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高考卷上海卷作文试作两篇】被需要,是幸福的源(外一篇)
原题重现:
三 写作 70分
26.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试作1
被需要,是幸福的源
人的头脑中游弋着一种奇怪的思想精灵,在人们追求获得时,它叫需要;当人们渴望付出时,它叫被需要,它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矛盾地存在着。
人们为了生存,往往关注的是自身的需要;而为了存在的价值,人们又渴望被他人需要。而恰恰是,一个人,当他在生活中被别人需要时,获得的幸福感会更强烈一些。因为,被需要,证明你很重要,会让人感到,活着,很有意义。
需要是由外向内的获得,为的,是满足一种“缺乏感”,从性质上来说,它是自私的。即使一些需要得以满足依靠的是自身的努力,是光明正大的,人们也不会有过多的幸福感。
被需要是由内向外的给予,给予,是人的一种美德,从性质上来说,它是高尚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一种能够氤氲在人的内心中的香,令人愉悦,心旷神怡。
为什么需要的满足难以获得幸福感,而被需要的实现却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呢?记得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人活着,靠的是一股精气神,别人需要你,是因为你在人们的心中有价值,很重要。人有时就是这样,当觉得自己在别人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后,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做事情的时候,内驱力会被激发出来,潜能会被挖掘出来,进而做出一些超乎自己想象的成就来。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里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的确,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完全脱离人类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是活在别人眼中的矛盾体。既要满足自身的需求,也要满足别人的需求。所以,人的内心里,是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
当一个人被需要的时候,内心里是很有幸福感的。
为了寻求被需要的幸福感,钱学森先生几经波折,回到中国,为中国的两弹发射的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寻求被需要的幸福感,许渊冲以九十多岁的高龄,笔耕不辍,翻译不止,为中国贡献了一部部珍贵的世界名著;
为了寻求被需要的幸福感,华罗庚放弃了美国终身教授的职务,毅然回国,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解决了大量的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
为了寻求被需要的幸福感,大批的志愿者奔赴山区学校,义务支教,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献给了山区教育。
……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想法,认为被需要是痛苦的。单位安排了一件工作,心想,让我做,为什么不让别人去做;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了,心想,让我照顾,别人怎么不照顾;身边有人需要帮助了,心想,让我帮助,我还需要别人帮助呢?……从而,在一个个狭隘的思想中,人生的幸福感消失了。
柏拉图说: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人,只有在被需要的时候,才会找到生存的意义,从而,在心中滋生出幸福感。
范文试作2
父亲的渴望
母亲走了,父亲病了。
在儿女心中,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强健,可是,自从前年母亲去世后,他的头就一直晕晕沉沉的,有时,还有耳鸣的现象。儿女们不放心,开车送到医大一院检查,结果出来了,是轻度脑梗。开药回家,遵医嘱,不让父亲再干重体力活了,让他好好养病。于是,每天里,父亲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躺在炕上,莫名地睡觉。有时,他会起来,在屋内走走,然后,接着睡觉,本就不爱说话的父亲,愈发沉默了,很少能够听到他说话的时候。
我很担心,于是,不厌其烦地,叮嘱父亲,叫他在天气好的日子里,到户外多走走,散散心,对养病有好处。父亲敷衍着,说:“好!好!好!”可是,转眼的功夫,又躺在了炕上,昏昏然,不知道睡着了没有。
有时,父亲回到前院看看,那里,曾经有猪舍、鸡舍,还有满园的蔬菜,可是,为了让父亲好好养病,猪杀了,鸡杀了,猪舍、鸡舍空了。而曾经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子,也被一座新盖的瓦房占据着,菜,也无处可种了。
看着眼前的一切,父亲有时会轻轻地叹口气,背着手,黯然地离开。走了几步后,转过身来,再看看,又轻轻地叹口气,那苍老的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不舍。
我叫他去我家住住,不管怎样,市里的居住条件要比农村好一些。可是,父亲说:“不了,家里的房子离不开人,以后再说吧!”
可父亲的病仍然是不见起色,每天里,还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上医院复查,仍然是老毛病,不需要住院。
时间就在儿女们的担心中流逝着,转眼,又是一年春季到。一日清晨,我打电话给父亲,没人接;再打,还是没人接。然后,打电话给大哥。大哥说,他要在大地里盖温室。父亲听说了,竟然徒步从家走到了大地,到了那里,父亲看人手不够,执意要留下来,一会儿搬砖,一会儿搅拌水泥,跟着忙活呢!我叮嘱大哥不要让父亲累着了!大哥说,父亲精神头好着呢!好像啥毛病都没有的样子。
过了一段时间,春耕开始了,我又打电话回家,可一天里,父亲仍然是不接电话。有了上次的经验,我也不再着急了。到了晚上,父亲竟然给我回了一个电话。我急忙问他这一天都干什么去了,他说:“你姐家在育稻苗,我去帮忙了!”我揣想,大棚里那么热,父亲的病怎么受得了。我就问他病怎么样了。父亲说:“干起活来,啥病都感觉不出来了。现在,觉得比以前强多了!”听着父亲中气十足的声音,我放了心。
父亲,我的老父亲,一生劳碌,农村生活已经渗透进他的每一滴血液中,他唯有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与他热爱的土地对话,与他热爱的鸡鸭牛猪对话,才会让他找到生活的快乐。唯有和这片他生活了七十多年的土地亲密地接触,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能够被这片土地所需要,就是父亲的渴望,也是治愈父亲的病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