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富汗战争看美军远征基地开设(三)——外部环境影响

导言
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军在中亚地区展开了“持久自由”反恐行动。当时阿富汗及周边地区缺乏足够的前沿基地,但大约半年之后,即2002年春季,美国空军工程兵在阿富汗境内及周边国家建立和大幅改造了12个远征基地,是二战以来美军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最大规模的工程任务。

本文继从阿富汗战争看美军远征基地开设(一)——协同性挑战从阿富汗战争看美军远征基地开设(二)——工程抢建,重点介绍远征基地建设中外部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经济落后制约施工与采购

许多基地所在国家经济落后,施工能力与物资供应能力均较差。以巴基斯坦的雅各布巴德基地土方工程为例,总需求约为1200车次,美国通过其驻伊斯兰堡大使馆授予了当地承包商。

据当时的工程师描述,“我们预计第一天会有十几辆卡车。大约下午6:00,一名来自巴基斯坦联络处的人跑过来,说运土的卡车在那里了。我们走到大门口,只有一辆看起来像马戏团里的卡车…无论如何,那不是自卸车。后来,两个人用铁锹卸了车。第二天白天我们又获得了另一辆卡车。”

当美国官员租用更多车辆并试图让承包商运输砾石时,他们被告知,按照该国法律,要以实现最大数量的就业机会来完成任务,利用卡车提高效率是被禁止的。虽然这些问题后来得以解决,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及早进驻。

再以乌兹别克斯坦的哈纳巴德基地为例,搭设陆军帐篷需要采购足够的灭火器、照明设备和加热器。派克上校表示,仅灭火器一项,就需要购买“该国首都几乎所有的灭火器”。

社会因素引发不确定性

“持久自由”行动开始后两个月,吉尔吉斯斯坦与美国达成协议,允许美军使用其首都比什凯克的玛纳斯国际机场。作为回报,美军按照飞机架次和车辆数量支付费用,如每架次运输机降落支付5,000~10,000美元,进入机场的每辆卡车支付1,000美元。

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许多问题始料未及。如吉尔吉斯斯坦国际航空公司和机场管理方产生了分歧,焦点是主要建筑、滑行道和停机区的权属问题,这阻止了美军租用相关区域。最终,美军只能按照实际租用区域的状况,在该机场部署了21架飞机。

再如,KC-10加油机原定部署在多哈,但受在该地举行的伊斯兰会议影响,临时转移到阿尔·乌迪德基地。但当地官员拒绝美军优先使用已有场地资源,因此美军被迫新建了部分设施,给土木工程和其他支援人员增加了负担。

价值观差异推高建设成本

中东许多地区严重缺水,因此在文化习俗上对水极为珍视。在阿联酋的阿尔·达拉夫基地,当地人无法接受美军使用基地的水喷洒道路除尘,因为他们正在把珍贵的水洒在地上。当被告知土方施工需要洒水压实时,当地人说:“不要使用基地的水,去买水。”因此,美军被迫到基地外买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效率。

在雅各布巴德基地,巴基斯坦空军非常宽容,为美军提供了一处条件良好的场地,但靠近基地外围。考虑到将近20万巴基斯坦人居住在雅各布巴德郊外,其中有些人在情绪上支持塔利班。审慎起见,美军高层希望减少军队在基地上的暴露程度,因此另选了宿营地。该场地虽然较为安全,但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需要的填筑工作量是巴方指定场地的两倍。由于营区准备周期延长,部队进驻也被迫推后。

随着美军在中亚严峻、遥远且不熟悉的地区开展行动,美国空军的土木工程部队和保障人员直面应对了各种挑战,如部队行动协同不足、酷热到严寒的各种环境、工程抢建的紧迫性、经济发展的巨大落差、以及社会文化冲突等,在一年之内建立或升级的远征基地比二战以来任何时候都多,是一项真正的历史性成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