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文章】朱庸斋《分春馆词话》(卷五之二)
一一
张志和为唐文人较早为词之作家,其《渔歌子》五首,仍吸收民歌风格,咏渔夫栖隐江湖,反映藩镇之乱,士大夫期望得以解脱之情,且风格近诗,故唱和者众,“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首,尤幽逸清新,苏、辛均融其句入词,于唐人浓烈脂粉气中,有此清穆疏宕之作,故为后世所称许。
一二
白香山为中唐时期写词多之作家。其《忆江南》三首,均以《竹枝词》手法来写,而非《竹枝词》之格式。每首末句均用笔较重。《忆江南》一调,须于末句用重笔。牛松卿此调,:“红绣被,两两间鸳鸯。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末句用笔极重。故全词并不见轻浮浅俗之病,而反觉有深厚之意。
一三
韦庄之《菩萨蛮》与温庭筠风格不同。温词作风古艳,韦词作风古朴。“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写无人之境,幽峭而哀怨;韦词:“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写有人之境,和谐,舒畅而静谧。可见韦庄善于搜索突出之典型景物,加以描绘,以表现当时之境况。
一四
薛昭蕴《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余”一词,重、拙、大俱全,超出《花间》作风。盖五代十国与春社会秋状况大致相同,均有中央集权而各处互为兼并争斗。故作者以此词寄托,伤叹时局之变乱,发怀古之幽情,于《花间集》中绝少见。
一五
欧阳炯《献衷心》“见好花颜色”一作,乃唐五代词中首先有领字之词作。
一六
鹿虔扆之《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一词,慷慨悲凉,超出花间体风格,乃《花间集》中绝无仅有之作品。此词既存于《花间集》,故不可能寄托蜀亡之忧思,而实哀叹唐之亡也。后世词人追思家国兴亡,多受此作影响。故历来选本皆选入此词。
一七
《花间集》作者,除温、韦外,仅李珣较具独特风格。其《南乡子》十七首,每首均能描写出当时两广之景物特点,写出南国少数民族之风土人情。其词藻(如藤笼,荔枝等)非但《花间》所无,直至清代亦甚少用。除此十七首外,其余则与花间体相近矣。
一八
南唐偏安于东方,民丰物阜,文化得以发展。词人数量虽不及西蜀多,然成就则高于西蜀。至中主时,国势日蹙,强邻压境,其词乃于动荡不安之社会中得以成就发展,有哀怨之思。《望远行》“碧砌花光照眼明”一作,情辞婉转,音节靡曼,有凄迷悱恻之感。《推破浣溪沙》二首,代表其在时郁郁不欢之心情。此二首既不同于《花间集》中风云月露,流连光景之作,又不同于后主亡国之哀思,对眼前情景满怀哀怨而不能自己,故写得极之含蓄蕴藉,使人无限低徊。观其内容及手法,此二首可能为同时之作,一首伤春,一首悲秋,皆感慨国势之飘摇。
一九
冯正中词应以《鹊踏枝》一批为最佳之作。自始至今,此调他作均不能脱出其藩篱。其《菩萨蛮》词则有别于温、韦,较温尚凄丽悱恻。鼎足而三,对北宋影响颇大。然学温者不善,则成堆砌;学韦者不善,则成浅率。惟冯词可学,盖有脉络可循也。
二零
张子野享年八十八岁,寿命长,创作时间亦随之而长,其词之格调亦因之随时之流转而变易。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为“古今一大转移”,盖指词之体格由小令发展为长调,子野实有预焉。陈廷焯又云:“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处不似温韦,发越处亦不似豪苏腻柳。”此乃张子野慢词虽不无通俗真挚之语,然正如夏敬观所云,每多用小令作法而为长调,故其成就不高,对后世之影响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