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因素包含哪些内容2018-06-27
国家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总指标、投资指标、消费指标、金融指标、财政指标五大方面。具体宏观经济分析包括的内容如下。
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包括: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般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 ,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对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发展潜力大,其经济发展速度可能达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这时就要警惕由此可能带来的诸如通货膨胀、泡沫经济等问题,以避免造成宏观经济的过热。因此,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国内生产总值
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追求目标之一。
2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果,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工业增加值等于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的差额。工业增加值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由间消耗的经济效益。测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来源于工业总产值,即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业产品总量,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规模和总水平。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行业之
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3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它一般以两种方式影响到经济: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以及通过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影响经济。具体地说,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引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正因
为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有这样大的影响,投资者要进行投资就必须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可能及其程度有一个大约的预测。同时,还要正确把握通货膨胀可能的发展变化,还必须把它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比较结合起来考虑,并考虑各种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的重要冲击因素,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转变、战争、国际收支状况以及一些突发的不确定性事件等。
4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占的百分比。劳动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失业率上升与下降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于潜在GDP的变动为背景的,而其本身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失业率很高时,资源被琅费,人们收入减少,此时,经济问题还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家庭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5.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一般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进口和出口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进口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向非常住居民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
物和服务的价值。反之,出口量则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向非常住居民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出口总量及其增长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且进口和出口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对国内总供需产生重大的影响。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避免国际收支的过度逆差或顺差,可以维持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和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
二、投资指标包括
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再生产中投入资金数量。投资是否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决定因素。投资规模过小,不利于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投资规模安排过大,超出了一定时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又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导致经济大起大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投资规模的主要变量。按投资主体划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技资包括:
1.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政府以财政资金投资经济建设,其目的是改变长期失衡的经济结构,完成私人部门不能或不愿从事但对国民经济发展却至关重要的投资项目,如大型水利设施、公路建设和生态保护等。同时,政府投资也是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
长的重要手段。
2.企业投资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逐渐成为了投资主体是之一,企业投融资的权力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投资需求将成为国内投资需求的主要部分,企业投资的规模和方向影响着
-国经济未来的走向。
3.外商投资。
外商投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人的资金等。外商间接投资是指除对外借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商业银行商业贷款、出口信贷以及对外发行债券等)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外的各种利用外资的形式。
三、消费指标包括: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
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消费品总额。它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大小和增长速度也反映了城乡居民与社会集团消费水平的高低、居民消费意愿的强弱。社会消费品需求是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国经济增长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指某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储蓄金额,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
在可支配收入一定时,消费支出多了,储蓄就会减少,是此多彼少的关系。当市场上人们的消费意愿增强时,储蓄相应缩小;市场消费量愿减弱时,储蓄相应增加。居民储蓄增加以后,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了,如果存贷比率不变,银行贷款投放也会相应地增加,这就扩大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正常情况下就会扩大国内投资需求。所以,储蓄扩大的直接效果就是投资需求扩大和消费需求减少。
四、金融指标包括:
1.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各项存款和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
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货币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并使其与货币供给相一致,对宏观经济施加影响。
2利率
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利率有不同的表现。在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当经济萧条市场疲软时,利率会随着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除了与整体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之外,利率影响着人们的储蓄、投资和消费行为;利率结构也影响着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影响着证券的持有结构
3汇率
汇率是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比率。一般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外汇汇率是由一国货币所代表的实际社会购买力平价和自由市场对外汇的供求关系
决定的。汇率变动是国际市场商品和货币供求关系的综合反映。当汇率降低时,本币贬值,国外的本币持有人就会抛出本币,或者加快从国内市场的商品购买速度。对于国内来说,一方面是流回国内的本币增多,另一方面是从国内流出的商品增多,出口量扩大,这就形成了国内需求的扩大和供给的减少。当汇率提高时,本币升值,国外对本而的需求增大以及流出增加,对国内的进口增加,这就使国内需求减少,使国内供给增加。总体效应就是:降低汇率会扩大国内总需求,提高汇率会缩减国内总需求。一国的汇率会因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利率、经济增长率等的变化而波动。同样,汇率波动又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额和资本流动,并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分工异常发达、各国间经济联系+分密切的情况下,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的国内经济、对外经济以及国际间的经济联系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4·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债权的总和,用于偿还外债和支付进口,是国际储备的一种。
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是以前各时期一直到现期为止的国际收支顺差的累计结果。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流入国内的外汇量
大于流出的外汇量,外汇储备就会增加;
当发生逆差时,外汇储备减少。当外汇流入国内的时候,拥有外汇的企业或其他单位可能会把它兑换成本币,比如用来在国内市场购买原材料等,这样就形成了对国内市场的需求。因而,扩大外汇储备会相应增加国内需求。
五、财政指标包括
1·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需要。
在财政收支平衡条件下,财政支出的总量并不能扩大和缩小总需求。但财政支出的结构会改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结构。
经常性支出的扩大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其中既有个人消费需求,也有公共物品的消费需求。资本性支出的扩大则扩大投资需求。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两者是此多彼少的关系口扩大了投资,消费就必须减少;扩大了消费,投资就必须减少。所以
在需求结构调整时,适当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就能很显著地产生效应。
3赤字或结余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即为赤字(差值为负时)或结余(差值为正时)。核算财政收支总额主要是为了进行财政收支状况的对比。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结余,财政收不抵支则出现赤字。如果财政赤字过大,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和社会总供求的失衡。同时,财政赤字或结余也是宏观调控中应用最普遍的一个经济变量。财政发生赤字的时候有两种弥补方式:一是通过举债即发行国债来弥补;
是通过向银行借款来弥补。发行国债对国内需求总量是不会产生影响的。财政向银行借款弥补赤字,如果银行不因此而增发货币,只是把本来应该增加贷款的数量借给财政使用,那么财政赤字同样不会使需求总量增加。这是由债务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只有在银行因为财政的借款而增加货币发行量时,财政赤字才会扩大国内需求。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乘数变小,市场货币流
通量便会相应减少,在通货膨胀时,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反之,则降低;
再贴现政策:它主要着重于短期政策效应;
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国债),反之就出售有价证券.
我国的货币政策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紧的货币政策手段: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时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松的货币政策手段:如果市场产品销售不畅,经济运转困难,资金短缺,设备闲置,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这时应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总的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足,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扩张时,总需求过大,采取紧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