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诗词大会上有51人答错,蒙曼:真没想到
“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此为白居易对自己日常生活的自嘲。白居易一生犹爱诗文,每天都保持着诵读与抄写诗文的习惯。长此以往,由于过度诵读与抄写,他的舌头生了疮,手指也长满了茧,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对诗歌的热爱。
也正因为白居易对诗歌热衷到近乎痴狂魔怔的地步,后世便将其称为“诗魔”。白居易的诗向来以平白浅显、通俗易懂著称,连老妪都能轻松解析。初入长安之时,正处于弱冠之年的白居易以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惊艳世人、名动长安。
而后,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面唐朝中后期不堪的局面与社会现实,白居易并未随波逐流,而是写下来不少令人拍案称绝的讽喻诗,诸如《卖炭翁》、《秦中吟》等。到了中年,白居易对仕途与人生皆有了自己的认知与见解,接连创作了两首长诗,分别为《长恨歌》与《琵琶行》。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还隐晦地表露出想要遁世归隐的想法。晚年时期,白居易沉迷歌舞、生活混乱,一度被世人批判。然而当他被病痛缠绕时,仍然将家中的马与妓放走,不忍其受苦,令不少追捧者释怀了。
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音节流畅、脍炙人口,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传诵至今。不过,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舞台上,一道与《长恨歌》相关的题目难倒了百人团的51位选手,令现场的导师诧异不已,这是怎么回事?
千古绝唱《长恨歌》
《长恨歌》是一首著名的长篇抒情叙事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歌颂了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并对二人的感情悲剧表示同情与叹惋。此外,白居易还借此诗表达了唐玄宗的荒淫昏庸以及唐王朝的腐败。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安史之乱前夕,杨贵妃倾国倾城,艳压六国粉黛,唐玄宗对其极尽宠爱,整日沉溺于歌舞声色之中,以至于到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第二部分描写安史之乱来临,唐玄宗惊慌失措、仓皇出逃,被手下将士逼迫于马嵬坡赐死杨贵妃,道出本诗“长恨”的原因。
此处也是本诗的转折点,也是整个唐王朝兴衰的转折点。第三部分写杨贵妃香消玉殒后,唐玄宗伤心欲绝,成为太上皇的他只能睹物伤情、对月伤怀。孤寂落寞的他时常幻想奇迹再现,能与美人在梦中相见,然而物是人非,等待他的只有无法排遣的长夜漫漫。
第四部分写唐玄宗曾派方士去寻觅杨贵妃的魂魄,可见其对杨贵妃之死久久无法释怀。综上,唐玄宗纵情歌舞声色,导致唐王朝差点覆灭,百姓们对其百般谴责,但对二人的爱情悲剧却深表同情。
“钗擘黄金合分钿”中的“合”是何意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八期的大浪淘沙环节,经过前面两题,百人团仅有24人灭灯。然而,在回答完与《长恨歌》相关的题目后,竟有51人答错,场上传来一阵惊呼声。主持人龙洋表情诧异,直呼“什么情况”。
一旁的蒙曼教授连说两句“没想到”来表示自己的惊讶。这道将百人团淘汰约半百的题目为:《长恨歌》中“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的“合”是什么意思?答案共有两个选项,分别为A:合拢;答案B:盒子。
《长恨歌》是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必背篇目,全文共八百余字,不过极少人将其全文背诵。大部分人只选取文中重点的段落与句子进行背诵,且常常只记囫囵吞枣,并未理解与掌握文中个别字词的含义,因此很难在比赛中猛然想起“合”字的意思,只能按照现代汉语的理解选择了错误选项“合拢”的意思。
对此,蒙曼教授解释诗句中并不是“合拢成一扇”的意思,而是唐玄宗当年赠予杨贵妃的两大信物,分别是金钗与首饰盒。首饰盒是带有盖子的,而“合”字结构上边的“人”形似一个盖子,下面的“口”则是装物品的盒底,因此“合”的原意即为“盒子”。
至于如今底部带有器皿的“皿”的“盒”,则是后起之秀。“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中的“钗”与“黄金”指的是金钗,“合”指的是钿盒。杨贵妃离世后,唐玄宗委派的方士在蓬莱洲海外的仙山上找到杨贵妃的魂魄,并向其传达唐玄宗对其的思念。
杨贵妃回忆起两人曾经的恩爱过往,可如今却天人两隔,再无相见的机会。伤心欲绝的她将金钗与钿盒都分成两半,一半自己留着,另一半则委托方士交与唐玄宗手中。其实,钗合分离也预示着李、杨二人再无相会相爱、天长地久的可能。
结语: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出自《长恨歌》中的虚构情节,这原是白居易感念二人至死不渝的情感而虚构的美好想象。
或许唐太宗的确曾经派人寻找杨贵妃魂魄,但早已死去的杨贵妃怎会将信物转交与唐玄宗手中?而大多数人在学习《长恨歌》时会忽略文中的虚构情节,因此不懂得“合”为何意也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