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跟孩子一起探究博物馆存在的意义
因为临近“5.18国际博物馆日”,所以在周末特意带孩子去了博物馆。虽然平时也会去参观,但总觉得在临近的日期,更能让孩子知道博物馆的意义所在。你家经常带娃去博物馆吗?
博物馆存在的意义
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很多人都知道,她是历史的保存者与记录者。在我看来,博物馆是有生命的,因为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年人类文明,也保护着无数我们从未参与见证过的历史。
她通过锁存的每一件文物,告诉我们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让子孙后代可以更加了解我们的过去,激发起更多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这便是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既是保存者,也是讲述者。一个国家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忆,才会变得厚重,这也是我们中国受到瞩目与尊重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博物馆的意义所在,让后世子孙记住中国的5000年文明之来处。
博物馆是天然的学习空间
每年我和老公带孩子们去旅游的时候,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行程,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每个地方的博物馆都是展示各地历史的文化窗口,在这里可以收集到很多当地人的记忆。
虽然博物馆展示的东西很多被岁月侵蚀,但这些珍藏品,寄托着民族的灵魂与时代的变迁。
去了很多家博物馆,两个孩子从最初的好奇,到现在自己去主动阅读旁边记录的文献。每次结束之后,他们会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最记忆犹新的某件藏品。我希望这种感觉,博物馆所带给孩子们的意义,不仅是了解远古的文明,更有一种身在其中的参与感。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精华的储藏室,每个孩子喜欢的侧重点不同。对于求知欲比较旺盛的孩子来说,博物馆是一个天然的学习空间。
不仅可以实物传递知识,还可以引发孩子的思考,激发兴趣,可以获取课堂中不能学到的内容。
建议爸爸妈妈提前做好准备,如果害怕自己所了解的内容,无法应对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请一位专业的导游。通过专业的讲解让孩子了解了更多历史,增长见识。
Tips:切忌走马观花的参观模式,既然到了博物馆,那就慢下来,花些时间与精力,让孩子去了解博物馆里的美好。
儿童博物馆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重塑大脑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向大脑填充知识。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很多家长牺牲孩子周末的时间,宁愿花高额的补习费,也不愿意带着孩子去博物馆,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到孩子获取一个好的成绩。
但这一种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让孩子学习知识,他也许并不会因此而开心。而在博物馆中,孩子带着一种探索的心情,去发现、研究那些时代留下的产物,这会激起孩子更多的探索欲,给他的思维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与其让孩子埋头苦读,不如带他换种环境去熏陶学习。
多带孩子走进博物馆
身边很多家长,极少会带着孩子去博物馆,也许是没时间,也许是觉得没有必要。所以很多次带着孩子们去参观博物馆,看到的人群皆是各地来旅游的成年人。
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博物馆开馆的天数为285天,入馆的观众参观量为739万人次。
据统计,在这些人数中,未成年人占比为10.13%,18-24岁占14.43%,25-30岁占比12.54%,31-35岁占比11.43%,36-40岁占比13.73%,41-64岁占比为32.01%。
这组数据统计,显示出博物馆参观人群集中在中老年群体,而未成年人是其中占比最小的群体。
作为学习能力最旺盛的一代,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人群,本应该有更多的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去体验、发现、传承人类文明,结果反而成了参观人数稀少的一个群体。
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学习成绩重要,人类文明的传承不重要吗?如果只是通过书本理论去获取,对孩子能有多大的影响?
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关注过博物馆的发展史?
数据显示,1929年中国仅有10座博物馆,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也仅有21座。如今,截止2019年底,我国的博物馆数量已达到5535家。
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已经是一个博物馆大国。“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2天就会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了每25万人就拥有一家博物馆。
博物馆的种类也分为很多,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等。这么多的博物馆,除了作为历史见证者、保存者来存在,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获取知识而存在。所以,记得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探索吧。
相信孩子能在其中收获更多的可能性与积极性,也能在收获审美的体验中,埋下一颗即将发芽的种子。
枕边育儿寄语:
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一味带着孩子去博物馆是让他自己学习,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在与孩子参观的过程中,家长只是作为一个司机、保姆,或者可有可无地陪同着,那么孩子的这一趟博物馆之行会变得枯燥乏味,极其糟糕。所以,当你带着探索学习的心态,与孩子一起获取知识时,能够激发起孩子更多的求知欲。今天,你带孩子去博物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