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体系的逻辑结构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世界上仍然有近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各种各样的宗教,宗教仍然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特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成果之一。过去,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它的反认知逻辑性、社会危害性和主观虚幻性,很少认识到它的价值逻辑性、社会有益性和客观现实性,从而对宗教及其社会历史功能形成了巨大的偏见,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一、人类的两套作用系统

人类有两套作用系统:一是精确性作用系统;二是模糊性作用系统。其中,精确性作用系统又可分为个体精确性作用系统与社会精确性作用系统;模糊性作用系统又可分为个体模糊性作用系统与社会模糊性作用系统。如下图:

(一)精确性作用系统

精确性作用系统可分为个体精确性作用系统与社会精确性作用系统。

1、个体精确性作用系统。

个体精确性作用系统可分为资料、行为与意识三个基本层次。其中,规范性资料称之为工具,非规范性资料称之为材料;行为是关于资料的规则体系经,规范性行为称之为技术,非规范性行为称之为个性;意识是关于行为的规则体系,规划性意识称之为科学,非规范性意识称之为作风。

个体精确性作用系统的逻辑结构,如下图:

2、社会精确性作用系统。

社会精确性作用系统可分为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三个基本层次。其中,规范性社会分工称之为经济,非规范性社会分工称之为民俗;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经,规范性社会管理称之为政治,非规范性社会管理称之为民约;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规划性社会意识称之为文化,非规范性社会意识称之为民风。

社会精确性作用系统的逻辑结构,如下图:

(二)模糊性作用系统

模糊性作用系统可分为个体模糊性作用系统与社会模糊性作用系统。

1、个体模糊性作用系统。

个体模糊性作用系统可分为模糊性资料、模糊性行为与模糊性意识三个基本层次。其中,规范性模糊性资料称之为模糊性工具(或自然性法具),非规范性模糊资料称之为模糊材料;模糊性行为是关于模糊性资料的规则体系,规范性模糊行为称之为模糊性技术(或自然性巫术),非规范性模糊行为称之为模糊个性;模糊性意识是关于模糊性行为的规则体系,规划性模糊意识称之为模糊性科学(或自然性宗教),非规范性模糊意识称之为模糊作风。

个体模糊性作用系统的逻辑结构,如下图:

2、社会模糊性作用系统。

社会模糊性作用系统可分为模糊性社会分工、模糊性社会管理与模糊性社会意识三个基本层次。其中,规范性模糊社会分工称之为模糊性经济(或社会性法器),非规范性模糊社会分工称之为模糊民俗;模糊性社会管理是关于模糊性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规范性模糊社会管理称之为模糊性社会管理(或社会性巫术),非规范性模糊社会管理称之为模糊民约;模糊性社会意识是关于模糊性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规划性模糊社会意识称之为模糊性社会意识(或社会性宗教),非规范性模糊社会意识称之为模糊民风。

社会模糊性作用系统的逻辑结构,如下图:

(三)精确性作用系统与模糊性作用系统的相互关系

1、精确性作用系统起源于模糊性作用系统。

人类所利用的资料总是从模糊资料到精确资料发展起来的,人类的行为总是从模糊行为到精确行为发展起来的,人类的认识也总是模糊认识到精确认识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工具逐渐从法具中分离出来,技术逐渐从巫术中分离出来,科学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

2、精确性作用系统与模糊性作用系统并行发展。

工具与法具并行发展,技术与巫术并行发展,科学与宗教并行发展。总体而言,相对于模糊作用系统,精确作用系统的发展速度更快一些。

3、精确性作用系统与模糊性作用系统相互斗争、相互制约。

工具与法具相互斗争、相互制约,技术与巫术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科学与宗教相互斗争、相互制约。

二、模糊性资料与自然性法具

人类最初对于世界的认识方式几乎全是模糊认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一部分模糊认识逐渐走向精确认识,另一部分模糊认识继续以模糊的形式发展下去。

上古时期,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肤浅的、零散的、模糊的,不了解各种事物运动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规律性,不了解各种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内在机理,他们对于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强烈的神秘感和敬畏感,对于事物的认知具有强烈的模糊感。此时,人类逐渐蒙胧地、模糊地发现某些外界物质(如石头、木棍、动物骨头等)可以替代、增强和扩展人的劳动器官,扩展人的劳动能力,这些外界物质就是模糊性资料。而且,这些外界物质经过一定的加工(即规范性处理),能够得到更好地利用,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模糊性工具,即法具。

法具的定义:规范性模糊资料就是法具。

模糊性资料、法具及模糊性材料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这里的“法具”并不是纯宗教意义的概念,而是广义的人类学概念。在巫术与宗教还没有出现之前,法具作为人类开始利用并进行规范性处理的模糊资料,就已经存在。法具是巫术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巫术的前身。

这个时期,“神秘感”与“崇拜感”是人类对于模糊性资料或模糊性工具的主要认知方式,人类开始认真关注对于生存具有模糊价值的所有物质(包括水、阳光、树枝、石头、动物、植物等),并将它们作为崇拜对象,即原始图腾。

自然性法具是规范化的模糊性资料,随着人类所利用资料的发展,模糊作用系统中的自然性法具逐渐被精确性作用系统中的工具所替代,自然性法具逐渐消失。

三、模糊性行为与自然性巫术

任何资料都是通过人的行为来利用的,人对于资料的利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于资料进行“有序化”处理的过程,而“有序化”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有序化”过程实际上就是“规则化”过程。因此行为的本质就是关于资料的规则体系。

同理,对于模糊性资料的利用过程,就是对模糊性资料进行“有序化”或“规则化”过程,这就是模糊性行为。由此可得:

模糊行为的定义:关于模糊性资料的规则体系,就是模糊性行为。

模糊性资料与模糊性行为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巫术的定义:规范性模糊行为就是巫术。

巫术的基本特点是采用相对模糊的方法来理解和处理各种确定性事物,采用相对主观的方法来理解和处理各种客观性事物,通过禁忌或戒律等方式来模糊地、近似地确定人类行为的大致范围和基本准则。

模糊性动作:非规范性模糊行为,就是模糊性动作。

模糊性行为、巫术及模糊性动作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传说舜的儿子做了巫咸国的酋长,带领巫咸国生产食盐。因为当地的巫咸人掌握着卤土制盐的技术,他们把卤土蒸煮,使盐析出,成为晶体。这一整个过程,在别的部落把它看成是在实施一种方术,并称之为“巫术”,掌握“巫术”之人,就称之为“巫师”。后来,巫术由变盐术逐渐向医术、天文术、文字术、史术、历法术、算术、音乐术、绘画术、种植术、养殖术等方面扩展。

“术”的基本内容就是行为或行为方法。“巫术”的基本内容就是模糊性的行为或模糊性的行为方法。对行为进行规范性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禁忌方式或戒律方式,即确定不能做什么行为;二是崇拜方式,即确定鼓励做什么行为。

自然性巫术是规范化的模糊性行为,随着人类行为的发展,模糊作用系统中的自然性巫术逐渐被精确性作用系统中的技术所替代,自然性巫术逐渐消失。

四、模糊性意识与自然性宗教

人的行为主要是通过意识来反映和指导的,人对于行为的利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于行为进行“有序化”处理的过程,而“有序化”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有序化”过程实际上就是“规则化”过程。因此意识的本质就是关于行为的规则体系。

同理,对于模糊性行为的指导过程,就是对模糊性行为进行“有序化”或“规则化”的过程,这就是模糊性意识。由此可得:

模糊意识的定义:关于模糊性行为的规则体系,就是模糊性行为意识。

模糊性行为与模糊性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模糊性资料、模糊性行为与模糊性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宗教的定义:规范性模糊意识就是宗教。

从近似的角度来看,宗教是关于巫术的规则体系,是巫术走向理论化、系统化的产物,它以神、鬼、灵魂、天、上帝、真主等神秘化、模糊化、主观化、拟人化的虚构对象来作为力量的源泉,并根据它们的主观意志来确定各种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规律性,从而模糊地、近似地、虚拟逻辑性、系统性地反映各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模糊性思维:非规范性模糊意识,就是模糊性思维。

模糊性意识、宗教及模糊性思维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自然性宗教是规范化的自然性模糊意识,随着人类意识的发展,模糊作用系统中的自然性宗教逐渐被精确性作用系统中的科学所替代,自然性宗教逐渐消失。

五、现代宗教体系的逻辑结构

由于自然领域各种事物的运动与变化通常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和客观性(不容易受到人类主观意志的制约),工具、技术或科学通常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因此个体精确性作用系统逐渐取代个体模糊性作用系统,其结果是自然性法具、自然性巫术和自然性宗教逐渐消失。

由于社会领域各种事物的运动与变化具有较高的模糊性和主观性(容易受到人类主观意志的制约),因此社会精确性作用系统很难在短时期内取代社会模糊性作用系统,社会性模糊性作用系统将会在相当长的人类历史时期与社会性精确作用系统并行发展。

(一)模糊性社会分工与社会性法具

社会性法具是规范化的模糊社会分工,随着社会性工具的发展,社会性法具中将会有部分的内容逐渐被社会性工具所替代,另一部分内容继续随着宗教的发展而发展。

模糊性社会分工的具体形式就是宗教中所设置的“专职化”神仙,如山神、河神、爱神、战神、财神、阎王以及各种沟通人神关系的神职人员。社会性法具是指宗教中各种代表性的信物、标志物和神职用具等。

(二)模糊性社会管理与社会性巫术

社会性巫术是规范化的模糊社会管理,随着社会性技术的发展,社会性巫术中将会有部分的内容逐渐被社会性技术所替代,另一部分内容将会继续随着宗教的发展而发展。

模糊性社会管理的具体形式就是宗教的各种行为禁忌与戒律,如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他人财物等。

(三)模糊性社会意识与社会性宗教

社会性宗教是规范化的模糊社会意识,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性宗教中将会有部分的内容逐渐被社会科学所替代,另一部分内容将会继续随着宗教的发展而发展。

模糊性社会意识的具体形式就是各种宗教思想、宗教理念、宗教信条等,如从善积德、淡泊名利、笑对苦难、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

社会性法具、社会性巫术与社会性宗教统称为广义的社会性宗教。而且,随着自然性宗教的消失,宗教的核心内容都是用以调节人与人的利益关系。

现代宗教体系的逻辑结构,如下图:

参考资料:

1、统一价值论,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

2、数理情感学,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

3、情感机器人,仇德辉著,台海出版社,2018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