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霁月 来源:红楼梦赏析(ID:hlm364)
一部红楼,描画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女孩子,她们千姿百态,在短暂绚烂的青春里绽放自己的光芒。虽然她们的一生早已刻在“薄命司”上,但即使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剧结局,也难以忘记这些女儿们曾在大观园最繁华的光阴里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有一个红楼女儿,一生历经劫难,从三岁那年被跛足道人预言“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平生遭际之苦,比起红楼众女儿尤甚,但其对待无情命运所表现出来的随和淡然,令我深深震撼,那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子,那朵清雅的莲花,在岁月的风霜侵蚀下仍是初心不改,令人感动。说起香菱,便想到了她的呆,她是红楼梦里的那个呆丫头。在书中,贾探春被赋予了一个“敏”字,晴雯是一个“勇”字,颦儿是一个“痴”字,而香菱,这个女孩子是天然的呆,那呆气,表现在她遗忘幼时之事的无奈里;在她顺从命运对薛大傻子产生感情的温顺中;在她孜孜不倦苦读诗书的追求里……香菱的呆气里,带着可爱,带着一种追求美好的天性,更带着一种对生活随和淡然的态度。读红楼,我偏爱黛玉,香菱,晴雯那样不沾事故的女子,同为丫鬟,晴雯有一身磨不平的棱角,她不屑于像袭人碧痕她们那样靠献身宝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更看不上秋纹对上级带着明显巴结讨好嘴脸的奴性,“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晴雯之死令我感伤落泪,而“呆香菱”,她是从未有过“世故”这种概念的呀,我想,这大约和她的原生家庭有关系吧。
刚出场时,她还只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那时的她,还不叫香菱,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叫英莲。父亲甄士隐性情淡泊宽厚,每日里观花修竹,闲时常抱着小英莲吟诗,倘若没有那个元宵节,倘若英莲从未被拐卖,她的人生,就该是另一番光景呀,她可能是另一个林妹妹,有咏絮之才,在诗歌的熏陶下成长,日子本该是诗意的呀!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即使被拐后历经劫难,但小英莲的身上,始终带着幼时在书香门第染就的不俗气质,周瑞家的初见香菱,便赞她,“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而秦可卿,是作者笔下兼有“黛玉之风流与宝钗之袅娜”的“兼美”人物,更是眼光毒辣的老祖宗心中的重孙媳妇第一人,品貌与秦可卿相似的香菱,定是极好的。香菱是那样美好的女子,即使命运对她并不友好,从小小年纪被拐子拐卖开始便一直颠沛流离不得自主,她仍然不愿意去揣测人心的黑暗,那日,在紫菱洲,对于薛蟠娶夏金桂一事,香菱和宝玉说起来道是:“只是娶的日子太急,所以我们忙得很。我也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宝玉只替她担忧:“虽如此说,倒只我倒替你耽心虑后呢。”宝玉一番设身处地的担忧,却让香菱觉得好没意思。也许,在她心里满心期待着即将过门的大奶奶定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孩子,以她温柔善良的天性,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出落得花朵似的,在家里也读书写字”的新大奶奶,会给她带来怎样的苦难啊!
“自从两地生枯木,致使芳魂返故乡。”香菱的苦难,在夏金桂到来之后更是雪上加霜,一个美好的女儿,一朵带着清香的菱花,就这样雨打风吹去。想起这个姑娘的天然呆,真的令人又爱又心疼。我更倾向于香菱在八十回生病后便离世的结局,而不是续作者写的夏金桂害人不成反害己,香菱最后被扶正,在产下孩子后难产而死,香菱的一生,已经够悲惨了,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为何还要背负产子添丁的所谓重任呢?为何不能让她人生的最后带着清净离开呢?不如早早归去,在那天尽头,寻觅一方净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即使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那个带着菱角香气的女儿,还是揣着美好的情怀,在无数个身不由己的日子里,扣问一句“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那朵清雅的菱花,岁月的风霜吹落了一地散乱的花瓣,却吹不皱那一颗珍贵美好的心灵啊……
作者:霁月,读者原创投稿。本文首发于红楼梦赏析(ID:hlm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