一个例子。
采用差分方式进行信号传输会使得收发端的电路变得复杂,系统的功耗也随之上升,但是由于其优异的抗干扰能力以及可靠的传输特性,使得差分传输方式在需要进行高速数字信号的传输或者恶劣工作环境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LVDS、PCI-E、SATA、USB、HDMI、1394、CAN、Flexray等总线都是采用差分的信号传输方式。最理想的差分传输,是由发送端将欲传送的电压讯号,以差分的型式(正、负讯号,两者振幅相同、相位相反)送出,而接收端将正、负讯号相差(减)即可还原发送端欲传送的讯号。
差分传输的好处是正负讯号传输时,由于正、负讯号(相位相反、振幅相同)产生的电磁场可以抵消的作用,从而可以减少辐射而抑制(或说是减少)了串音及 EMI,同时由于接收端以正、负讯号相差的方式来取得最终的讯号值,使得共模干扰讯号在接收后因相减而抵消,故差分传输有抑制(或说是减少)共模干扰的特性。
下图表示了当利用差分讯号对传送讯号时,会将所需讯号振幅的一半由正讯号线传送,而将另一半反转后由负讯号线传送,在接收端只要做差分的接收(即正讯号-负讯号)即可得到发送端所欲传输的讯号了。亦即在接收端做正负讯号的差即为合成的差分讯号,而做正负讯号的合除 2 即为合成的共模讯号
其中 Pin_diff:输入的差分讯号/Pout_diff:输出的差分讯号/Pout_comm:输出的共模讯号
差分讯号转共模讯号和衰减如何定义
差分共模转换代表差分讯号传送到目的端时产生出的共模讯号与原始输入的差分讯号的比值,其公式为:
DTCC = 10* log ( Pout_comm / Pin_diff )
而衰减代表差分讯号传送到目的端时,所剩余的差分讯号与原始输入的差分讯号的比值,其公式为:
Attenuation = 10* log ( Pout_diff / Pin_diff )
理想的状况下,衰减应是 0 dB (100% 功率传输),而差分共模转换应是 -∞ dB ( 0% 功率转换),但实际上在线材中传输时,由于讯号相位或振幅不能维持理想的差分状态,从而使得最终输出的讯号产生了共模的成分,而这些共模的成份则不具有原始差分讯号所具有的抑制辐射的优点,故而对传输的讯号
下面我们可以从图形上看到差分传输时,若相位或振幅不一致所导致的共模讯号输出的情况
理想状态下,当做差分传输时,正讯号与负讯号相位相反、振幅大小相同,故
差分合成讯号=正讯号-负讯号 = 2 * 正讯号
共模合成讯号=(正讯号+负讯号) / 2 = 0
如上图是东莞佳烨科技(Ghiatek Technologies)提供的数据说明和支持
从上面的图示及说明,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正负讯号的对称性决定了差分共模转换的特性。
由于差分传输时,正负讯号的大小相同、相位相反,使得正负讯号产生的电磁场抵消,使其具有最
少的电磁辐射,但若有差分共模转换时,则产生的共模讯号,将对外产生辐射效应且无对应的电磁场抵
消。
故而差分共模转换的测试的目的,即是测试差分线材抑制辐射的能力(理想差分讯号对具有的特性),
若差分共模转换较大,表示该线对的共模讯号辐射越大,可能会使线对间的串音较大并造成线材整体的
EMI 较差,而线材规范定义此测试的目的在于 EMI 的考量。
此处串音和 EMI 的不同在于,串音是线材内不同讯号对之间的辐射干扰,而 EMI 则是线材整体对
线材外空间的辐射干扰,故差分共模转换会对这两者皆有影响。
讯号传输模式其实很简单
差模信号通过一对信号线来传输。一个信号线上传输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信号;另一个信号线上则传输一个等值而方向相反(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的信号。差分和单端模式最初出现时差异不大,因为所有的信号都存在回路。单端模式的信号通常经由一个零电压的电路(或者称为地)来返回。差分信号中的每一个信号都要通过地电路来返回。由于每一个信号对实际上是等值而反向的,所以返回电路就简单地互相抵消了,因此在零电压或者是地电路上就不会出现差分信号返回的成分, 共模方式是指信号出现在一个(差分)信号线对的两个信号线上,或者是同时出现在单端信号线和地上。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直观,因为很难想象如何产生这样的信号。这主要是因为通常我们并不生成共模信号的缘故。共模信号绝大多数都是根据假想情况在电路中产生或者由邻近的或外界的信号源耦合进来的噪声信号。共模信号几乎总是“有害的”,许多设计规则就是专为预防共模信号出现而设计的。
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的转化
传输线中不仅存在传播信息的差模信号,还有不传播信息的共模信号,理想情况是不存在相互转化的,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的转化是由于差分传输线不对称造成的,造成不对称的原因很多,差分传输线的长度差像拐角、差分传输线由于刻蚀差异造成传输线特性阻抗不同、两个传输线的差异性耦合、临近效应、终端差异,弯曲等等都可能是造成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的转化。
这种转化我们可以理解为两条传输线的延迟是不同的,当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由于到达终端的延迟是不同的,一个早一些到达,这样就会产生相位差,将部分差模信号转化成共模信号。转化的为共模信号的多少由信号频率、传输线的长度、两条传输线上的信号时延差所决定的。
是有些复杂了,不过大家理解到这些在项目上应该是够用了的。
如何测量
下图是使用四端口(4 PORT)网络分析仪(NA)来量测差分共模转换的示意图
根据定义,差分共模转换代表差分讯号传送到目的端时产生出的共模讯号与原始输入的差分讯号的比值,其公式为:DTCC = 10* log ( Pout_comm / Pin_diff )
可知理论上是要输出差分讯号到线材内,并在接收端量测共模讯号的量(将正负讯号相加除 2),这是一种传输特性的量测,可由 NA 直接量得,并且以 dB 的型式表示,它是属于频域的量测特性,亦即量测在不同频率下响应。但实际上要用网路分析仪直接打出差分讯号是相当困难的,故而现今的做法,其实是以计算各别单端特性的方式来求得差分及共模的效果的,但这不影响我们测试的结果,本文对此部分暂不做说明,但需说明的是使用 4 PORT NA 量测差分共模转换时是以 Scd21 的 S 参数来量测的,因为是以输入差分讯号再量测共模输出后,计算两者的比值并以 dB 来表示的。下面说明了在 4 port NA 上的 S 参数表示法
4 portNA S參數表示法 : Sxyab => x=接收端模式;y=發射端模式
(需指定接收、發射端口的組合及模式—S=Single-end/ c= common mode / d=differnetial )
制造过程控制数据分享
前面我们说明差分共模转换的意义及量测,相信读者们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些客户常问的问题,并从中说明差分共模转换在线材测试的特性以便于分析实际测试上会遇到的一些现象。
问题:
1、差分共模转换越好(越小),就说明线材对外界的辐射越小,故 EMI 会越小?
2、增加编织可以降低 EMI,故对差分共模转换越有利?
3、线材的对内延迟差(Intra Pair Skew)越小,就说明差分共模转换会越好?
4、组装线差分共模转换不好是裸线本身不好造成的?
5、组装线差分共模转换不好是加工不好造成的?
6、线材长度对差分共模转换的特性是否相关?
首先即使线材的差分共模转换即使Pass,也不能代表测试 EMI 可以完全的PASS,因为 EMI 测试是测试线材整体对外部的电磁干扰,而 EMI 的成因是辐射,线材结构中对 EMI 防制的方法,则是屏蔽。差分共模转换好只是减少了部分辐射的来源,故而其值良好不代表 EMI 就能 PASS,特别要说明的是,虽然理想的差分传输可以抵消电磁辐射,但实际上因结构关系,并无法达到理想的状况,所以差分传输本身还是有一定的辐射,只不过比单端的传输要来得好很多。
所以线材 EMI 的降低或减少,很大的部分是要靠线材总体的屏蔽来达到,也就是集合后的铝铂和编织是影响 EMI 最大的部分,另外在接头本身及加工区域的屏蔽包覆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差分共模转换的特性和总屏蔽及编织本身是没有关系的。
经过多次量测和分析,差分共模转换的特性不良80%是芯线问题所引起的,芯线稳定性材质重点
再者差分共模转换的特性与线材的的对内延迟差特性的相关性是如何的呢?
我们可以查看前面说明意义时,用来显示由相位或振幅的不一致所导致的共模讯号输出的图形,即可推知此一关联性,由于 Intra Pair Skew 是一对应于跃阶讯号的时域参数,而差分共模转换则是对应于不同频率正弦波讯号的频域参数,所以两者存在相对但非绝对的关系
其中跃阶讯号可以视为许多不同频率正弦波的组合效果,而差分共模转换是相位与振幅的一致性表现,所以当差分共模转换良好时,对内延迟差会好,反之则不一定,所以可以说对内延迟差良好是差分共模转换要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下面有二个实际USB3.0系列的测线例子可以看到此现象。
例一:对内延迟差不好,基本上差分共模转换也不好
例二:对内延迟差好,差分共模转换仍然不良
至于组装线的差分共模转换的特性是由裸线本身的特性还是加工的特性来决定的呢?
答案是裸线决定了大部分,而加工或接头有相当的影响。组装线要能通过测试,裸线的差分共模转换特性要好,是一必要的条件,然而由于 USB 3.0 的接头结构中,将超高速对的地线接点放在两对之间,形成在接头处为 SSGSS 的结构,使得当讯号脱离原始的线材结构时,正负讯号无法维持对称性,从而失去平衡而产生共模讯号。
故而加工段势必会使差分共模转换恶化,而其程度则与结构失衡量成正向关系。
最后我们来看看,线长是否对于差分共模转换的特性有所影响呢?答案很简单,这是肯定的。参考前面说明意义的部分,相信读者很容易理解,当线越长时损耗会增加,所以此时的Pout_diff及Pout_comm都会变小,而DTCC = 10* log ( Pout_comm / Pin_diff ) 其中Pin_diff的输入讯号是不随线长改变的,故从定义的公式中已可推知线越长,差分共模转换值越好。
上述的说明,希望能有助于读者了解差分共模转换这个参数,若有不明白,或有线材需测试或分析特性的,欢迎谘询东莞佳烨科技(Ghiatek Technologies)业务或工程人员,其公司可以依据单位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或测试的方案,联络电话 Taiwan: +886-3-3509960, China: +86-769-85892520 ,亦可上其司网站(www.ghiatek.com.tw)查询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