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人的“知行合一”

产品圈子的自媒体最常见的两种姿态,要么高屋建瓴要么广接地气。高屋建瓴的呢,就非常大气的纵观全局、指点江山;广接地气的呢就以其工具性较强的指导甚至是指挥让产品人比着葫芦画瓢。

通常来说,最广泛的产品人群体,可以算作是有些经验但不足以独当一面的产品“中产阶级”,对高屋建瓴的东西常常是认可但是觉得是平台使然,由于历史是成功的人书写的,那么其实任何一个产品人如果有一个牛掰的平台去发声,大多数人说的都会是真理。除了对入门产品人,接地气的工具还有指导意义,产品“中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习惯流程和心得,懂得如何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具。如此下来,产品“中产阶级”最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从别人的案例中习得自己的案例,反而最匮乏。

相信很多产品人在接受老大们的“熏陶”时很容易听到一个词“可复制、举一反三”,但是产品人很清楚,无论是产品还是模式,可复制是个非常恐怖的事情,举一反三则很容易落到“中国山寨制造”的格局。最近笔者在外部环境影响下读了些阳明心学,发现疗效还不错,因此和大家交流下。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笔者知道,让为数超多的技术出身的产品人去听几句哲学,简直是要恶心人。但是笔者还是拿着这阳明心学的四句教来说说咱们产品圈子。用人话解说一下:一款产品本身是没有对错好坏的,对产品对错好坏的看法使你的人起了变化,对产品进行解读和分析依据的是每个人自己的“良知”,拿着产品去到外部环境检验优化就是寻求自己“良知”是否正确。

大白话不?绝对大白话!不仅是白话,而且对乍一眼看到它的同志们来说,简直是废话。可是要知道,明朝可没有产品经理,拿着一个儒学的分支理论套产品圈子竟然还套出了谁都知道的废话,是不是值得深究一下呢?

这里插入一段异常经典的某播CEO智斗法官的一句口号:技术无罪。对,技术无罪,但是你想把它引向何方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拿产品的技术无罪给你王欣良知做挡箭牌,究竟是不是最好的注脚,相信大多数人心里有杆秤。就如某陌,已被誉为“约炮神器”了,不以为耻还引以为傲,是不是有点过分?而以微信公众平台为首的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虽然还有非常多的缺点,但是正在利用技术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原创这一点,就不得不说是一种善意了吧。

上面那段是插曲,争论与否请遵从你自己的心就好。笔者这里想说的“良知”当然不仅仅是个是非善恶这么简单。话还得说回来,为什么要说这么一堆废话呢。笔者当然有私心,就是为了说明,废话里面有个真理:遵从你的“良知”。既技术无罪而产品有善恶,那么作为把技术引发为产品的产品圈人们,是不是突然会有一种“教化人心”的赶脚?当然没那么严重啦。我们大多数人所在做的产品都是趋善无疑,倒不必时时考证产品是否入恶,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如何从高屋建瓴的文章到广接地气的文章的融合贯通的能力。这时的“良知”就有一丝体系的味道在了。

我们一直在想“整合”。整合这个整合那个,整合来整合去,缺乏资源就整合不起来,资源一多就不知道取舍,是产品人最大的通病。这个功能要不要,那个渠道舍不舍,这个思维好不好,那个工具行不行,简直要逼死一群产品总监。这时每个人心中的“良知”----“认知体系”就起作用了。这个体系就像一面镜子,所有的外部环境照进这面镜子都会产生一个镜像,只要镜子够平滑清晰,产生的镜像必定是对的。只要你的体系是清晰无碍的,你针对产品做出的每一个判断就都是对的,说什么用户画像市场需求技术实现反而有可能使这个体系蒙灰,让这些东西去适应和组成你的体系而不是你的体系去适应组成这些东西,正如让石英石粉末做成玻璃镜子而不是将这些粉末洒在镜子上面。

产品人的知行合一,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在利用资源建立了认知体系并时时勤拂拭的基础上,把镜子里所映出的像用“行动”这个投影仪向外界投射出来。当我们看到一篇高屋建瓴的文章时,先不要去说它说的对不对具不具有远瞻性,而是拿出来和自己的认知体系放在一起看看,符不符合“我”的认知体系,能不能为“我”的认知体系做垫脚石,有则取之无则舍之;当我们看到一篇广接地气的文章时,先不要去评价这份工作指导是不是最优选择,而是拿出来试试看看,能不能帮助“我”的体系更加顺畅地运行,有则取之无则舍之。

很多人既知其取舍,也不知其取舍。这份取,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体用”理论里的“用”,而是作为其“体”,即它能深入你的认知体系。这份舍,不仅仅是把它扔在一边不再看了,而是无论再看到它、还是在认知体系正常运转时,它都不会去打扰我。这是需要修炼的。

记得月余前,借机在郑州和产品会张会长乐飞兄简短一叙,往日千言万语却彼此憋得都不知道说什么,甚微遗憾。但是乐飞兄却传递了一个非常影响我的情绪,如今原话已不记得,但意思却在读阳明心学里重新被回忆了出来:事上练。产品圈人,脑洞都是非常大的,执行力也是非凡的。但是无论是单纯的“认知体系”或者“执行力”都没有做“事上练”的功夫。与乐飞兄那日一叙,反复在讨论的东西,恰恰就是“事上练”。再多的资源只要你用不上、不会用,那么对你来说那就不叫资源,叫障碍。由于我们都经受过磨炼、失败、重组和再生,在一次次成长中通过接触到的每个人的镜子照出了自己,才慢慢摸索出这么一条野路子,恰恰映出阳明心学“心即是理、不需外求”的理论。

有人说,牛逼的产品人是能挥斥方遒一个细节改变一个行业的;有人说,牛逼的产品人是所有工具都用着不顺手于是自己开发了一款风靡世界的;有人说,牛逼的产品人是随随便便一个平台都能让行业为之惊诧的。大多数猎头和人资也是按照这个牛逼劲找人的,但是读罢阳明心学,笔者觉得他们都错了:牛逼的产品人,是一面被擦的非常亮的镜子,能照出市面上的所有产品,却能取舍得当、知行合一。

想想,万物理论皆入我心,而我只取一瓢饮,是不是优秀的产品人也有了些潇洒笑傲江湖的气息了呢?

那日与光强一聚,只记得请他喝了家乡的羊肉汤,至今已记不得讲了什么,甚至忘记了拍一张合影留念,但是我相信还是会有机会相见的,对于光强回忆所讲的“事上练”是一个非常好的哲学,当时我们谈论的没有这么专业,但是总体的意思也是这样的,最近的心态非常的平和,开始静下来心来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修养强大自己的内心,希望接下来能够与大家分享更多更精彩的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