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城市绿心的概念、起源和实践(附考点设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纽约中 央公园
1 城市“绿心”(Urban Green Heart)概念的提出
城市“绿心”即城市的“绿色心脏”,是置于城镇的中心,具有 一定绿量与显著生态效果的综合性城市绿地。一方面“绿心”作为城市中的森林,既可以调节城市中心地区的小气候,消除中心地区的热岛效应,又可降低城市噪声,净化城市空气与水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另一方面“绿心” 被赋予的多样化功能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为城市发展带来前进的动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宏观意义上的城市“绿心”可以是城市与区域层面的生态型绿地,微观层面可 以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市级综合公园。城市“绿心”概念的提出代表着城市公园从单纯强调场地空间塑造到强调以生态理念造 园的转变,代表着城市绿地从重视园艺美学到综合性多元化发展的转变,代表着城市绿地从单一的公园概念到城市功能系统思维 的转变。
2 城市“绿心”的历史溯源与实践简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1 历史溯源孙筱祥先生曾经指出,全世界在大城市中心最早建立自然式大园林的是杭州西湖,12世纪时,以西湖为中心形成一个半天然半人工的自然式园林,面积4000余公顷,成为当时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园林;18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工业社会病泛滥,公园作为有效的“解毒剂”与城市“绿肺”,起到缓解公共卫生严重问题的 作用;1873年纽约中 央公园建成开放,成为第一个现代城市“绿心”;1898年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第一次明确“绿心”与城市的密切联系,“绿心”与城市公共设施成为城市的中心,并具有便捷的交通可达性;20世纪上半叶的公园改革时代,公园的功能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大量设施被引入,公园注重生态平衡和经营管理,并日渐融入城市;20世纪末公园被定位成一种新的综合文化设施,更被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城市公园与城市绿地规划日趋宏观化与多样化,由城市规划师、风景园林专家、植物学家、生态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建筑师、社会学家等不同学科力量共同组成的设计合力推动着城市绿地与公园规划的发展与完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 城市“绿心”的功能作用与特征
“有没有引以为傲的绿心,一个城市所表达的气质是不一样 的”。“绿心”的保护和开发对于缔造生态安全、环境优美、富有城 市竞争力与城市特色的空间结构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1 城市“绿心”具有突出的自然要素与生态特点,起到城市 “绿肺”的作用 城市“绿心”往往拥有突出的山水自然环境或农业次生环境 作为“绿心”的生态基底,如堪培拉中央公园的格里芬湖、莲花山 的主体山脉或兰斯塔德的农业地区。同时“绿心”是人工化的自 然环境,是人、动植物、微生物的综合体与能量交换中心,也是城 市能源的生产地。“绿心”内部的森林植被通过固碳释氧、增湿降 温、滞留粉尘、降低噪声、减少地表径流、净化水质与提供栖息地等功能,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3.2 城市“绿心”以场所为脉,为城市创造广阔的公共活动空 间 “绿心”是“居住、休养和疗养、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的集结 地。城市“绿心”以场地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为脉络与灵感,创 造服务于市民的良好的游憩、健身和交往活动空间,满足人们的 休闲娱乐需求,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除此之外,“绿 心”还具有防灾、隐蔽、疏散等开放空间的实用功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3 城市“绿心”是城市公共艺术与文化的发源地,“绿心”的 文化景观代表与反映整个城市的特征 城市的基本特点来自城市场地的性质,只有当它内在的性质被认识到和增强时,才能成为一座杰出的城市。“绿心”是人工 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生态“绿心”,也是现代艺术与技 术的统一体以及城市文化品位与城市形象的代表。通过综合性 文化设施的建设,体现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时代特色, 成为文化的“绿心”。
3.4 城市“绿心”的建设是促进城市土地升值、保持经济持续 增长以及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在促进土地升值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纽约中央公园建成 后的15年里,曼哈顿地价增长了1倍。中央公园周边3个行政区 本来位于房地产活跃地带以北4km,它们的地价却增长了9倍。 公园和历史建筑,吸引人的景点、纪念物和河流未必和他们本身 的价值相一致,而这种价值能阻止这些地方变成极平庸的经济产 业,保持城市的竞争力。未来的“绿心”,将具有现代化的工作环 境、先进的管理方式、发达的信息条件、便捷的对外交通,使其成 为高效的 “绿心”。
3.5 城市“绿心”影响着城市形态的发展,往往成为城市的中 心地标性景观城市中心日益向“绿心”靠拢,这是城市人居环境与自然和谐 共融的体现。“绿心”既不是旅游区,也不是自然保护区,而是城市 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种理念,“绿心”的开发将突破 简单的景观功能,形成对市区经济社会具有强大的集聚、牵动和 辐射作用,引领城市功能结构的重整,成为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中 不可缺少的中心环节,更成为城市中心的形象代表。
城市绿心的特征:1.生态性 2.开放性 3.可达性 4.功能复合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单个城市的绿心空间结构模式策略:1、保护为主,严控开发。 单个城市绿心需要以生态保护为根本,严格控制开发,从而保证绿心的完整性和生态效应。首 先要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绿色边界,成为城市的生态核心。其次,提倡设置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 以提供多功能的休闲娱乐活动。 2、增加绿心可达性。 绿心的布局应尽可能与城市肌理相重叠,使市民能够方便快捷地通往并使用绿心空间。除此之外,绿心本身的设计还应当既便于城市交通,又能够保持绿心的完整性。 3、建立辐射城市内部及区域的绿色生态网络。 以城市绿心为中心,辐射出绿色廊道,连接城市内部以及城市区域的绿色斑块,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发挥绿色空间的最大效益。
来源 李颖怡 何 昉 《自然与人文共演城市“绿心”——以深圳光明中央公园为例》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城市绿心
一、单选题
下图兰斯塔德地区是荷兰经济发展的重心,因其多中心环状城镇格局与大面积的“绿心”农业区并存而闻名于世,被国际社会誉为开放空间保护的典范。兰斯塔德“绿心”战略于1960年提出,正值荷兰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保护”作为“绿心”战略的唯一原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绿心”战略并未完全实现“保护”的目标。为此,1995年荷兰政府组织征集和讨论了有关“绿心”地区发展的意见,达成“绿心”共识,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下图示意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
完成下列各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兰斯塔德地区的城市格局
A.利于共用基础设施B.便于人们外出交流
C.利于改善市区生态环境D.便于管理者集中管理
2.反对“绿心”战略的原因可能是
①“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导致城市间交通成本提高
②“绿心”战略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成本上升
③“绿心”内单纯发展农业,经济价值较低
④“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加重城市环境污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兰斯塔德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A.加大“绿心”内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城市扩展空间
B.提供更多的游憩和自然空间,提升“绿心”的生态服务功能
C.“绿心”内建立商品谷物农业基地,提升“绿心”地区经济价值
D.设立“绿心”保护区,加强管理,严禁人类和其他动物进入
【答案】
1. C
2. A
3. B
【解析】
1.兰斯塔德地区因其多中心环状城镇格局与大面积的“绿心”农业区并存而闻名于世,兰斯塔德地区的城市格局利于改善市区生态环境,C对。城市功能区分散,不利于共用基础设施,A错。各功能区距离较远,人们外出交流不便,B错。不便于管理者集中管理,D错。
2.兰斯塔德“绿心”战略于1960年提出,正值荷兰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用地紧张。反对“绿心”战略的原因可能是 “绿心”战略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成本上升,②对。“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境环状连接,城市间交通成本提高,①对。荷兰耕地不足,“绿心”内单纯发展农业,经济价值较低,③对。 “绿心”战略保证了绿地面积,会减轻城市环境污染,④错。A对,B、C、D错。
3.兰斯塔德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是,提供更多的游憩和自然空间,提升“绿心”的生态服务功能,B正确。加大“绿心”内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城市扩展空间,会减少绿地面积,生态环境变差,A错。种植业经济效益低,“绿心”内建立商品谷物农业基地,不能提升“绿心”地区经济价值,C错。设立“绿心”保护区,加强管理,严禁其他动物进入不现实,严禁人类进入,减少了人们的休憩空间,D错。
【典型题】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探索城市组团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4.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公园绿地B.园艺苗圃
C.商贸中心D.交通枢纽
5.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 )
A.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
B.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C.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
D.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
【答案】
4.B
5.D
【解析】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4.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园艺苗圃,所以B正确。
5.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改变原有地貌形态、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促进城市化进程、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所以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