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壶揭盖】肺通水道与脾运水湿的区别?
问:肺的调通水道和脾运化水湿有何区别? 李芳祥 : 《黄帝内经》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主通调水道”。 肺主通调水道,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水道即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通道。 肺主通调水道是指通过肺气的宣发使水液精微布散周身,肌表皮毛(因为肺朝百脉,主皮毛),另外把代谢完的水液变成汗液,涕等方式排出体外,又通过肺气肃降使体内水液输送至肾和膀胱,使之变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从上面内容来看,水液入于胃中,通过胃的吸收,进入脾内(腑的功能依从于脏),通过脾的运化升清作用上输于肺(土生金),上面的过程叫做脾主运化水湿(液),然后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肺朝百脉,肺主通调水道的作用,使水液弥漫周身,然后再通过皮毛口鼻等方式排泄水分,最重要的排泄途径是肺之肃降使水液下输肾和膀胱,变成尿液排出体外(金生水),这个过程叫做肺主通调水道。 这就是肺主通调水道和脾主运化水湿的作用区别之所在。 脾主运化主要是把水液在肺里运送,肺通调水道主要是把水液在周身及膀胱里输送。 不单水饮是这个运送过程,从中医理论来讲,任何水谷精微物质都是通过这种运送过程来布散周身的。 如果肺气虚弱或感受外邪,导致肺气郁闭,就会导致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异常,从而使水液代谢紊乱出现水液停聚导致痰饮,泛于肌肤导致水肿,不能下输膀胱导致尿少艰涩或癃闭。 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调节肺的宣发肃降作用来治疗水肿,和小便不利等症。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体现是建立在其正常的宣发肃降基础上的,只有调节好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才能够进行正常的水液代谢。 《黄帝内经》管通过宣肺发汗达到消除水肿的方法,叫做“开鬼门”,毛孔古时称为鬼门,又名玄府。外邪随汗出而解,皮下积水也能通过发汗而随之发散掉。水肿既然会消掉。 在《伤寒论》中的麻黄汤以及其衍生方就是通过宣肺发汗来治疗的,除了能用于外感表证,还可以治疗咳喘,水肿和小便不利等水液代谢异常,都有很好的疗效。 通过宣发肺气达到通利小便的方法,中医称之为“提壶揭盖”。 我们看茶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盖子上都有一个小孔,有了这个小孔你才能把茶壶里的水倒出来。 在物理学上有一个水杯倒置实验,用一个水杯装满水,水杯口用一个硬纸片平整的放在上面,然后轻轻地把水杯倒置,水杯里的水并不会流出来。 如果上面的水壶没有这个小孔的话,倒水的话也会点滴难出。 这是因为大气压的原因(肺主气),所以不能推动水液倒出来。我们打开壶盖上这个小孔,或者把壶盖拿开,壶里的水就很容易倒出来了,把倒置的水杯口的纸片拿开,水立刻就洒了出来。这就是“提壶揭盖”的方法。 所以临床见到一些水肿,或小便不利的患者都可以用提壶揭盖法治疗。 西医见到水肿一般都会给予呋塞米,螺内酯等强行利尿剂。 虽然和中医的利小便有相似之处,但是中医是通过调节肺气的宣发肃降达到的利小便的效果,而不是强行利尿。所以中医方法还是更加高明的。 宣肺基本方是麻黄汤,麻黄汤类的衍生方都是“提壶揭盖法”的常用方剂,如越婢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