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刻意,不计精工,书法野味《元彬墓志》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在大自然动荡不规的环境下自生自灭的动物,在吃货的眼里竟成了野味(注意!《野生动物保护法》了解下)。非人工饲养,天然真味,成为一些人觅食野味的理由,但同时也有部分人并不都同意野味就等同美味,有些天然真味也许是一股骚腥味。一道佳肴,色、香、味、形,挑剔的食客并不只有味蕾,但挑剔的食客可以成为美食家,但往往成不了食神!
《元彬墓志》的字迹呈现着一种粗放状态,是刻工的技术不精?或者他就是个新手?还是他的工作态度有问题?到底怎么了当然无从知晓,反正该碑字体野性粗略,就象一道书法野味。野味,一定就有嗜好其味的人,因为,野味本身就是一道风味。
持莭征虏將軍汾州刺史彬,恭宗景穆皇帝之孫,鎭北大將軍相州刺史南安王之第二子也。叔考章武王紇,世出纂其後。惟君
北魏元彬墓志,高54厘米,宽56厘米,刻于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全称《汾州刺史元彬墓志》,1925年于洛阳城西北高沟村出土。
禀徽天戚,發彩蕃華,袭玉聲金,章组継世。温仁著於弱龄,宽恭形於立載。自國升朝,出莅为使持莭征西大将將都督东秦邠三州
如果审美可以较量,那么在这里,粗疏就突破了精美的防守。一定有网友质问,这些东西能好看么?
諸军事領䕶西戎 校尉统万突镇都大将夏州刺史。章武王直方悟憲,用勉爵土,收中散第,消遥素里。後以山胡校乱,徵撫西岳,绥
又有一些当代书家,以为在这些不羁的粗放里找到了投机的根据,就以乱头粗服现世,还扮演着高深呢。
之以惠和,靖之以威略。一二年間,群兇懷德。勲績既昭,朝賞方委,而彼倉不吊,儵焉夙徂。以太和廿三年歳在己卯五月丙子朔二
书法看什么?笔法以什么为主线?用笔的原动力及其体现与实现?难以言说吧。
日,春秋卅有六,薨於州。朝庭哀悼,追贈散騎常侍,加謚曰恭,葬有隆典。以其年十一月壬寅朔廿日辛酉附於先陵。玄宫長邃,永夜
王羲之的兰亭叙和这个魏碑它们的笔迹表现有没有相通的地方?笔画都是明摆着的,以眼睛丈量,用心思印证吧。
無晨,敬述徽績,俾傳来闻。其辞曰:绵基崇越,崐浪遐分,胤業帝緖,纂世蕃君。龜玉流彖,冕黻晖文,弱而好惠,长則
腾芬。日自宗哲,出撫幽民,荒黎承德,朔野怖間。終莅西岳,胡狡歸仁,方旋德猷,与政時勲。天乎爽枯,永即徂泯,哀緾下國,痛結朝倫。
窀穸有禮,托附先墳,松垧方晦,泉堂永曛。敬勒玄石,式揚清塵。
刻工对着石板上的书丹痕迹发力凿刻,这是他的手艺,无论怎么样,他要完成这次工作,然后才能收到工钱。这个刻工可能并不知道碑文的内容,那不是他要关心的,他希望尽快就可以凿刻完成,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匠人。他已经在努力,他当然想又快又好的完成,他盯着书丹笔画的界限锤锤打打,石料的碎屑不断的被迫击溅起,字迹渐渐凹进石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