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老师治疗经行头痛经验介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李婷
现代医学认为经行头痛多由周期性激素水平失调、精神因素、醛固酮敏感性增加等原因引起。祖国医学认为经行头痛属于内伤头痛范畴,其发作与月经密切相关。常见的病因可见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或瘀血、痰湿内阻,络脉不通;或素体血虚,经行时阴血益感不足,脑失所养。本病为临床妇科常见病证之一, 我们普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的关系。肝经郁滞,气血失调是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因头为诸阳之会,而足厥阴肝经上巅络脑。肝为藏血之脏,经行时阴血下注冲任而为月经,若素体阴血不足,经行时阴血盈于下而亏于上,机体阴血益虚,血虚肝失所养可致肝经郁滞,日久则见肝郁血虚、肝郁血瘀,或肝郁化火、阴虚阳亢等证。因虚因瘀,气火上扰,均可致经行头痛。肝郁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而调气机,七情内伤最易伤肝,且“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怫郁”,妇女常因家庭琐事或工作紧张而致情志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冲脉附于肝,经行时阴血下聚,冲气偏旺,冲气挟肝火上逆,气火上扰清窍,发为头痛。同时,马老认为风邪也是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肝风内动、外感风邪、血虚生风均是引起经行头痛的关键因素。风邪引起头痛一直是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在治疗本病中祛风止痛之药一直是较为重要部分。
(一)外感风邪
一诊:2012年07月25日。王某,女,40岁。自诉经行头痛剧烈一年。经前两日开始头痛,头顶剧烈抽痛,经前急躁易怒,较剧烈时伴恶心呕吐,寐纳佳,二便调。既往月经规律30日一行,lmp7.2,量色正常。治法:祛风通络止痛。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全虫6g、蜈蚣2条、僵蚕10g、茺蔚子10g、川牛膝20g、蔓荆子10g、白蒺藜10g,7剂。二诊:2012年8月8日。Lmp7.29头痛消失。方药:中药守上方,7剂。
按语:患者经期头部抽痛,风邪致病,冲气上逆,上扰清窍,阻遏清阳之气,故头抽痛。方用用川芎茶调散加味以祛风通络止痛。方中川芎祛风活血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薄荷、荆芥辛散上行,疏风止痛,清利头目;薄荷性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羌活、白芷疏风止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祛风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防风辛散上部风邪,以增疏风止痛之功。方中重用虫类药僵蚕、蜈蚣、全虫搜风剔络止痛;蔓荆子、白蒺藜祛风平肝,清利头目;茺蔚子、川牛膝活血调经,清肝明目。一诊而愈。
(二)肝火型:
初诊:2012年1月19日。王某某,38岁。经行左侧头痛10余年,呈刺痛,较剧烈,持续1-2天,服用止痛药无明显缓解。平素月经周期30天,量中,色黯红,偶有血块,无痛经,经行3天。末次月经:2011年12月25日。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生育史:2-0-2-2。
中医诊断:经行头痛(肝火上逆)。
治则:清肝泻火,通络止痛。
方药:决明子20g 珍珠母20g 菊花10g 僵蚕10g 蔓荆子10g 全虫5g 白芍10g 地龙10g 川芎10g,7剂。
二诊:2012年1月26日。末次月经:2012年1月21日。无头痛,经水已净,有痰。
方药:杞菊地黄汤(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加白芍12g、珍珠母20g、桔梗6g、瓜蒌皮10g,7剂。
按语:肝为藏血之脏;头为诸阳之会;冲脉为血海之本,附于肝;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荣于头,足厥阴肝经上颠络脑。妇女情志失常,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经行时阴血下聚,冲气偏旺,挟肝火上逆,气火上扰清窍,出现经行头痛。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马老在治则上重于清肝。方中决明子、珍珠母、菊花清肝明目;白芍敛阴柔肝止痛;川芎人肝经,祛风活血止痛,用于各种头痛,尤善治偏头痛;僵蚕、地龙、全虫通络止痛;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同时蔓荆子也是头面部的引经药。根据头痛部位不同,在方中适当加用引经药,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全方共奏清肝泻火,通络止痛之效。故一诊后头痛即除。二诊方用杞菊地黄汤滋肾养肝以治本。
(三)血虚生风
初诊:2012年12月20日。罗某某,44岁。卵巢癌行子宫及附件全切术后一年,近一月出现头部胀痛伴头晕,以枕部为主,严重时可放射到两侧颞部。偶有潮热,寐浅,大便结。舌红,苔薄白,脉细.治则:补气养血,疏风止痛。方药:侯氏黑散(菊花10g、白术10g、细辛3g、茯苓10g、牡蛎15g、桔梗6g、防风10g、党参10g、黄芩10g、当归片6g、桂枝3g、川芎6g)加僵蚕10g、蔓荆子10g、全虫6g,7剂。二诊:2012年12月26日。寐佳,头痛减,便结。方药:中药守上方加决明子20g、7剂。三诊:2013年01月04日。头痛除。方药:侯氏黑散加全虫5g、僵蚕10g,14剂。四诊:2013年01月18日。潮热除。方药:中药守上方,14剂。
按语: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五脏之精华,六腑之清阳,皆注于头。该患行子宫及附件全切术后正气已虚,风邪外干,上犯巅顶,经络失于舒展,发为头痛头晕。正值天癸已竭之时,肾气由盛转衰,肾阴不足,阴不维阳,虚阳上越,出现潮热症状。肾水亏竭,不能上制心火,心神不宁,故失眠寐浅。马老选用侯氏黑散为主方补气养血祛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陈修园称此方为“逐风填窍之神剂”。菊花秋生,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以为君。防风、细辛袪风。人参、白术以补气。当归、川芎以养血。黄芩以清热于上;干姜散寒于中;桔梗轻清上行,牡蛎重镇下潜,酸敛涩收,又能化顽痰。茯苓通心气而行脾湿。桂桂助阳分而达四肢。全方补益与疏解,清热与散寒,上行与下潜共用。加入僵蚕、全虫平肝熄风,通络止痛;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以弥补侯氏黑散中疏风通络之力不足。标本同治,诸疾向愈。
(四)痰浊内阻
一诊:2012年10月17日。廖某某,女,40岁。自诉经行头痛10余年。既往月经规律28日一行,Lmp2012.10.2,量少咖啡色,经前乳胀,经前便开始头痛,由前额连及后项,牵引作痛,疼痛剧烈时伴呕吐,胃脘不适,寐纳欠佳,便秘。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理气化痰,通络止痛。方药:温胆汤加味:半夏9g、竹茹10g、枳实10g、陈皮9g、甘草6g、茯苓15g、生姜五片、大枣五枚、乌药10g、菖蒲10g、僵蚕10g、蔓荆子10g、白芷10g,7剂。二诊:2012年10月31日。Lmp2012.10.29,经量少,无头痛。方药:中药守上方加川芎15g,7剂。三诊:2012年11月09日。月经11月6日净,此次经期无头痛。方药:温胆汤加太子参12g、菖蒲6g、远志9g、蔓荆子10g,7剂。
按语:肝失疏泄,肝胃不和,痰浊上扰,蒙蔽清空。致使经前头痛头晕,纳欠及夜寐欠佳等症。马老选用温胆汤为主方,主治胆郁痰扰证,心烦不眠,或呕恶纳欠,头晕头痛。并加入乌药行气止痛;僵蚕祛风化痰通络;蔓荆子疏散风邪、清利头目;石菖蒲化痰行气止痛;白芷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为治疗头痛之要药。一诊以后,头痛症状即消失,可见马老辨证与用药之精准。继而应用理气化痰,行气安神药物以治本。
(五)肝胃不和
一诊:2012年08月07日。夏某某,女,30岁。自诉经行头颞部抽痛,恶心呕吐三个月。既往月经规律,30日一行,经期6天,Lmp7.20量少,色黯有血块,经期头痛剧烈,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有烦躁,腹部按压有隐痛,平素易疲劳,白带量中色白有异味,寐纳佳,便秘。治法:温阳化湿和胃,泻火疏肝止痛。方药:生半夏10g、茯苓10g、生姜四片、桂枝3g、猪苓10g、白术10g、泽泻10g、黄连3g、吴茱萸1g、炒白芍12g、珍珠母20g、僵蚕10g,7剂。二诊:2012年08月15日。Lmp8.15。头痛呕吐及腹泻症状消失仅觉头重,经量不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便秘。方药:风引汤加蔓荆子12g、全虫6g、僵蚕10g、半夏10g,7剂。
按语:肝气犯胃,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机不畅,气郁化火,胃失和降,则呃逆呕吐;肝失条达,则烦躁易怒;寒邪侵袭肝胃者,阴寒之邪循肝经上行,则头部疼痛剧烈;寒邪犯胃,中阳不足,则腹泻严重。马老这个方子中包含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渗湿。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胃蠲饮。以及戊己丸清肝泻火,柔肝止痛。珍珠母平肝潜阳;僵蚕行气通络止痛。故一诊后患者头痛呕吐及腹泻症状消失,仅自觉头重。二诊改用风引汤加味善后。
(六)气滞血瘀型
初诊,2012年12月17日。郑某某,女。自诉月经量少,经期头部腰腹及足底疼痛剧烈1年。伴有头颞刺痛。平素急躁易怒,时有潮热,乳胀等症状。平素月经规律,25日一行,lmp12月14日。量少,色黯,有血块,经血几乎均为血块样。带下无殊。妇检示子宫内膜炎。方药:当归芍药散加味,21剂。二诊:2013年01月08日。经期将近,夜间面部潮红明显。B超示内膜7mm,宫内节育环位置正常。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药:川芎20g、乌药10g、地龙12g、茺蔚子10g、赤芍10g、牡丹皮10g、钩藤(后入)15g、川牛膝20g、蔓荆子10g、僵蚕10g、全虫6g,7剂。三诊:2013年01月09日。痛经及头痛消失,经量不多,3天净。面部潮热。方药:镇肝熄风汤加牡丹皮9g,7剂。
按语:瘀血内停,经期冲气夹瘀血上逆,阻滞脑络,故经前及经期头部刺痛。瘀血内阻,血行不畅,故经血量少,色黯夹大量血块。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致情志异常,急躁易怒。因该患妇检宫体压痛明显,患有子宫内膜炎,故前一诊马老应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活血调气,清利湿热。第二诊正值经前,故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治疗法则。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乌药行气止痛;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止。茺蔚子活血调经;川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僵蚕、蜈蚣、地龙活血通络止痛;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服药后经期未出现头痛及痛经症状。继续以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面部潮热等一系列围绝经期综合症病症。
(七)气虚型
初诊,2013年01月25日。冯某某,女,35岁。自诉经行左侧颞部抽痛10年,持续3、4日。卧床不起,恶心呕吐,按压痛减。平素月经规律,25—30日一行,Lmp12月29日。带下无殊。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药:补中益气汤加沉香5g,7剂。二诊:2013年1月31日。Lmp1月26日。今已少,头痛消失。方药:补中益气汤加沉香5g、蔓荆子10g,14剂。
按语:该患经期颞部抽痛,疲劳乏力,卧床不起,喜按。马老辨证为气虚头痛。气虚则气的推动机能减退,清扬不升、清窍失养而致头痛,选方补中益气汤加味。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固表升阳;人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当归补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沉香行气止痛。《药品化义》称沉香“疏通经络,血行气行。”全方使气机升降有序,气机畅顺。则头痛亦除。二诊中药守上方加蔓荆子以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