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马点[费马点]

定义
1.若三角形3个内角均小于120°,那么3条距离连线正好三等分费马点所在的周角,即该点所对三角形三边的张角相等,均为120 °。所以三角形的费马点也称为三角形的 等角中心。
(托里拆利的解法中对这个点的描述是:对于每一个角都小于120°的三角形ABC的每一条边为底边,向外作正三角形,然后作这三个正三角形的外接圆。托里拆利指出这三个外接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而这个交点就是所要求的点。这个点和当时已知的三角形特殊点都不一样。这个点因此也叫做托里拆利点。)
2.若三角形有一内角大于等于120 °,则此钝角的顶点就是距离和最小的点。
相关计算
费马点
费马点
费马点
费马点
费马点
S为面积
尺规作图法
费马点

(1)根据定义,首先判断给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是否均小于120°.

1.以任意半径画圆0,并作出圆的一条直径AB。
2.以点A(或点B)为圆心,OA(或OB)为半径画出圆A(或圆B)
3.两圆相交于C点,联结AC,BC
4.则∠CBA或∠CAB为30°,∠C为90°,两角相加即为120°
(2)若大于等于120°,则该钝角顶点即为该三角形的费马点
费马点

(3)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小于120°,则继续做以下步骤

1.以三角形任意一边a向外做等边三角形
2.找出该等边三角形的外心,并作出外接圆
3.联结a边所对的两个顶点(连接AD)
4.该连线与外接圆交点即为该三角形的费马点
【步骤3证明】
1.如图,E,B,D,C 四点共圆,∠D=60°,所以∠BEC=180°-∠D=120°
2.弧BD所对的圆周角∠BED=∠BCD=60°,所以∠AEB=120°
向量表示
F为三角形ABC的费马点,O为任意一点,则
费马点
判定
费马点的计算

(1)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内或三角形上某一点E,若EA+EB+EC有最小值,则取到最小值时E为费马点。

三角形费马点
法一:
如右图,在△ABC中,P为其中任意一点。连接AP,BP,得到△ABP。
以 点B为旋转中心,将 △ABP逆时针旋转 60°,得到△EBD
∵旋转60°,且BD=BP,
∴△DBP 为一个等边三角形
∴PB=PD
因此, PA+PB+PC=DE+PD+PC
由此可知当E、D、P、C 四点共线时, 为PA+PB+PC最小
若E、D、P共线时,
∵等边△DBP
∴∠EDB=120°
同理,若D、P、C共线时,则 ∠CPB=120°
∴P点为满足∠APB=∠BPC=∠APC=120° 的点。
法二:
如图,以△ABC三边为边向外作等边△ABD、△BCE、△ACF,
费马点

连接CD、BF、AE交于点O,试证:O是费马点。

证明:在△ACD、△ABF中,
AD=AB
∠DAC=∠BAF
AC=AF
∴△ACD≌△ABF(SAS)
∴∠ADC=∠ABF
∴A、B、O、D四点共圆。
∴∠AOB=120°。
同理可得,∠AOB=∠AOC=∠BOC=120°。
过点A、B、C作OA、OB、OC的垂线交于三点R、S、T,易知△RST
是正三角形。
在△ABC内作异于O一点G,作RS、ST、RT的垂线GX、GY、GZ,连
接GA、GB、GC。
易用面积法得:OA+OB+OC=GX+GY+GZ。
∵点到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OA+OB+OC=GX+GY+GZ<GA+GB+GC
∴点O是费马点。
四边形费马点
平面四边形中费马点证明相对于三角形中较为简易,也较容易研究。
(1)在凸四边形ABCD中,费马点为两对角线AC、BD交点P。
(2)在凹四边形ABCD中,费马点为凹顶点D(P)。
平面四边形费马点证明图形

经过上述的推导,我们即得出了三角形中费马点的找法:当三角形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120°的时候,费马点就是这个内角的顶点;如果三个内角都在120°以内,那么,费马点就是使得费马点与三角形三顶点的连线两两夹角为120°的点。另一种更为简捷的证明 :设O为三顶点连线最短点,以A为圆心AO为半径做圆P。将圆P视作一面镜子。显然O点应该为B出发的光线经过镜子到C的反射点(如果不是,反射点为O',就会有BO’+ CO' < BO+ CO,而AO’= AO,就会有 AO’+ BO’+ CO' < AO + BO + CO)。

不失一般性。O点对于B、C为圆心的镜子也成立。因此根据对称性AO、BO、CO之间夹角都是120°
(补充说明:AO、BO、CO是每个镜子的法线)
费马点

Ps:费马点是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的和最小的点;

而三角形的重心是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
要有所区别
历史背景
皮耶·德·费马(Pierre de Fermat)是一个17世纪的法国律师,也是一位业余数学家。之所以称业余,是由于皮耶·德·费马具有律师的全职工作。他的姓氏根据法文与英文实际发音也常译为“费尔玛”(注意“玛”字)。费马最后定理在中国习惯称为费马大定理,西方数学界原名“最后”的意思是:其它猜想都证实了,这是最后一个。
著名的数学史学家贝尔(E. T. Bell)在20世纪初所撰写的著作中,称皮耶·德·费马为”业余数学家之王“。贝尔深信,费马比皮耶·德·费马同时代的大多数专业数学家更有成就,然而皮耶·德·费马并未在其他方面另有成就,本人也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考虑到17世纪是杰出数学家活跃的世纪,因而贝尔认为费马是17世纪数学家中最多产的明星。
费马点问题最早是由法国数学家皮埃尔·德·费马在一封写给意大利数学家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气压计的发明者)的信中提出的。托里拆利最早解决了这个问题,而19世纪的数学家斯坦纳重新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系统地进行了推广,因此这个点也称为 托里拆利点或 斯坦纳点,相关的问题也被称作 费马-托里拆利-斯坦纳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极大推动了联合数学的发展,在近代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