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方法(7):模型与理论分析、典型事实、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

本文为科研写作学院原创

作者简介:

张乃丽,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和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研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与国别经济(日本)、经济史等方面取得丰硕研究成果。曾在《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学动态》、《国际经贸探索》、《现代日本经济》、《文史哲》、《经济集志》、《经济理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译著两部。

在前面文章里描述了读文献的两种方式,模型与理论分析是读文献的第三个方面,我把它界定成文章的支柱,你这个文章壮不壮,看你支柱粗不粗,经济学论文一般有模型有理论分析,所以好的论文,特别是博士论文一定要有理论分析,没有理论分析是不行的。而硕士论文现在也越来越多的要求学生的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因为在一年级二年级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就注意这方面的引导,所以在毕业论文中能够反映出来一定的成效,越来越多的硕士论文也开始注重这样一些理论分析。虽然硕士论文分析使用的模型,一些复杂度方面可能弱一点,但是做好了一定是文章的支柱,非常坚实的的非常完善的论文一部分。那么在这里也就是说模型选择的问题,这个可能大家的知识面或者是理论等等存在的一些程度上的差别。我们老师有的时候也强调从简处理,不一定是越复杂越繁琐越好,一些高深的这种术语,完全可以用这种简单的来代替,当然说明说透,还要符合这个理论。我们对模型的分析还是很重要的,从理论和原理上对它进行解读,重视逻辑的结构和假设,特别是你前期的这种假设,在后边的实证和分析过程中,一定都是要有逻辑衔接的,你不要前边有假设,后边跟他关系又不大了,或者是又扯别的了,这些是非常失败的。这些地方的严谨性一定要注意。

还有一个影响机制。因为现在我们发现无论是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研究这种影响机制的特别多。今年的你像我们这些硕士毕业论文,有一半都是研究谁对谁的影响分析,这种影响怎么来写?特别是在影响机制这一块,放到理论分析中,是不是恰当或者应不应该去做,这个也供大家参考。那么怎么把握机制?实际上你这个机制和路径还是有点区别的,特别是上升到理论层面,一定要深入到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比如刚才提到这些GDP经济增长,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它是有很多影响要素,机制的,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影响市场也好,影响经济发展也好,这些是一定要把握。

除了这种理论分析,还有一部分叫典型事实,我把它界定成文章的脉络,文章的脉络,有的是说讲故事,你把简单的事实讲一讲,比如他现在是个什么状况,甚至有的还涉及到一个实时的统计和测度,有的也放在这儿了。还有比如现在讲的高质量发展,什么叫高质量?质量状况是什么?经济发展的质量状况怎么去界定?质量是处在什么位置上?要进行一个什么的测度。现在这样的文章也有不少了,有的就把它放在典型事实里面,这也是可以的。我们讲有的时候重视实证研究,但是忽略了一些基本史实,这也有点本末倒置了,虽然你的工作在实证上很重要,但是有的时候你讲不好这个故事,实证做出来价值也并不高,或者质量也不大。

所以我们讲实证分析实际上是奠定你这个论文质量的一个基础。里边还要涉及到一些数据,你的这些数据有的可以直接用,有的还要进行大量的匹配,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些数据做完是不是符合质量,都要自己进行把控,数据的质量决定了你这一部分实证的质量,实证的质量决定你整个论文的质量。而且他也是一个这种逻辑,前面的理论分析给出假设,中间的典型史诗说出它的来龙去脉,原因或者是他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后边的实际上应仍然应该和前面的第4章第3章是相符合的。要不我们讲逻辑的的严谨性是每一环环环相扣的。而且对做出来的评价评估和解释讨论,我们讲也要求一个实事求是,不能太夸大其词,有的做完以后,对结果的解释往往是缺乏内容,这是不合适的。

论文的落脚——结论和政策建议,文章的结论要写两个内容,一个是结论总结,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什么呢?不是你哪一部分的一个总结,一定是全文的结论,不要光写实证结论,实证结论在你的实证这一部分后面有小结,或者本章小节,那只是一部分实证得出的结论,而你整个的最后的结论一定是全文的一个结论。比如说针对你前面第一部分引言或绪论中提出的问题,给予全面的回答。所以叫有始有终,自圆其说,逻辑自洽等等。我们有时候读论文也是先读你前面的问题,然后再大概看看你后边结论给出的回答相关性怎么样?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另外政策建议,有同学说写几句就行了,现在对这个不是很重视了。对,如果前面都做了的话是很好写。如果很顺利的话,根据结论给出建议肯定是不难了,但也得注意,三个符合,与研究内容相符,与政府决策符合,以及体现你这个论文的价值,贡献性等等,我们说这些都是有指向的。所以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写政策建议,强调解决问题的价值,这才能够把你这个论文有始有终的写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