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音配像比较:杨宝森比谭富英要略胜一筹
作者:孔在齐
京剧有许多经典剧目都是观众们百看不厌的,以老生戏来说,《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本篇下文简称《失空斩》)就是最为人所熟悉的。在“四大须生”中,谭富英和杨宝森都以此剧为拿手杰作。前者的嗓子在同行中鲜有能出其右者,尤其唱到最后的《斩马谡》时,快板斩钉截铁,散板响遏行云,总是令观众满意而归;后者以唱功讲究、做功不瘟不火见长,目前唱这出戏的老生,几乎都以他的演唱为蓝本,因此他的录音更受到重视。他们二人的《失空斩》都有音配像,谭富英的录音大部分由他的儿子谭元寿配像,这出戏也不例外;杨宝森的戏大部分由汪正华配像,成绩也很好,他在这出戏中扮演的诸葛亮也颇有杨宝森的气度和风范。此外,杨宝森的《空城计》一折还有一个由杨乃彭配像的版本,但是我没有看过。
谭富英之《空城计》
如果把谭富英(谭元寿)和杨宝森(汪正华)的两个《失空斩》的音配像版本进行比较,那么在效果方面,我个人觉得后者要略胜一筹,原因有二。首先是杨宝森的实况演出中,扮演马谡的是老伶工侯喜瑞,他第一个亮相就得了一个碰头彩,在《失街亭》中几乎一举一动都是彩,这虽然有些喧宾夺主,但是让我对当时演出的气氛向往不止。还有是汪正华的形象相当好,配合了杨宝森的节奏而把诸葛亮演得很深入。我这样说并不是贬低谭氏父子的版本,因为我两个都很喜欢,而且常常把它们比较着欣赏,每次都十分过瘾。
奚啸伯的《失空斩》实况录音,由他的弟子张建国配像,成绩也相当好。不过,或许由于录音的质量稍逊,因此效果不及谭富英和杨宝森二人的版本。我在以前曾经提及,奚啸伯把唱词做了一些修改,都相当得体,但是学习奚派《失空斩》的似乎不多,不过,这个音配像还是有它的历史价值的。
杨宝森之《失空斩》
最后要提一下马连良的《失空斩》。据我所知,马连良在初出科时可能唱过这出戏,而在创立马派之后,虽然在舞台上演出过无数以诸葛亮为主角的戏,却不包括《失空斩》在内。然而,他在晚年很认真地把此剧录了音,由中国唱片公司以十六转唱片发行,我当时就买回来听了(他还有一张十六转的唱片是《法门寺》)。但是十六转的唱片只是昙花一现,就被录音盒带所取代了,而我的唱机也早已报废了,所以当我发现了马连良的《失空斩》音配像时,当然先睹为快了。
据说马连良对《失空斩》的录音十分认真,因为他的确想唱这出戏,或者可能会拍摄纪录片,但是“文化大革命”来到,老戏不能演,他也丧失了性命,于是这个录音就弥足珍贵。他把念白和唱词都做了合理的修订,最显着的是把《空城计》中西皮慢板的第二句唱词由“评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改为“评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又把后面的“东西战南北剿博古通今”改为“东西战南北剿保定乾坤”,把谭鑫培和余叔岩留下的经典唱词(却是不通的)大胆改正,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表演艺术家。仔细聆听他的这出《失空斩》,念白铿锵,唱腔苍劲,有马派的特色,更有老谭派的韵味。可惜的是绝大部分唱老生的人,对老唱词的执着已经根深蒂固,不会或是不肯舍弃余叔岩、谭富英或杨宝森而改为遵照马连良的唱法。因此这个《失空斩》的录音版本,在若干年后是否会成为主流,还是一个未知数。至于这个由张学津等配像的版本,水准相当高,非常值得观摩。
马连良
“四大须生”的前辈刘鸿声当年以“三斩一探”驰名剧坛,而他的传人高庆奎也以此闻名。高庆奎于1942年逝世后,由于他的拿手戏都需要十分高亢的嗓子,所以渐告式微,只有他的弟子李和曾(1921—2001)还能演出《斩黄袍》《辕门斩子》《逍遥津》《哭秦廷》等戏,而“三斩一探”之一的《失空斩》也称拿手。李和曾的录音,几乎都由他的弟子辛宝达(1947— )配像,《失空斩》也不例外。我没有看过高庆奎演这出戏,所以不知道李和曾的唱是否与刘鸿声的一脉相传,只觉得他的唱腔虽有独到之处,还是颇存老成典范。
今天《失空斩》几乎已成杨派天下,学习这出戏的人大多数奉杨宝森的录音为圭臬,因此马、谭、奚、李各位的录音的重要性主要是它们的历史价值。从这个角度看,以什么尺度衡量各位前辈的后代或弟子所表演的五个音配像版本的优劣其实并不重要,由于演员们都颇为努力地把这几位前辈演员的表演风格重现舞台,整体而言,它们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观摩模板,因此都值得珍惜。
(《顾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