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一切焦虑,都源于“我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别人家的差”这一妄念 | 芥末堆
最近热播的《小舍得》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拍得太真实了。
用团队里妈妈的话说:“编剧是不是在我家安监控了?”
剧里“择校、奥数、KET、PET……”是老父亲老母亲们做梦都在叨咕的词儿。
看到目前为止,常爸觉得这部剧算是诸多“悬浮离谱”的教育题材剧里,最贴近当今真实教育环境的剧了。
《小舍得》里呈现了两个当代典型家庭:鸡血家庭和佛系家庭。
田雨岚(蒋欣饰演)是典型的鸡血妈,从儿子子悠一年级开始,就给孩子报了奥数、英语、逻辑写作。
“我们一年级就来了,奥数、英语、逻辑写作都报了。”
早早开始规划子悠的小升初择校路,为了能上最好的初中,一直在冲奥数金牌班、拿xx杯的奖杯,以期能在孩子的简历上增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等奖啊 ,也只能算是个分母,二等奖是起码的,一等奖就稳了。”(不得不说,编剧真的很懂)
定期和“牛娃”家长们开茶话会,分享“内部消息”,都默契地嘱咐彼此“别走漏了风声”。
“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个竞争对手。”
子悠一直稳居班级前三,偶尔数学考个第四,田雨岚都会焦虑得不行,反复分析卷子,没想到还阴差阳错发现了数学老师校外补课的“猫腻”。
“但是子悠的程度,我是知道的呀。如果连他都不会做,前三名不可能会的。这卷子肯定有问题。”
一直以来,田雨岚对孩子的学习非常上心,以孩子的成绩为自己人生的KPI。
妈妈最有用的保养品是啥?当然是孩子的好成绩啊!
“昨天子悠随堂测试考了个一百分,妈妈今天就像整了容一样,至少年轻十岁呢。”
儿子奥数拿奖,当妈的出门都横着走。
“这次择数杯你要是能给我拿个二等奖以上,把这奖杯往这中心位上一搁,那我以后出门都可以不用化妆了。”
而南俪(宋佳饰演)家,则是鸡娃大军中的一股“清流”:
坚持自我、保持理性,反对“唯分数论”,从不给孩子报辅导班,只有声乐、小主持人这类的兴趣班。
“人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且为之付出努力,本身就很难得了。”
女儿欢欢数学考了45分,全班倒数,南俪两口子也能做到淡定不发脾气,反过来安慰女儿:“这学期本来就比上学期要难,急不来。”
“而且这学期,比上学期也难,挺烧脑的急不来。”
也从不和同班的子悠,也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各种“教科书”式的鼓励话术,真的是现代家庭教育的楷模和典范了。
“咱不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只要下次,比这次进步就可以了。”
如果故事就这么发展,鸡娃家庭继续鸡飞狗跳地鸡娃、佛系家庭继续岁月静好地生活,也不至于让我们觉得“扎心”和“真实”。
它真实就真实在:在这场大规模的鸡娃军备竞赛里,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先别急着杠我制造焦虑,剧里田雨岚的鸡娃程度,其他城市不敢说,但至少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是一些鸡血妈妈的日常操作。而当南俪这样的佛系妈妈“误闯”进这样的氛围,她很难不被“剧场效应”裹挟。
在田雨岚每日“要抓学习否则孩子前途完蛋”的不断提醒下;
在发现班里的孩子几乎没人不上补课班的现实环境下;
在欢欢经由自己辅导后,数学还是考倒数的成绩压力下,南俪一家终于也坐不住了:
还是给娃报个班吧。
(老师问班里同学谁上课外补习班,除了欢欢,几乎没人不上补习班)
看着田雨岚给孩子做的奥数课笔记,南俪自愧不如:我这个当妈的,也太不称职了啊。
我们能从后续的片花看到,原本秉持着“既要成绩也要欢乐”的南俪一家,貌似开始离“快乐”越来越远,但是能否就因此离成绩越来越近呢?
爸爸开始吼孩子,指责欢欢表现不好:
“不是这一次了,上两周的作业就不好。”
也渐渐失去了耐心:
“你就做了一道题,然后你就在这儿把橡皮掰了玩。”
南俪越来越偏执,在和田雨岚暗自较劲的过程里,孩子的成绩也成了较劲的筹码。
“我的孩子为什么要比别人家孩子差?”
曾经坚持“快乐方针”的“佛系妈妈”南俪,最终还是随波逐流了。
然后:
“可是我上次明明考了90分。”
“你根本就不爱我。”
与其纠结鸡娃对不对,不如看自己的度把握得好不好
这部剧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反思。
南俪遇到的问题,我想也是很多人都正在面临的困境:孩子的快乐和提高学习成绩之间,真的好难平衡。
我曾经在文章里多次提过,现在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收入差距巨大,且教育回报巨大的时代,因此鸡娃是当前时代下,性价比和回报率都很高的事情。更何况,剧场里别人都站起来了、甚至有人都爬到梯子上了,关乎到孩子前途的问题,你不可能安心坐着。
关键问题不在于鸡娃这事儿对不对,而在于“度”的把握。可以说,家长的一切焦虑,都源于“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家的差”这一妄念。
到底如何把握鸡娃的度呢?我们回归到儿童发展心理学来寻找答案。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维果斯基(Vygotsky)提出过一个非常有名的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他认为小孩子可以做的事能分成三种:能自己独立完成的,不管怎么样也完不成的,在别人的帮助下可以完成的。
其中,最后一种就处于“最近发展区”。
所以,在给孩子设置目标时必须要考虑到两个因素:
孩子现有的水平;
孩子潜在的发展水平。
最好的目标,就是处于最近发展区,孩子能垫垫脚尖就够到的目标。
而如果我们“眼馋”别人家孩子的暂时性领先,转而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高期待,孩子累,你也累。
攀比必然带来心态的失衡,也就会带来对孩子“左看右看都不顺眼”的“嫌弃”,也就必然带来“亲子关系”的隔阂。
“到底是欢欢不如子悠聪明,还是你不如田雨岚用心?”
而当我们再进一步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维果斯基也提供了答案:脚手架(Scaffolding)。
我们都知道,在盖房子的过程中,为了施工方便,工人会站在脚手架上作业。当房子盖好后,脚手架也要撤离。
因此脚手架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结构,主要起到“支持”和“辅助”的作用,既不是放手不管,也不是直接代劳。
很多时候我们太心急、太贪心,提的要求总是超出孩子能力范围,所以我们的心态和角色更像是暴躁的“监工”,而孩子也处在每天都被“监视”的高压下,由此可能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当你不监督的时候,孩子就“垮掉”了。
而脚手架这种结构呢,是既能保留孩子的自主性,又能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孩子朝着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水平迈进。而当他们渐渐提高和成长之后,你撤掉脚手架,也就是放手之后,他自己也还是照样可以做得很好,可以自主建造属于他自己的大厦。
按照孩子的现实情况,以他自己为主角,做好自己“脚手架”的辅助角色,才能让孩子按部就班地、稳扎稳打地向前走。孩子的人生不是只有幼升小、小升初、中高考,引导他成为一个独立而自主的人,才是教育的本来面目和终极目标啊。
少一些和别人比较的偏执,舍弃自己的贪婪、攀比的欲望,或许才能让孩子收获一个可以喘息的成长空间。
别拿自己人生的遗憾,在孩子身上较劲
这一点,我在田雨岚身上的感受最深。
被婆家看不起、在娘家直不起腰杆(因为自己的妈妈当年是第三者插足),田雨岚的自尊心是脆弱而又敏感的。
“您知道我的处境多难吗?我是娘家娘家挺不起腰板,婆家婆家看不起我。我为什么逼着子悠好好学习呀,因为只有凭自己本事,拼出来的才是自己的。”
老公是个富二代,但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儿子的课外班辅导费还需要公婆接济,田雨岚一直要看婆婆的脸色过日子。
但偏偏她又很好强,希望自己可以有朝一日摆脱婆婆的掌控、赢得继父的高看,所以她用孩子优异的成绩来提升自己的家庭地位,等儿子长大成才的那一天,她也就彻底有了扬眉吐气的资本。
所以“晒娃”证明自己,成了她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情。
饭桌上让娃背圆周率,爷爷奶奶来了让儿子把奖杯拿出来,她的育儿焦虑来源于自身的成长伤痛,她对儿子子悠在学习上的偏执、疯狂也因此而起:只有我培养出一个样样优秀的儿子,婆家才能高看我三分,娘家那里我也能把南俪比下去。
她看似一直在鸡娃的赛道上遥遥领先、对孩子的学习早早地就能拎得清,但她的心态也成了孩子成长路上非常沉重的枷锁。
让孩子成为证明自己的KPI指标,打根儿上就错了。
如果我们能舍弃对自我的执念、对虚荣心和欲望的满足,或许孩子就能得到属于他自己的人生选择权。
不出意外,这部剧往后的发展,我掐指一算,八成是被田雨岚疯狂鸡娃的子悠,因为失去了太多自由而不开心了;
原本快乐成长后来被鸡得全家“鸡飞狗跳”的欢欢,和妈妈南俪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但最终,他们一定都会达成亲子和解,并在学习和快乐之间平衡。
电视剧充斥着处处和解的happy ending,但我们的日子,我们陪娃的日子,还得苦乐并行地往前走。
“反对鸡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以至于这部剧也被一些批评的声音称之为“贩卖焦虑”。但作为“局中人”,我倒是认为这部剧像我们鸡娃生活的一面镜子,给我们照见自己、反思自己的机会。
现实就是这样,想要学习好,一定会牺牲部分玩乐的时间;想要获得进步,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想要轻轻松松获得好成绩”,可能真的只是一种乌托邦的美好设想。
然而,学习必然是辛苦的,却不应该是痛苦的。一旦孩子觉得学习是痛苦的,那一定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希望我们可以在育儿这条路上,时时刻刻保持“把握好度”的意识,并提醒自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请一定要放下“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家的差”这一妄念。我多次在文章和讲座中说过:
孩子出生的时候不是一张白纸,他是带着满满的出厂配置降临这个人世的。初生婴儿更像是一颗种子。父母要做的,就是放他放在一个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适时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只要做好这些辅助工作,搭建合适的环境,种子自己就可以茁壮成长。有时候,为了让他更好的成长,父母还要适时往后退一步,不然可能遮住了他赖以生存的阳光。
“我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别人家的差”的妄念,就如同种下一颗随机挑选的种子,却硬要收获牡丹。可是如果你种下的是月季的种子,就算是种在再肥沃的土地施再贵的肥,它也不能开出牡丹花来。再说,月季又有什么不好?整个花园都是牡丹的话,难道不无聊吗?
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内卷恐怕不可避免。如果选择“鸡娃”,也请理性鸡娃,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里充当他的脚手架,帮他发挥出他的潜能,而不是充当监工,每天居高临下地催促进度。
与君共勉!
来源: 常青藤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