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核心素养,让孩子生命得到滋养、实现绽放
1月10日
第18届河南教育名片名单揭晓
10所学校荣耀入选
5月13—15日
将在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举行隆重的发布仪式
他们缘何入选?
他们有何魅力?
今天请你和校助君一起
作为河南教育名片的
平顶山市新华区实验小学
也有三大名片——
“书香校园”建设
“孝德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建设
悄然改变着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3月31日,教育时报记者刚刚踏入平顶山市新华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新华区实验小学”)的大门,就被这动听的旋律所打动。随着采访的深入,又被学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所感染。
特别是该校从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入手,提出的基于文化基础的“书香校园”建设、基于道德教育的“孝德校园”建设、基于自主发展的“智慧校园”建设,让教育时报记者印象特别深刻,这也是能代表学校形象的三张发展名片。
书香校园
让学生浸润书香雅气
教育时报记者到新华区实验小学采访时,学校正组织开展“寻找最美日记”活动,随手翻开一年级学生李宗果的日记本,只见日记的左边是图画、右边是文字,图文并茂,十分生动。她用画笔和文字记录的寒假期间的生活,一天都不少。
这是新华区实验小学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暮省日记》,校长在每个日记本的扉页上一一签名,并寄语全体学生:斑斓的童年,珍贵的记忆。《暮省日记》犹如一条珍珠项链,串起了我们成长的足迹,把所有的瞬间定格为永恒。
“鼓励学生每日坚持写《暮省日记》,是对其意志的磨炼,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他们的习作能力,培养让他们受益一生的良好习惯。”副校长鲁国红说。
学校还实施了“晨诵—午练—暮省”工程。每天早晨课前设20分钟的晨诵课程,在学生的记忆力最佳时段保证了诵读质量;午间设20分钟的书写时间,巩固了学生晨诵的内容;晚上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一天的学习生活及感悟。
同时,学校每周开设两节大阅读课,让语文教师引领学生体会经典诵读的内容并进行拓展升华。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活动,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通过扩写晨诵的古诗词,不仅让他们加深理解了古诗词内容,还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本学期,学校共收集优秀读书心得1200份,已将其中的120份汇编成册。近年来,新华区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参加全市作文竞赛,有300多人次获奖,有近百名学生的作文发表在报刊上。
学校除全天开放图书馆外,在校园内、楼梯间、教室内还设立有开放式的图书角,让学生在校园里随时随地随手可拿到喜欢的图书。把大阅读课程写进课表,每天保证每个班有两节阅读课,确保阅读质量。开展读书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评、演讲比赛、手抄报展评等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每学年进行读书小博士、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等。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实现了学生生存状态的改变、教师行走方式的改变、学校发展模式和教育科研范式的改变。
孝德校园
让学生更加懂得感恩
教育时报记者走进学校校长安耀伟的办公室,他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一套经典诵读教材。这套经典诵读教材共6本,适合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晨诵使用。第一部分为古诗词,第二部分是《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优秀的国学启蒙篇目,第三部分是《常礼举要新编》。
这是新华区实验小学开展孝德校园建设的根基。“加强青少年的孝德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安耀伟说。
“将父母的生日熟记于心”的学生只有61%,而“吃饭时你是否会等长辈都入座后再动筷”的学生只有43%,有40.6%的小学生片面地认为孝顺父母长辈的最好办法是“好好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为父母长辈争气”,有23.6%的小学生主动帮父母做家务,有57%的小学生外出或回家时向家长打招呼……从学校的这份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讲孝德的程度还是不够,孝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迫切需要。
新华区实验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同其他学校相比,学校规模小,设施相对薄弱。在1886名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880人,占总人数的46.7%。
流动人员子女缺少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学校本着“让生命因感恩而精彩”的办学理念,创新开展孝德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还有强健的体魄、宽广的气度、感恩的心态、广泛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完善的人格,以及对学校和老师的深深眷恋。
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感恩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养成教育,励志教育。为此,学校成立了孝德文化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以教务、政教部门的负责同志为主要成员,以班主任和学科任课教师为骨干力量,明确职责,分工负责,确保100%的学生受到教育,形成学孝德、写孝德、唱孝德、绘孝德、评孝德、讲孝德的良好氛围。
同时,学校借助“四节两日两礼”(即春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和学生父母的生日、每周日,以及一年级新生开笔礼、六年级毕业生成童礼)抓实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中开展孝敬父母、日行一孝等活动。
“孩子今年上二年级了,比起刚入学的时候,真是懂事多了。每天回来之后就会问我们累不累,还主动帮着做家务活,真是感谢学校的良苦用心。”学生付静怡的妈妈激动地说。
智慧校园
让教与学实现翻转
“在学校就能看电影,而且有电影院的效果,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放松了身心,真是太好了。”在学校多媒体报告厅看完电影后,孩子们兴奋地说。教育时报记者了解到,学校每周都会为学生播放一次电影,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本学期学校播放的大都是红色电影。
近年来,新华区实验小学不断加大投入,优化了学校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打造集成化、个性化、动态化的校园门户空间;在全区率先实现“班班通”和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师生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服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云电脑服务;建成了数字教学、数字作业、数字评价、数字安防等整套完备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学校教学与管理业务的全数字化运行。学校建成了全区学校中最大的多媒体报告厅,为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便利。
同时,学校投入30万元创新开设了两个平板实验班,让平板电脑进入课堂。老师把要讲的课程通过微课、微视频等形式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提前进行预习,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翻转。课前自主学习、课中集中反馈、课堂交流沟通、课后个性辅导,师生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另外,学校让教学实施个性化、组织方式游戏化,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2017年以来,学校学生成绩得到了持续提升。
“以前是先教后学,现在是先学后教。通过大数据提前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更具针对性。相比以前一道题一道题地去讲,效率提高了不少。”六年级(3)班教师朱婿隆说。
新华区实验小学还秉承“让生命因感恩而精彩”的办学理念,立足学校现状,创新实施了“1+X+1”课程体系。
第一个“1”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X”为校本课程,有《经典诵读》课程、午间练字课程、多彩社团课程、百年党史课程等,共12个类别;最后一个“1”即班本课程,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各班会邀请家长中的先进劳模、生活达人等走进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知识与技能。班本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给学生成长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平台。
新华区实验小学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从今年开始更加系统地开设了家长课堂。一个学年让1900名家长分层、分期进入“父母课堂”,通过系统学习,更新他们的家教理念,提升父母智慧,进而优化亲子关系,让家庭教育真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它的基础性和重要作用。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千所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河南省书香校园特色学校”“平顶山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等,5项科研成果在全市推广应用,以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赞誉。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我们将以更超前的意识去触摸世界。曾经,教材是孩子的世界;因为信息化,世界成为孩子的教材,给孩子提供无限的、交互的、最适合的教育。课堂不仅是师生一起学习的能量场,更是师生一起学习的生命场。我们要让孩子在虚拟的世界里得到阳光雨露,更在真实的世界中得到生命的滋养和最美的绽放。”安耀伟告诉教育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