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华为,变成了“蔚小理”的执念?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1/04/23
或许,超越华为,更多不是它们的执念,反而是其获得激励的良好载体。
文丨崔力文
编辑丨小叮当
本届车展,悉数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位如“野蛮人”般的存在,或许特斯拉与华为,便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前者,这家试图扬起高傲头颅的美国车企,几乎以一己之力抢夺了为期两天媒体日的热度,但是从近来纷涌而至的声讨与抨击来看,不得不再次低下脑袋,用谦卑的态度,向所有人承认它的过错。
后者,一位总是宣称不造车,却时时刻刻绑定新能源行业各个板块的科技巨头,看着其展台人流攒动的景象,不禁感慨,“华为对于率先进入这条赛道品牌的冲击,或许是巨大的,而它入场所带来的颠覆意义,极有可能改变曾经很多已成既定规律的玩法。”
由此引发出一个新的思考,反观过去一年势头正旺的蔚来、小鹏、理想,随着终端销量逐渐回暖,外部融资持续到账,公司市值再创新高,看似一副重新奠定市场格局的架势。一时间,也令许多传统车企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变革压力。
而当下,站在电动化浪潮袭来的蓝海之中,无论李斌、何小鹏还是李想,面对来势汹汹的华为,必然不会没有任何的触动,但是从本届车展所流露出的信心来看,也绝谈不上“害怕”。
毕竟,过往的时间与经验已然证明,成功熬过至暗时刻的“蔚小理”,抵抗风险的能力早已翻倍提升,并拥有了各自安身立命的筹码。
“我们的表现,不会比华为差。”
车展前夕,一段搭载华为所提供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极狐阿尔法S的路测视频,成功火到出圈。从具体细节来看,在特定城市线路中,该车基本做到了主动避让行人与非机动车、识别红绿灯、自主变道超车等动作。平心而论,最终得以落地的效果,足够震撼每一位观众。
但是随着视频的逐渐发酵,质疑之声也开始频繁出现。美团王兴作为理想汽车的投资人与大股东,在评论中表示:“特斯拉终于遇到了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都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之后,网络中甚至流传出疑似前华为上海公司的员工的“吐槽”,通篇读过后的大概意思为,视频巡航测试的路段是经过调优的,而且已经跑了上千次。1000公里无解接管的说法是仍有水分,目前华为智架仍是各种算法的缝合。
看到这里,依然想说,从我个人角度出发,对于一家能够推出颠覆性技术的公司,不免会遭到各种各样的非议,但是无法掩盖的是,正因为这样具有实际价值的量产方案出现,整个行业城市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落地节奏,又被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这或许就是华为入局,背后所带有的最大意义。
而面对后者近期的活跃表现,何小鹏在专访中也毫无保留的发表了自身看法,“目前华为和车企合作的模式,更像是短线,当年在UC 时代,我们也采取过类似的模式,只不过后来死得很惨。”
按照他的说法,痛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首先,每家合作伙伴都有不一样的诉求,繁多的要求会令人感到非常的痛苦,因为要完成他的东西,到后面每家都有很多不开心的点。”
其次,何小鹏认为,“在中国互联网最后取得的量,给我的感觉基本上都是免费或者很低收费,安卓基本免费,iOS收一点点专利保护费,如果价格较贵的逻辑,对一个平台是不适合的。这个业界是有多样性的领域里面,一定要找到合理的价格,我觉得不合理的价格是没有生命周期。”
总结下来,对于华为与部分车企间的合作模式,何小鹏更多是短线看好。同时,他也信心满满的表示,小鹏后续将要推出的城市NGP功能,表现不会比华为差。更大原因还集中在,截至目前华为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量产。
“目前,华为 ADS 仅限制在少数城市,比如上海,只能算是准量产。这条路线小鹏也做过,做了的话的确不错,但是适用范围很窄。”换言之,文章开篇所提及的那段演示视频,只能证明华为正在接近量产的过程中。至于和小鹏之间的较量,尚未到盖棺定论的地步。
温和态度与正面较量
小鹏,因为自身品牌属性,以及全盘all in智能化的技术路线,无可避免被认为是华为强势袭来之下,受到影响较大的新势力造车,何小鹏略显强硬的回应,或许还有着一份为自家打气的目的。相比之下,李斌与李想对于此事的态度,就要温和许多。
从流出的信息来看,前者在车展专访中,大方承认华为ICT较为强大的工程能力。李斌表示:“目前,华为有一个特别大的团队,而蔚来也已经和华为有一些合作,后者还买了蔚来的车做研究。”
随后,他也谈到华为目前拥有一些“不错的”技术,但是蔚来在看过后并没有采用。而华为与车企间的合作模式,李斌认为很是“巧妙”,因为在此之前,并未出现过这样软硬一体的打包方案。
稍显遗憾的是,其并未直接谈论自家是否会对华为实现超越,但从新车ET7自身所搭载的硬件,以及蔚来开始发力自动驾驶团队的扩充,甚至自研芯片的布局来看,这场硬仗仍充满了信心与决心。
至于最后的李想,本届车展与大多新造车纷纷推新,试图用发布会加大自身声量的行为不同,理想汽车展台只静静地放置着几台理想ONE,所展露出的目的或许就是在当下的观众日,拼命销售。
也正因如此,前者没有亲赴现场,但是丝毫没有阻挡其位于社交平台,发表自身的观点。“理想汽车现在和以后,所有车型的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都是完全标配的,包含软件、数据服务、地图服务、算力硬件、传感器等,既不收软件激活的费用,也不收订阅的费用,无论什么价位的车都一样标配。我们自研的自动驾驶系统(标配508Tops算力和激光雷达)明年完全可以和华为、特斯拉正面较量。”
上述一段,便是李想口中其接下来的规划。全部标配、完全自研、高算力加激光雷达,成为了理想能够与华为“硬刚”的资本。而早在之前发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他就曾野心勃勃的写道。
“未来,我们仍主要面对家庭用户,价格集中在15-50万元区间,品牌定位豪华智能电动车。并提供更丰富的智能电动车,包含第二代增程电动X平台的多款产品,高压纯电Whale平台的多款产品,高压纯电Shark平台的多款产品。现阶段对于理想汽车最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拥有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我们尚且不论这样看似遥远的目标,能否最终达到,作为一家新创企业,能够拥有勇气去挑战当下的市场格局,本身就是一件稍显弥足珍贵的事情。而就在近日,同样从李想在社交平台上宣布:“上海研发总部准备的差不多了,本月底便可入驻,整体可容纳2000人办公。欢迎各路技术大牛加入理想汽车,咱们上海见。”
随即,可以预见的是,一场关乎相关人才与资源的“抢夺大战”,也将正式位于魔都迅速拉开帷幕。而身处其中的华为,或许也将成为理想进一步巩固自身实力的对手之一。
总之,因为提前布局的先发优势,不仅仅局限在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领域,“蔚小理”三家车企面对华为的冲击,并没有想象中那般自乱阵脚。反之,因为有了强者的加入,在普惠用户的过程中,难度又能进一步降低。超越华为,更多不是它们的执念,反而是其获得激励的良好载体。
那么,不禁反问究竟华为入局,自乱阵脚的是谁?答案或许更多集中尚处转型期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那些致力于提供高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身上。而对于那些本想采取自研路线发展、相对弱势的新势力造车,前者的出现又开始令其摇摆不定。
|崔力文|
爱车如命,
更爱电动汽车的小编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