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吗?潮州这个古炮台,保存接近完好

在撰写饶平东里半岛各个古迹的图文这段时间,阿伯无意间找到了一张,清朝南中国粤东海岸图。

这张地图非常详细地标注了清朝海防的各个要塞。

在地图上,东里半岛上的大城所、柘林寨等古兵寨、风吹岭古渡口石刻群,阿伯已经用无人机和文字记录了下来,详见往期图文。

如果继续在地图上搜寻,会发现在柘林南面的海边,还有一个类似兵寨的图画标识——鸡母澳。

这里在明清时期,难道也设置了边防?建设了一个古兵寨?

带着疑问,阿伯走访了很多柘林的本地人。他们谈及此处,无不津津乐道。

这是为何?

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古兵寨,还是一个古炮台。

那么,这个古炮台现在是否还在?

阿伯决定前去探寻。

为免扑空,阿伯决定用卫星地图先瞧瞧。

将南方海边的旗头山放大。

在茂密的树林中,隐隐约约似乎有一个建筑物。

再放大。

这个建筑格局,方方正正,很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鸡母澳营寨和古炮台。

阿伯的无人机旋即升空,来到了海边这座山上一探究竟。

没错,隐藏在树林中的,就是传说中的鸡母澳炮台。

令人欣喜的是,这个古营寨的架构基本保存完好,非常难得。

可以通过我们的VR,到现场看看古炮台的概貌。

长按二维码

观看VR

01

炮台概况

鸡母澳炮台位于柘林镇旗头山东峰上,东南西面临大海,西北依靠高山。

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成,距今300多年。

△从右到左分别是前格、中格、后格

营寨座西北向东南,正座分成三格。

整座炮台宽24米,长40米,高4米,墙厚2米,由灰沙混合筑成。

△位于前格的炮台

前格是炮位,朝向东南大海。

△站在南面的炮台上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小岛青屿

设炮台八座。

每个炮位长2.5米,宽80厘米,目前只剩下4个完好的,4个已经损坏。

中格是大厅,也就是仓库,现在只剩下几个台阶,猜测应该是中格前往后格的通道。

后格是营房,当时建造了营房26间,驻兵62名,现在营房已经没了,长出了两棵盘根错节的老树。

营墙高约4米,厚2米。

寨墙足够宽阔,人在墙上可如地面般行走自如,甚至飞奔小跑。

周长约200米,面积1100多平方米。

02

炮台设置的历史

清朝吸取了明朝末年海防形同虚设的教训,在沿海设墩台,遇到敌情就燃烟为号,以便调兵来援。

还在险要的地方设置炮台。

康熙朝非常重视海防建设,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构筑海防设施,尤其是康熙五十到六十年达到高峰。

潮州沿海炮台多数都在康熙五十六年建设,柘林沿海的两个炮台,鸡母澳炮台,还有离此不远的虎仔屿炮台,都在这一年建成。

而选择旗头山设置炮台,皆因这里地势险要,作为军事要地绝佳。

旗头山东面与南澳岛隔海相望,与南澳岛的直线距离在8公里左右,扼控浙闽台入粤的海上通道。

西面,是出入柘林湾的门户小门水道;南面,是矗立着航标灯塔的青屿;北面,是互为犄角之势的下岱烟楼山。

这里的战略位置历来十分显要。

△在旗头山可以清晰看到对面的南澳岛

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兵道金松涧便在这里设置有望墩。

《东里志》载:“陈旗山,在下岱南海滨,山下皆白沙,如旗带,故云。”

万历三年(1575年),兵道金松涧新立望墩于此。今云旗头。

清朝时,这里建设了炮台。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解放军还在此构筑炮兵阵地。

这一年的2月23日,拓林、大埕、海山等地1927名民兵、船工,驾驶535艘木船,运载解放军指战员从这里渡海。

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解放军一举打垮了盘踞在南澳岛的吴大柴一伙,解放了南澳岛。

可见,旗头山确是非常重要的海防战备要地,成为历代兵家设防的重点。

时代在变迁,当年曾守护一方安宁的鸡母澳炮台,转眼变成了旅游景点。

它巍峨屹立于海隅,虽可见沧桑之感,然当年雄风犹在。

令人遗憾的是,炮台在,炮却不见了踪影。

据说,在1958年8月,在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中,清代遗存的8门火炮,被搬运去炼钢铁了。

好文要等别人转你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