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中国画的第一步

沈周  我幸图
有几个在事业上颇有建树的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现在有了点闲暇时间,想学中国画,并且想按中国传统的方式来学习传统的、原汁原味的中国画。那么学习中国画应该从哪里学起,读哪些书?临那些画?写哪些字?我以我半个世纪习画的经验给出一些建议。
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有一个规律,如果是从小开始,都是先从背诵、技法入手,比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的多了,自然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种办法叫做“以器明道”。如果是有一定文化的成年人学习中国画,则一般是首先从理论上切入,比如文人画画就是这样,高屋建瓴,然后事半功倍。
中国的传统学问是多元的,首先需要知道一些基础理论。所以,书必须读,但又不能完全企图通过读书获得你需要的一切。因此读书重在过程,要通过这个过程兼及临古、笔墨、布白等其它方面。所以,不仅仅是该读哪些书,而且还要知道如何去读这些书。

沈周  蔬林静坐图

有人认为书买回家了,浏览一遍书里面的东西就略知一二;有人认为书读过了,书里面的东西就大致知道。实则不然,中国画是一门艺术,书本更不能承载中国画的全部,书本中记载的又不一定能运用到实践中。好比读兵书战策,不在多,而在熟读;不在读,而在运用。衡量一个将军的水平,就看他打了多少胜仗。阐述艺术的书太多了,你可能一辈子都读不完。关键是如何读,先读什么?后读什么?
要学好中国画,读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精读老师让你读的那几本书。这类书因师承门派而不同,要反复读、读通读透。
中国画是注重师承的。历代名画家,数不胜数,你也能从他们的著作中学到很多东西,但能手把手教你的,只有你的老师。因此,对于你老师推荐的书,无论是什么书,都要重视,放在首位。这就好比佛家总是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始劫以来,佛有很多,但在我们这一时期,亲自教授我们的现在佛,是释迦牟尼,所以在寺庙的大雄宝殿,要把他供在中间,就连阿弥陀佛都得靠边。而学佛之人,在修行上,首先要听从自己皈依的师父,这叫“具弟子相”,是修行的第一步,“依师求法”,进步才快。

唐寅  春雨鸣禽图

法门无量,各家入门的方法都不一样,要读的书也不一样。即使是在同一师门,老师也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功底、资质等实际情况,拟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所以,在第一阶段,千万要专心。我过去带学生,首先有约法三章。一,我没让你读的书暂时不读;二,若去听其他人讲课,必须征得我的同意;三,我没让你临的画暂时不要临。每一位老师都有他的教学观念,教学计划,在老师设定的教学计划时间之内,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否则看张三在读什么书,李四是在画什么画,然后再看看自己,易起疑心,心想我这样学能学好吗?一旦你这样想,那我告诉你,肯定学不好,因为你分心了。不但学艺术,武术也是如此。练功夫是不让人看见的,怕别人看了分心,也怕自己看了别人的练法而心有旁骛。也不要好高骛远,觉得老师指定的这些书太肤浅,我要读《老子》、读《论语》、读《易经》,其实你不一定看得懂。你先走好第一步,以后再研读经典,会事半功倍,不能急于求成。

明 · 徐渭  驴背吟诗图

第一阶段要在一至二年内完成。不能太短,唯恐学得不扎实;也不能拖得太长,不懂得珍惜时光。
我是自学没有老师,在学画之初,手头只有费新我的《怎样画毛笔画》、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工农兵人物画资料》,后来借到一册傅抱石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山水、人物技法》,我都认认真真地反复读过无数遍。1978年进入大学才有机会在图书馆见到一些名家画集及技法书。一下见到很多书,不懂得选择,我读得又慢,认真读过两年,把图书馆所有与书画有关的书,几乎读过一遍,没有临摹也没有实践,走了许多弯路。但是,这一番功夫也不白下,它奠定了理论基础。我想,即便有老师,老师的路数也应该是从这些书里面来的,老师的老师也应该是重视这些书的,否则这些书就不可能一代一代的流传至今。

明 · 唐寅  柴门掩雪图

第二阶段,读经典。读《老子》认识“大象无形”,读《庄子》认识“形骸之外”、“心斋与坐忘”、“解衣盘礴”、“庄周梦蝶”,以了解先秦道家思想与绘画艺术论的滥觞;读《论语》认识“绘事后素”、“山水比德”,读《孟子》认识“以意逆志”,了解儒家思想中的绘画理论。《淮南子》、《文心雕龙》、《颜氏家训》中都有论画的部分,篇幅并不是很长,需要精读。
中国的学问,在道的层面是圆融的,不是发展的。经典的境界,后人只能高山仰止;当然,在具体的应用上,人们会有很多创见,但在道的层面却超不出经典。书画也是如此。
经典是一个开放的文本,我们围绕着他,不断体悟,不断阐释,潜移默化,总能开出新知。由于人生阅历、知识结构、阅读经验、思维方式、个性气质的差异,不同的人读经典体会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先不论这些体会是对还是错,只要是有体会,有认识都是值得高兴的。有了心得体会,你会在应用中去验证,去粗取精。一边是经典,一边是实践,一来二去,你的艺术会陶冶得越来越精纯。
经典可以无限地启发你的思维,开拓你学识的境界,善于读经典的人,越读越觉得学问之广阔,自己之渺小。所以,如果某人说,他完全弄通了某部经典,那么他就太狂妄了,也说明,他已经固步自封,难以再有什么进步。

明 董其昌  升山湖图

经典,除了上面所列的书之外,还可以考虑读一读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影响下的传神论、以形写神说及迁想秒得论;读一读钟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了解玄学影响下的山水之趣;读一读谢赫《古画品录》,了解气韵生动说与骨法用笔论。这些是中国绘画史上较早的画论,它们也有经典的性质,可以作为经典来精读。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入门、夯实基础,那么,第二阶段则是深入,提升境界。当然,在学习上,这两个阶段也是可以有重叠的。
读经典,至少要通读一遍原文,然后重点在绘画论方面下功夫,同时可以参看各家解释。各家的解释,又难免结合各家的艺术观念及创作经验,此时,你就不知不觉开始第三阶段了。

明 董其昌 林泉高致图

第三阶段,就是读各家画论及画语录。可精读可泛读,也没有具体的篇目要求,随缘而读即可。
各家画论及画语录,类目繁多,有创作、布局、技法、品评,有对经典的阐释,也有经验的汇编。怎么读,是个问题。这就需要了解中国的画家写书的特点、目的、心态,都是很复杂的。
那种写来沽名钓誉、写来赚钱的书,必然粗制滥造,我们无须看,也无须评论。即使是作者真心写来有独立见解、独特认识的书,也要仔细分析:
中国画有大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书写得再全,也都是在言传的层面,不可言传的东西依然未能言传。遇到语言文采都好的画家,可能会表达得多一些,如果遇到表达能力差的画家,那他能写出来的就更少了。
即使某位画家善于言传,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东西全部写出来,一是他会有一个选择;二是他会局限于他的思想水平和艺术造诣。于是大多数书,技法的东西往往过于具体地讲述自己的一套画法;而审美与理论讲述又往往与实践脱节。作者写出来的东西和我们需要的东西就会存在不对称,有的东西,他认为很重要,写出来了,遗憾的是,我们也早已知道;而有的东西,他认为不重要或者不熟悉,没有说,可这恰恰是我们想要知道的。

文徵明 云壑观泉图

另一个问题,还要看作者愿不愿意传。就连师父教徒弟都喜欢“留两手”,何况写书以教天下人?为什么要留两手?因为“道不可轻传”。那么轻易就把精绝的东西传给你了,你必然不懂珍惜,不珍惜,就学不好。留两手,你就会去琢磨:老师留的究竟是哪两手呢?我得仔细留意留意。这样一来你学得就深入,想得就透彻。所以,不传是为了更好地传;而留两手,是为了毫无保留。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妙处,不是自私,而是紧紧抓住了人的心理。当然自私的时候也有,那就是对外人。所以,在写书的时候,就不是留两手的问题了,可能有很多保留。越是说“我把我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写出来传给大家”的人,越有所保留,内行人从他的书里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作者也不可能什么都瞒着,这就不能让后人知道自己的水平了。所以即便是一般的书,里面也是或多或少有点真东西的。
最后,在作者好不容易传下来的这点东西里面,适合你用的,也许只有很少一部分。因为你和作者所处的年代可能不一样,面对的学生人群也不同。

明 文徵明 绿荫草堂

这样一来,每位画家的书里,都只记载了作者全部学问的很小一部分,理解这一小部分东西,需要有很高的悟性,否则,能对我们有一些启发和补充就已经不错。这就是自学和跟师的区别,跟师,是言传身教,你会学到老师的很大一部分东西,但也易被老师的习气习染。所以,读各家的书前提是自己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问体系,然后和各家对话,吸收其精华。
各家画论及画语录,首推《东坡论画》、《林泉高致》、《松雪论画》、《写山水诀》、《云林论画山水》、《半千课徒画说》、《石涛论画》、《苦瓜和尚画语录》这些书很值得一读。然后就是近现代名家画论,其著作都有可取之处。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时间上必然有重合。因为,读经典是一辈子的事情,读各家画论也是一辈子的事情。(文/丁雪峰)

倪瓒  春藤古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