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狗,治愈狗,挥着翅膀的狗……MoMA的狗年大集合,你想带走哪只?
“狗”年当道!
天上飘着的都是“一汪(旺)到底”
的喜气~
MoMA的馆藏中也有几只特别的“小狗”,它们化身为艺术家的灵感缪斯,诞生在画布上,以艺术的方式永久地陪伴在人类身边。
在属于狗狗的这一年里,我们也把不同的“小狗”从馆藏中挑选出来,送上汪星人的祝福!
一辈子的好朋友
奈良美智,《红屋顶狗屋》,1992-2000,纸本圆珠笔、蜡笔
提起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大家的第一反应大概是那个小女孩小森,但其实,陪在小森身旁的青森犬也是一个重要角色。正如他创作中的形象,在奈良美智小时候,父母非常忙碌,两个哥哥又比他大了十几岁,所以奈良的童年很是寂寞。当他自己画起故事的时候,他在1999年推出的第一本绘本中就让小女孩和青森犬成为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一辈子的好朋友,
陪你旺旺 陪你长大
挥着翅膀的狗
胡安·米罗 《对月亮吠叫的狗》,1952,版画
胡安·米罗(Joan Miró)是西班牙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以他超凡的想象力和充满童趣的绘画表现著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米罗的艺术地位逐渐被国际认可,他用更为自信、舒展的方式,重做了之前的几幅绘画主题,这幅《对月亮吠叫的狗》就是其中一幅。
送你米罗的挥着翅膀的狗,
像一个孩子一样,
在更广阔的想象天地中尽情遨游!
百变狗,男友力MAX
日本美佳玩具有限公司的石塚繁,万代玩具公司的桐谷美沙子,《角色变形》
显而易见,这是一只变形狗,从“犬”字变成“犬”形的狗,让人不禁大为赞叹它的设计。
这一只万变还是狗的“狗”是来自日本两大玩具公司的设计师联合创作。MoMA曾经举办过一个叫做《对我说》(Talk to Me) 的展览,意在探究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这只小狗就是其中的展品之一。它就像一个变形体一样,在我们难过的时候安慰我们,在开心的时候和我们一起高兴,在无聊的时候陪伴我们……无论是玩具,还是小狗,都是这样。
新的一年里,
送你一只厉害的百变小狗,
无时不刻地都有贴心陪伴!
治愈狗
伊莉萨白·莫瑞,《向上的狗》,1987-1988,拼贴版画,画布由14张碎画布构成
也许大家对伊莉萨白·莫瑞(Elizabeth Murray)的名字有些陌生,但她在艺术史上的位置却不容忽视。2005年,伊丽莎白·默里在MoMA举办了她的回顾展,她是继路易丝·布尔乔亚、李·克拉斯纳、 海伦·弗兰肯沙勒之后,第四个在MoMA举办回顾展的在世女艺术家。
莫瑞的作品以她对画布造型的“改变”著称,她将完整的变成碎片,又将碎片组合在一起,并且是“快乐”地组合在一起。莫瑞从小喜欢画画,体会颜色和造型带来的挑战和快乐,她也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生命经历和情感因素。她年轻时结婚生子,十年后离婚,又过了近10年,再婚,又生子;她年轻时产生过对绘画的怀疑,最终又下定决心重拾画笔,捍卫绘画这个形式……
她曾经对朋友说过,正是在破碎和愈合中,我变得完整。我的人生和艺术都是如此。
这一只“向上的狗”作于她的风格成熟期。也是她生命中的“成熟期”——两年前,她与第二任丈夫的第二个女儿刚刚诞生。
把这只“治愈之狗”送给你~
新的一年里,
无论之前有什么乱七八糟的碎片,
都把它们组成
新的美丽图景吧~!
这就是我家的狗子!
艾瑞克·费舍尔,《狗的肖像》,1987,布面油画四联画
艾瑞克·费舍尔(Eric Fischl)被视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最重要的美国具象艺术家,也曾来中国做过展览。他热衷于描绘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高识别度的绘画语言中带着自己特有的观察和态度,略有嘲讽,戏剧感强烈,惟妙惟肖。费舍尔一直坚持着绘画,在20世纪80年代末迎来事业的高峰,在这一幅《狗的肖像》中,既有成熟的绘画技巧,又有新的尝试——将蒙太奇的手法运用在绘画中,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最平常不过的生活细节也焕发出新的神秘色彩。就像是在用一只狗的眼光打量着这一切。
它是你日常生活里最亲密的陪伴,
你的一举一动,
你所有的小秘密,
它都知道!
世界那么大,我也要去看看!
查尔斯·马维尔《狗》,1860年代,银盐冲印
法国的查尔斯.马维尔(Charles Marville)被公认为是十九世纪最有才华的摄影师之一,他曾受巴黎市政府委托来记录19世纪后期大规模市政建设前后两个不同的巴黎。他将镜头对准城市的大街小巷,记录它的变迁面貌,同时也透着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和情趣。照片里的这一只狗是查尔斯家养的小狗,叫尼禄。它特别淘气,看到窗外的鸟时,喜欢跟着它们跳出窗外,似乎也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巴黎新建后的面貌。
你是不是也爱好旅行和冒险,
想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
送你这一只充满好奇和勇气的小狗,祝新的一年里更多收获!
这可能不是一只狗
亚瑟·科普柯,《狗》,1966,纸本油画、彩铅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提到自己尊敬的艺术家时会说:
每一个夜晚我都会想着亚瑟·科普柯(Arthur köpcke)。
亚瑟·科普柯1928年出生于德国,后来来到哥本哈根,是丹麦先锋艺术的领军人物。对于艺术,他完全是自学成才,涉足了文学、绘画、概念、行为艺术等各种形式。二战遗留下来的身份焦虑、文化虚无促使着亚瑟·科普柯不断地通过创作来回应社会和自己。来到丹麦后,科普柯的创作风格渐渐成熟,他在作品中提出对社会的反思,对概念的误用等等,并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最有趣的是,他最近重回公众视野,是因为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在美术馆参观他的一件以填字为主题的互动艺术作品时(价值8万欧元),欣然用画笔直接参与了这个“互动”——结果这件事上了法庭。不知道科普柯还在世的话,会怎么想?
这是不是一个填字游戏?
就像这一幅《狗》,在逼真的素描上,又有明亮的油彩覆盖在一大段文本之上,充满了有趣的矛盾。
—— 我可能不是一只狗
—— 哦不,你就是一只狗!
这一只思辨之狗,
送给所有热爱思考的MoMA粉丝!
你还没加入MoMA的微信讨论群吗?
想第一时间知道MoMA的粉丝福利?
想和隐藏的艺术高人切磋?
想认识同爱艺术的异性?