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吴王山故事】泰伯与弘德井
泰伯与弘德井
吴王山过去不仅叫吴神山,还叫九泉山,那是因为座山上到处是泉水,有名的就有九处。那时的泉水随便从石间窟中涌出,清流汩汩,多的形成了小河。流上置殤,雅士围聚,就成了“洞灵流杯”一景;河上建阁,乡民观波光跃起,犹如仙人以勺舀水,就成了“挹光”一景,正是这山水的绝妙组合,才使得昔日的泰伯、仲雍兄弟慧眼识珠隐居于此。
不幸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不断增长,在这座宝山上下掘炭开炉,直到植被破坏,河水断流,别说洞灵流杯曲水流觞了,就连百姓的吃水也成了问题。
吴家沟虽叫沟,但是村庄还是建在山麓高处,平时它居高临下眺望着前面的村庄冶家河(今叶家河),一到泉枯河断时可就遭殃了,村民只能到山下的冶家河去担水。那里有黄疙瘩(今庞疙瘩)、叶家河和吴家沟三庄唯一的一眼井,就是去担还得起早摸黑苦不堪言。
庄上有一位老婆婆,心善姓刚强,最受乡亲的尊敬,当国家征召兵勇保家卫国时,她总是大义凛然送夫送子上前线,以至于家中壮汉先后血染疆场,留下她和孙儿度日。乡亲经常照顾婆婆,但是她坚持自食其力,担水也是看到别人去地了自己才挑上水桶去担水,不愿意麻烦邻居们。
这日天气炎热,婆婆担着不多的一担水艰难地沿坡路向山上的家里走去。婆婆走到了村庄口,气喘吁吁只好放下水桶歇息。这时,从婆婆眼前闪出一个人,衣衫褴褛,口唇干裂,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他见到婆婆身边有两桶水,就提出讨口水喝,婆婆看到他手拿着个讨饭的破碗,就点点头同意了。
想不到的是这流浪汉放下破碗,竟然端起水桶喝了起来,须臾之间就倾桶而干。婆婆叹了口气,说:“唉,看把你渴成什么样子。”那流浪汉抹了抹嘴,又对着婆婆轻轻地说:“我,我还想喝……”老婆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你喝吧,喝吧。”那人随手举起另一只桶,“咚咚咚”几口就把桶里的水一饮而尽。喝完后他把桶一放扭头便走。婆婆摇摇头,担起桶返回身迈着蹒跚的脚步重去担水。
“老人家,等等!”老婆婆听到身后有人呼叫,回头一看,刚才那个流浪汉已经走到她的跟前,只见他从前胸的衣襟中掏出一枚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递在婆婆手中,婆婆接过近眼一看,玉面上布满螭纹云朵,幽光闪闪直摄人心。婆婆看到这是个绝世宝物,哪敢接受,急忙举着它追赶已经走远的流浪汉。未料情急脚下一滑扑在了地上,手中的玉器也被抛向了远处。
待婆婆好容易爬起身来再看,流浪汉已然不见踪影,前方却在瞬间有一道金光钻入地下。婆婆大惊,走近一看,那玉环已变作青石嵌入地面,外环形成一个圆圆的井口,内环幽深,里面充盈着一泓清澈的碧水。水面如镜近在眼前,婆婆用担仗勾桶打上一点水,喝了一口,顿觉清爽甘甜,心旷神怡。
这时,有村民从地里陆续回家,走到村边看见这眼井,感到十分的惊奇。老社维首闻讯赶到,听了婆婆的话,就说:“那是玉璧啊,玉璧是春秋时的礼器,而非寻常之物。这一定是吴王显灵,为我们送来了圣水啊。”大家都赞同,纷纷朝着山顶的吴神庙方向跪拜称颂。后来,这眼有着一泓碧波的井,被村民称作了弘德井,意在感恩吴王泰伯,弘扬至德精神。
从此,吴家沟再也不缺饮用水了,无论地下怎么采煤放炮,地上如何砍树烧荒,这弘德井水永远是离地三尺,不枯不溢,清洌甘美。
就是在今天,当我们来到吴家沟,吴神山麓的这眼弘德井依旧在老君庙一侧,井水充盈清澈,人近之有声,它则微微震颤,仿佛是喁喁而语,为我们讲述那一段神奇的故事。村民都说那是吴神坐在上面,保佑这一方百姓。就是在村通了自来水的今天,村民们家中办事还是要用这井里的水,说是用了这井里的水,人会变得善良有德,日子会过的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