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是如何成为小资界“杠把子”的?
大家好,我是九和
这是 | 九和の艺术物语 | 专栏的第2篇推送
优雅且美好
提到小资很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印象是
精致且优雅
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如果想在朋友圈塑造高B格人设
那么一定要展现自己“小资”的生活方式
比如:
和朋友来一场雅致的野餐
——莫奈作品
在漂亮的花园里看书,顺便凹个造型
——莫奈作品
参加高端沙龙聚会
——雷若阿作品
咖啡下午茶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作品
穿上最新款的裙子去花田拍美美的照片
享受休闲时光
——莫奈作品
以上这些画全都来自印象派的大师们
画中处处流露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这些内容发在小红书上肯定会受到追捧
成为广大精致女孩们网红拍照的范例
but
虽然印象派在今天很受欢迎,但是在19世纪的法国却引起了保守艺术家的强烈反对。
那个时代的绘画题材不是神话就是宗教,作品要为题材服务,而且画作细腻写实,创作时间都非常长,一幅画画个几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印象派呢?因为他们追逐“光”,喜欢捕捉瞬间的美好,画大体的感觉,所以作画时间比较短,一天可以画好几张。
在明暗面的处理上,传统绘画一般过渡的很柔和,但是印象派明暗色块对比非常明显,好像没有画完一样,这在学院派看来是幼稚与无知的。所以学院派画家拒绝在官方沙龙上展览他们的画。
拒绝展览他们的画也不是没有道理
你想想
学院派
印象派
学院派 印象派
一幅画画好几年 VS 1 天好几张画
我费劲心思画了这么久的画竟然和1小时就能完成的画放一起展览
这可是官方的沙龙展览,一年只有一次啊!你知道我准备了多长时间,付出了多少吗!
太不公平了
凭什么?
为了嘲笑这些印象派画家,还举办了“落选者沙龙”来奚落他们。印象派的无拘无束是对传统绘画赤裸裸的挑衅,这引起了批评家的勃然大怒。
报刊上这样报道印象派画家
“那些自封的艺术家们,自称为革命者和“印象主义”,他们拿来一块画布,用颜料和画笔胡乱涂抹上几块颜色,最后还要签署上他们的名字。这真是一种妄想,跟精神病院的疯人一样,从路旁捡起了石头就以为自己发现了钻石。”
其实一开始“印象派” 这个名字是为了嘲讽这些画家而起的。说白了“印象派”这三个字就是骂人的话。
在当时,如果你说一个画家画的是“印象派”
那他一定会很生气,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
“你才是印象派!你全家都是印象派!”
可见,当时艺术家与批评家之间的争吵是非常激烈的
印象派画家的处境是多么的艰难
那印象派是怎么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的呢?
在1853-1870年间,巴黎对城市进行了大改造,由阴暗拥挤的中世纪建筑转向了宽敞明亮的街道,城市里建起了小高层与漂亮的绿茵大道。
相机的发明给也传统写实的绘画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画家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绘画的意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皇的权利被瓦解,工业革命的兴起解放了劳动力,新型的资产阶级跃升为时代的主流,带来了全新的休闲文化生活。
民众对艺术也有了新的需求,
他们不再需要“英雄主义”的绘画来装饰家里,
更喜欢轻松愉快贴近生活的绘画。
恰巧印象派不喜欢闷在家里画这些大题材的画
他们将眼光放在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他们画这些:
01
游玩的人群
——莫奈作品
02
城市的街道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作品
03
周末休闲的时光
——修拉作品
这些反应日常生活的题材,能引起小资阶级强烈的共鸣
从此,印象派火了
对艺术界的颠覆,影响之深远,堪称艺术史上的颠峰
成为艺术史上一道不可忽视的“光’
直接引发了后来艺术界各种绘画形式和各种主义的出现。
印象派抛弃了传统绘画的束缚,解放了”光“与”色“
他们运用”色盘理论“将画面的光与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此,题材变得无关紧要,让绘画终于回归了感官
看到美好的景色,就用画笔画下来,
仅此而已,背后没有宏大的主题
只有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记录
这正是小资生活所向往的
享受、纯粹又美好
可以说,印象派一直红到了今天
在业余学习绘画的人群中,印象派风格绝对是TOP1.的存在
因为绘画过程非常享受,真的是很解压啊
有点像中国写意画,有感而画
如同诗一样
追求那些瞬间感知的美好
因为在印象派的世界里,发现美好就是那么的简单~
文:九和(策展人\媒体人\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