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的区别?它们到底值不值钱?
“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皆为清朝末期铸造的机制铜圆,因为距今时间相对较短,存世量较大,所以很多家庭都有收藏。那么,它们二者的区别在哪?价值如何?也是一个比较“大众化”的问题。为此,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两种钱币的历史沿革,欢迎阅读。
光绪元宝铜元的诞生
清朝末期,因钱荒日剧,逼迫清政府不得不做出币制改革,于是两广总督李鸿章在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率先在“广东钱局”铸造“光绪元宝”铜元。铜元一面铸有蟠龙图案,四周为英文“广东一仙”。钱币另一面铸“光绪元宝”四字,中央为满文“宝广”二字,周围铸广东省造,並分铸“每百枚换一圆”字样,到了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每百枚换一元”被改为“每枚当制钱十文”。
光绪元宝的铸造局
新式铜元刚一问世,就立刻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欢迎,还有效缓解了“钱荒”和财政危机。于是清政府令沿江、沿海各省设厂仿铸,前后共有十九个造币厂相继建成。
各省铸钱局如下:
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江苏;6、浙江;7、江南;8、清江;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广东;17、广西;18、安徽;19、新疆。
其中,“广西”和“新疆”存世量极为稀少,是清朝铜元里的大珍。其次,吉林省造和奉天省造也相对较少。除此之外,其它省份铸造的光绪元宝都比较常见,价格高低主要取决于版别和品相。
大清铜币的诞生
“光绪元宝”铜元起初因铸造量不大,所以极为人民所乐用,不但按币面每百枚换洋一元,有时甚至超过币面价值。另外,十文铜元的铸造成本仅为6-7文,铸造毛利高达30%-40%,于是各省都视其为筹款捷径,大肆铸造,最终引发通货膨胀,价格不断下跌。
于是清政府在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在天津设立“户部造币总厂”,旨在将铸币权重新收回中央,并且统一“铜元”的样式、重量与数量,“大清铜币”随之诞生。“大清铜币”根据面值可分为当二、当五、当十、当二十。实际上,由中央统一铸造“大清铜币”的目的并未真正实现,各省大肆铸造的局面日甚一日,直至清朝灭亡。
大清铜币的样式
“大清铜币”背面为统一的蟠龙图案,上缘注“光绪年造”、“宣统年造”字样。正面为汉文“大清铜币”,左右分列“户部”和干支纪年, 后期去掉“户部”, 仅留干支。中央户部铸造的“大清铜币”中央无文字,各省所铸铜元中央铸有该省的简称。
大清铜币的铸钱局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外,地方各省铸造的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各省钱局简称:01、直;02、吉;03、奉;04、汴;05、鄂;06、湘;07、川;08、云;09、滇;10、川滇;11、赣;12、闽;13、粤;14、浙;15、苏;16、淮;17、皖;18、东;19、宁。
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其余都比较常见。
以上内容即为“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历史沿革。通过上文介绍可见,二者的存世量都非常大,普通常见版价格不高。在“品相”相同的情况下,价格高低还是取决于版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